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登录
王国潼二胡独奏《苦闷之讴》
华音网
0:00
/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0:00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王国潼二胡独奏 《苦闷之讴》
演奏者:王国潼
作曲:刘天华
伴奏:张镇田
演奏家王国潼

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及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二胡艺术中心顾问。

王氏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蜚声乐坛,被誉为"二胡演奏划时代的里程碑"、"开拓了二胡演奏的新风格"。曾数十次应邀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学,创编有数百首二胡曲和二胡练习曲,出版有二十余部二胡专著。

自七十年代以来,王氏先后灌录出版的唱片及音像制品有四十余种,其中《二泉映月》获1989年中国唱片总公司首届“金唱片奖”,《王国潼二胡音乐》获2008年国际唱片业协会“最受欢迎音像大奖”。此外,他还与满瑞兴合作研制了方圆二胡、低调粗弦二胡及扁八角高胡三种新的乐器规格,获中国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并列入《中国乐器图鉴》。

王氏秉承二胡艺术创始人刘天华遗志,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竭尽毕生精力为弘扬二胡艺术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其教学科研、改革乐器、培育人材、硕果累累,被誉为"二胡艺术第三代第一人"。他曾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艺术成就被列入多种典籍。

乐曲《苦闷之讴》

《苦闷之讴》是刘天华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一首二胡曲,又名《苦中乐》。其中“讴”字是借用了楚调,蜀音,蔡讴等传统腔调的称为,作者曾对这首乐曲作解:“意为苦中作乐”。作者为发展国乐事业竭尽了全力,但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用生动的音乐语汇将苦恼和愤懑的情绪倾诉出来,苦中作乐,聊以自慰。

乐曲是一首变奏曲,由引子、主题、三次变奏、和尾声六部分组成。作品以大量的连弓附点十六分音符来表达作者心中的苦闷和烦乱,在创作手法上堪称一绝。引子:节奏较为自由,一次紧似一次的音型重复,向人们揭示了作者激愤不安的内心世界,是身处逆境时的苦闷呼号。主题乐段:虽然音符较密,但节拍速度很慢,音乐由低到高,然后层层递减,表现了作者的苦闷和无限感慨之情。第一变奏乐段:速度较主题乐段稍流畅,着重描写了作者为苦恼萦绕而不能摆脱的痛苦心情。第二变奏乐段:以附点十六分音符音型为主要特点,流动的旋律和特定音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第三变奏乐段:以连弓三十二分音符为主要特点,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尾声:节奏较为自由,表现了作者从臆想中回到现实世界,心不由衷地发出阵阵叹息,潸然泪下,渐弱渐隐地结束全曲。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