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竹笛龙吟第一声——怀念“ 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
陈铭 华音网 2023-02-28

浙江山川秀丽,文化悠久、名人辈出。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个人档案中就保存着中国笛子南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笛艺大师赵松庭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真实展现了一代笛艺大师的风采。

赵松庭先生1924年出生在浙江东阳市巍山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就对笛子情有独钟。1949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解放军文工团。从此,他带着心爱的笛子跑遍大江南北。

1950年,赵松庭随团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先后七次立功。回国后,面对祖国的锦绣河山,他的心中充溢着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象征祖国如旭日东升、欣欣向荣的笛子名曲《早晨》。

1956年,赵松庭携《 早晨》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悠扬的笛声之后,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中国音乐界的笛子行家们第一次聆听到南北风格的完美融合,第一次听到循环呼吸法等各种技法在笛子中的成功运用,第一次发现中国竹笛的表现力竟有这样的新天地。当晚,周总理在中南海家中亲切接见赵松庭,并指名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出访西欧。1957年,赵松庭在莫斯科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那具有创新技巧的演奏,令140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为之倾倒,人们惊叹:这个中国人一根笛子就顶一个交响乐队。"

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赵松庭并没有熄灭他心中对竹笛神韵的追求。他转而研究笛子的声学原理、制作方法。

从70年代起,赵松庭又致力于笛子的教学科学研究。赵松庭认为,中国竹笛的发展与进步要注重科学,要将竹笛声学的研究、竹笛制作的方法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上来,要把艺术的表演、训练等科学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1976年,赵松庭同志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教,开始了专门的教学工作。他以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广博的学识,精心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大大促进了浙江艺术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的提高。可谓“ 桃李满天下”,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音乐学院中,都有他的学生在教授笛艺;在中国最优秀的几个民乐团中都有他的学生担任首席笛子演奏。他的学生多次到亚、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举行笛子独奏表演并屡获大奖,名扬四海,各地请他教学和讲学接连不断。在近二十年中,他先后受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武汉、成都、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音乐院校讲学,他讲得最多的就是" 弘扬民族音乐",为此,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开创了" 刚柔并济,南北交融"的浙派风格,是公认的中国笛子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 江南笛王”。

赵松庭一生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对同行谦虚、礼让;对学生宽容、耐心。改革开放以后他更加精神焕发,老当益壮。他的笛子功夫,古稀之年依然青春勃发,他对祖国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了,身患重病的赵松庭得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始筹建、招生,感到十分地欣慰。他一再表示病好后再做几件事,使前去探望的领导、同事和学生们深受感动。可是,春日连绵的细雨还是带走了我们深深敬爱着的赵老。2001年3月9日,一个让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远去的是一代笛艺大师精采演绎的一生,牵引着的是飘忽而至、挥之不去的悠扬笛声。

如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钱塘江南岸的滨江高教园区正式成立,这是赵老的心愿,也是每一位热爱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而奋斗着的人们的心愿,愿艺术的浪花涌向大海,盛开在大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