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
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8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近百张独奏专辑和二胡视频教材;和著作《二胡艺术论》及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舞台表演创新作品有《弦索十三弄》、《如来梦》情景音乐会、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逐梦》《宋词意境》和音乐剧《刘天华》等。秉持“遵传统、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为教育教学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形成“手-脑-心-身”一体化二胡教学法。开设有《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等创新课程,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金奖学生。策划举办“中国弓弦艺术节”,在胡琴艺术的表演、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探索,引领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技艺精湛、诠释完美,集诸家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成为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楷模。被媒体喻为“中国二胡皇后”和“中国当代誉满国际乐坛的二胡演奏家”。
《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孙文明与阿炳一样也是一个盲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首乐曲正是作者人遭遇的真实写照,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正如作者所述,《流波曲》表现了过去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音乐韵味,阿炳二胡曲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在《流波曲》中也有所运用。有意思是的,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曲调,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说,这是孙文明在听到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乐曲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情绪深沉,节奏平稳,旋律富有叙事性,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