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微观在手 宏观在握——读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有感
唐慧云 华音网 2023-03-31

摘 要:宋飞老师发表在《中国音乐》2014年第二期的《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一文,集中展示出她全面扎实的胡琴演奏才能、丰富的二胡教学经验,以及她那缜密的逻辑思维、系统的分析判断能力。感受到她不为浮云遮望眼的宏观视野、为发展民族器乐事业敢为人先的艺术担当。这是一篇极具前瞻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好文章。


作为器乐演奏专业的一名教师,十分关注有关器乐演奏方面的文献资讯。笔者读到二胡演奏大家宋飞老师发表在《中国音乐》2014年第二期上的《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一文,感到受益匪浅。

这是一篇积极面对当今时代我国二胡演奏现状,又立足于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远景,极具使命感的好文章。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宋飞老师全面扎实的胡琴演奏才能、丰富的二胡教学经验,感受到她那缜密的逻辑思维、系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还能够感受到宋飞老师不为浮云遮望眼的宏观视野,以及她为发展民族器乐事业而敢为人先的艺术担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以诗句的形式提出过“好文章”的标准,那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①。宋飞老师是在2013年担任二胡“金钟奖”以及“小金钟奖”比赛评委的过程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演奏特点的各不相同"、"演奏特点各有得失"的情况,怀着对"二胡艺术的教学、表演以及人才培养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强烈使命感,出于"建立一种较为系统的、包括二胡艺术在内的、与民族器乐表演美学相关的美学范畴”的良好愿望,宋飞老师在比赛“现场上做了一些笔记.还与一些老师、学生作了交流。在完成初稿后,又请同行、专家提意见,几经修改,最终形成这篇论文。”②

——应当说,宋飞老师写作此文的旨意是宏远的,她要立足现在"从我做起","从自身的专业做起",通过示范引领. 引导大家分头去做.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以期实现“有朝一日,可以形成对民族器乐演奏类型的总体认识。”③的宏伟目标。

宋飞老师写作此文的过程是严谨的。她在比赛现场做了大量笔记,又经与一些老师、学生进行交流,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形成初稿后,"又请同行、专家提意见,几经修改,最终形成这篇论文。”

——我们知道,写“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这样的题目,此前没有先例;归纳总结出"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与认识"的工作,前无古人。

事实上,要完成这个课题,既需要微观在手,也需要宏观在握。

所谓“微观在手”,是指在长期的学习、演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有从微观层面对"二胡表演美学中,包括演奏、审美、技术、设计在内的各种类型特征"的深入理解.也有对学生演奏的"技术、性格、习惯、思维甚至人文背景、文化熏陶"④等方面的认识把握。同时,更有对于难以计数的丰富多样的二胡艺术作品个案的清晰理解及其细致划分。

所谓"宏观在握".是指在宏观层面上,对于二胡表演艺术的整体把握。这里既包括对于二胡作品的艺术格调、美学风格的准确把握,也包括立足宏观视野对演奏者个体的不同演奏类型的认识、区别与划分,更涵盖对于二胡表演艺术美学理想的沿革与流布的判断与认知。

试想,倘若没有长期的二胡演奏与教学实践,没有对于二胡演奏技术的烂熟于心.没有对于二胡表演美学的深入体会感知,没有对于汗牛充栋般的二胡作品的清晰理解乃至细致划分,要想完成“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与认识”这样的课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不难看出:宋飞老师所做的这个《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的课题极具前瞻性、开创性和示范性。


一个研究课题的创新程度如何?往往决定着该课题的学术价值。事实上,即使是在艺术学科领域,一个好的研究课题,也"并不是仅仅为了替公认正确的道理增添一个例子,而应该用艺术自身的方式,在公认正确的道理外面、反面.或边缘地带,发现新的道理。”⑤宋飞老师《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一文,无疑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针对二胡表演艺术现状,而进行理论思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

笔者认为,对于任何新生事物而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识或看法,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新的道理的发现,必然会构成对原有道理的某些'不敬'.因为一种新的道理对原有道理如果没有逆向伸拓而只有顺向伸拓,严格说来不能称之为新。"⑥研读宋飞老师《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这篇文章,我认为它的创新性主要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前瞻性

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从“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⑦刘天华先生1922年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教授二胡等器乐课程算起,二胡专业进入大学音乐教育,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从阿炳、刘天华、到蒋风之、刘明源、王范地老师,他们的身上都延续着中国音乐传统的研习方式。"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仿照千百年来私塾授徒的样式,先生以个人的学识、技艺.乃至人文品格影响学生.通过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因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强烈的个人风格、地域色彩,特定的表演形式、审美特征,等等。

