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知行合一·文汇成集 | 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第九讲《“缘”起“声腔化”》
蒋陈竹 华音网 2024-07-19

7月19日,李祖铭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民族二胡发展历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1975年,闵惠芬先生接到了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为毛主席录制一批京剧唱腔。

用二胡来演绎京剧唱腔,这绝非易事。既要展现京剧演唱的韵味,又要保持二胡自身的特点,难度可想而知。但二胡接近人声的特质,也让这一尝试具备了可能性。为了掌握京剧声腔的特性,闵惠芬先生不辞辛劳,奔波于京、沪两地,向京剧琴师李慕良先生虚心求教。她通过自己学唱,仔细揣摩不同流派的区别,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正如李祖铭先生回忆,二胡演奏中声腔化的体现与难度,关键在于指法、弓法、揉弦等技法,如何滑音、揉弦以展现京剧的声腔化,寻得京剧韵味,曾是闵先生钻研的重点。京剧流派众多,各具独特韵味。要演奏好,首先得明白戏的内容和唱词,研究旋律,多听录音,直至每一个环节烂熟于心。京剧节奏变化虽不明显,但其内在丰富灵动,只有心中对节奏有清晰认知,才能展现出其韵味。李祖铭先生建议,学习二胡演奏者都应学习一段京剧,这对二胡演奏帮助极大。他表示,闵惠芬先生在演奏《江河水》时融入戏味,提升了二胡演奏技巧,她学习了《卧龙吊孝》《珠帘寨》《逍遥津》等京剧曲目,在演奏《卧龙吊孝》时面对低八度难题,为了保证演奏与声腔声区的统一性,创造了双千斤。

李祖铭先生还着重强调,京剧声腔化的体现在于音符长短和节奏的变化,同时,二胡声腔化演奏时无唱词,旋律易混,上下句衔接易忘,牢记唱法至关重要。音乐的表达往往越简单、越大气、越高级,需学会化繁为简,这就是声腔化的魅力所在。

这种试用戏曲唱腔来拓宽二胡演奏空间的表现方式为闵惠芬所用,先生开创的“器乐演奏声腔化”演奏方式,将中国戏曲唱腔艺术特色融入器乐演奏,极大增强了音乐感染力,她在“器乐演奏声腔化”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并将其作为终生的研究课,甚至当自己身患癌症时,依然没有放弃对它的执着与追求,这就是热爱。

这样坚韧不拔、不断钻研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在座每一位都值得敬仰与怀念的。我们通过李祖铭先生讲述的器乐声腔化,不仅是对伟大的闵惠芬先生的纪念,更是要将京剧文化与传统民族器乐相结合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对于学习二胡的表演者们无疑是巨大的帮助,也是我们在发展和创新二胡道路上肩负的艰巨使命。希望我们能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让民族二胡艺术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