俗话讲,"有其师必有其徒"。这样的教学结果,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类型性。这种类型性,放在一个地方.一个学校. 或者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身上,似乎并无不妥。然而,将全国范围的二胡演奏者放在一起,同台竞技,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将这些千姿百态的二胡演奏形态加以梳理、区别、分类、然后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分出三六九等,这是公平比赛的前提之一。

事实上,为二胡表演艺术的不同演奏类型进行分类,这不仅仅只是为了比赛公平、公正的客观需要,更是为了二胡表演艺术事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欧洲歌剧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由于其艺术表现的客观需要,对于演唱者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具体来讲,就是将成人的声音划分为六类,即六个声部:

女高音(Soprano)

女中音(Mezzo Soprano)

女低音(Alto)

男高音(Tenor)

男中音(Bariton)

男低音(Bass)

同时,还将男女高音又细分为不同类型。如,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

宋飞老师在对二胡演奏类型作出划分之前,是否受到以上西洋声乐艺术对于声音划分的启示,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宋飞老师将二胡表演艺术划分为五类(纲).即性格类、人文气质类、感性类、理性类、操控类。又进一步在这五类(纲)的下面.将其细分出20型(目)、即本色型、洒脱型、豪放型、勇猛型、直爽型、秀气型、古朴型、睿智型、情绪快感型、激情型、冲动型、渲染型、自我投入型、沉稳型、老到型、规矩型、控制过度型、动作快感型、流畅型、细腻型。

这样一做划分,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二胡同行或是业者,在需要时,能够按图索骥,寻纲索目,有目的地各取所需。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二胡艺术的作品创作、为二胡演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一条更加精细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同时也为民族器乐演奏类型的区分与探索,开辟出一条道路。

由此看来,宋飞老师《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这篇论文,无疑极具前瞻性的特质。

(二)开创性

反复研读宋飞老师《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见:这里既没有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也没有“块操作”式的“克隆”,通篇立论都是建立在大量二胡演奏现实图景的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之上的逻辑抽象。因而,它就具有了毋庸置疑的开创性品格。

说宋飞老师这篇论文具有开创性的品格,是基于她"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的开创性研究总结。

将丰富多样的二胡演奏归纳出20种不同的类型,既要对该类型的演奏给予定义.以区别于它类,同时,又要将其归入这五大类别之中的某一类。这项繁复的研究工作无疑极具挑战性。

下面,让我们来看宋飞老师.是如何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对二胡形式多样的演奏风格着手定义,并进行分门别类的。

1.本色型。是指演奏者按照个人的个性气质,怎么感受和理解,就怎么演奏。

2. 洒脱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体现出超然、洒脱的一种演奏形态。

3. 豪放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所展现出无拘无束,淋漓酣畅的一种豪放气度。

4. 勇猛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采取的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演奏风格。

5.直爽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采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

宋飞老师将以上五种归入了“性格类”。又将以下三种归入了“人文气质类”。

6. 秀气型。是指演奏者在江南吴地文化的影响下.演奏中所展现出的一种颇具江南水乡的灵气、韵味。

7. 古朴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所展现出的一种淡定、内敛,传神地表现出古朴而悠远的意境。

8.睿智型。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通过优化自身智能.使演奏获得效能的最大化;另一种是指提升乐曲层次和格调的大师级艺术表现。

宋飞老师将以下五类归入"感性类",它们是:

9.情绪快感型。是指演奏者陶醉于音乐情绪的宣泄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情态。

10.激情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将自我的激情放大. 激情饱满地进行演奏的情态。

11.冲动型。冲动型演奏者在演奏中,往往以不确定的形态,在演奏局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冲动。

12. 渲染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某种音乐风格和特点做过分的渲染、强调或扩大。

13.自我投入型。这是一种体验型,而非体现型的演奏者,主观感受、投入多于心灵沟通与客观观照。

与感性类相对应的.宋飞老师总结归纳了三种理性类演奏类型:

14.沉稳型。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所具有的冷静、沉稳的心理素质。

15. 老到型。这是指演奏者舞台经验丰富,对于乐器、作品均有相当掌控能力的演奏状态。

16.规矩型。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中规中矩,缺乏鲜活、生动的艺术表现的演奏状态。

最后,宋飞老师归纳总结了四种操控类演奏类型。它们分别是:

17.控制过度型。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偏重对演奏技巧、技术的控制,而忽略对音乐的情感、意境处理的一种形态。

18. 动作快感型。这是一种停留在演奏时满足于动作放松、快感,而忽略对音乐情感、意境表现的演奏形态。

19.流畅型。是指在演奏时能够像歌唱那样很流畅地进行音乐表现。

20.细腻型。这是一种与秀气型很接近的演奏类型。他对于乐曲的细部刻画较细,但对比、起伏相对不足。

——这是一个相对浩大的系统研究过程。它为我们展示出当代二胡演奏艺术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态势。研究、把握、熟悉这种态势,才能使我们一步步掌握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三)示范性

宋飞老师在撰写《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对20种二胡演奏类型的分析归类,而是以一个二胡演奏者、二胡从业者的良师益友的身份,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体会,在针对各种各样的演奏类型进行具体客观分析的过程中,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同时,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这种撰写论文为解决实际问题,立论为推进二胡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襟怀,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无疑极具示范性作用。

宋飞老师的这篇文章当中,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乐器,理性开发——唯物辨证

无论哪一种乐器的演奏,实际上都是人与乐器交互作用的过程。这里既有演奏者个人经过长期训练所掌握的演奏技艺展示,也有乐器经过演奏所产生的音响回应。"但是,任何技术动作在乐器上的运用和展现,不仅开发乐器的性能,同时也要适应乐器的性能,两者是有辩证关系的。"⑨

——在研究总结乐器演奏类型的过程中,指出其行为边际是十分必要的。那就是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既要适度开发乐器的性能,也要努力适应乐器的性能。这种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来分析看待器乐演奏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2.广为采撷,兼收并蓄———着眼成材

宋飞老师将形态各异的二胡演奏进行分门别类,其着眼点并非仅仅只是为了划分类别,而是通过细致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加以分析研究,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成材的目的。

在这篇论文中,宋飞老师像是在回答询问:"要在演奏上成为大家,就不会只限于一地一派的风格。""如果能够在南北文化的交汇、兼容、吸收中皆有所得,这样、秀气型的演奏家,就可以变得更加大气。”⑩她进而指出:“凡是大师级的演奏家,不仅有全面的技术和对音乐文化的诠释力.同时还有能够超越他人常规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在技术上、艺术上、音乐语言的表达上,给二胡这种乐器及其音乐的表现,带来一种提升,让二胡有一个新的品貌,这就是大师。"⑪——如此看来,年轻的二胡演奏者们尽早成材的不二法门.就是在打好全面演奏技术基础的同时,努力在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历史修养、生活修养等各个方面广为采撷.兼收并蓄。

3. 深入其中,多重穿越——立体丰满

如何在演奏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演奏效应?这是每一个演奏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宋飞老师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回答说:"如果我们想要和作品、作者、观众以及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多方面'合一'的音乐状态,是需要能够穿越在不同音乐语境、情感当中的,而不能只是以自己的体验、理解或擅长的解读方式,去表达音乐。”她以自己演奏《新婚别》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不仅需要穿越到杜甫那里,考虑到诗作者的表达和态度是什么.同时还要穿越到作曲家的语境当中。同时,作为一个演奏者,更要有自己跟这个故事情节中的心灵沟通和观照,这时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此时又会穿越在自己的语境里。演奏还要考虑到观众,所以还有一层语境,就是现实语境中听众的态度、感受,以及他们的共鸣。""这么多年来,我在舞台上,就是这样穿越其中,从不同的角度观照着一切,观照着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层面。”⑫——宋飞老师在这里无保留地金针度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为发展二胡教育事业的坦荡胸襟。

综上所述,宋飞老师《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这篇论文给人的教益是多方面的。尽管二胡演奏艺术的形态各异,但致力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挠,意到而不自浓,"(《琴书》)象蕊中兰,不馥自馥那种极神妙的艺术境界,当是所有演奏者的共同追求。宋飞老师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注 释:

①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②③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中国音乐》,2014年,第2期,第42页。

④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中国音乐》,2014 年,第2期,第43页。

⑤⑥ 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⑦见Baidu刘天华网页。

⑧宋飞:《我学琵琶》,《中国音乐》,2006年,第2期,第88页。

⑨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中国音乐》,2014 年,第2期,第49页。

⑩⑪ 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中国音乐》。2014年,第2期,第45页。

⑫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和认识》,《中国音乐》,2014 年,第2期,第47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