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知行合一·文汇成集 | 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第十八讲《闵惠芬二胡艺术风格与江南历史文化》
朱 婧 华音网 2024-07-19

2024年7月19日,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朱昌耀先生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浅谈闵惠芬二胡艺术风格特征与江南历史文化的关系》《闵惠芬二胡作品二度演绎解析——〈洪湖主题随想曲〉〈二泉映月〉》。

朱老师首先谈到,闵惠芬的二胡艺术是二胡发展史上的丰碑,她用精湛的技术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她用顽强的意志创造出无限的生命力,她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探索创造出一座座艺术高峰,引领和推动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并不断激励年轻的二胡演奏家们植根坚实的民族沃土,领略时代的气息,在继承、创新、发展的轨迹上阔步向前,成为我们的尊师、楷模。

同时,闵老师一生首演、复演、创作、改编了多部优秀的二胡作品,将二胡的传承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她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中国二胡艺术的瑰宝,也是江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与江南地区的丰富历史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朱老师总结到闵惠芬的演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情感细腻、内涵丰富。2.技艺精湛、功底深厚。3.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民间艺术的融合。此外在艺术创新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开创器乐演奏声腔化。2.拓展二胡的文化视野。3.强调“情、气、格、韵”的艺术处理原则。4.对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

闵惠芬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不仅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闵老师的演奏不仅是对江南音乐传统的继承,更是对这一传统的发展和推广。通过她的二胡艺术,我们能够感受到江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看到一个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她与江南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段璀璨的篇章。闵老师之所以能在二胡艺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离不开闵老师对二胡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更离不开闵老师为发扬中华民族音乐的崇高情怀,正如闵老师自己所说:“是二胡拉出了我的第二条生命,我的一生充满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敬和向往,艺术就是我的生命,离开了心爱的艺术,生命又有何意义?”正是闵老师的这种人生理念,使得她的艺术得以取得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非凡的艺术价值。

接着朱老师为我们介绍并现场授课了《洪湖主题随想曲》与《二泉映月》。《洪湖主题随想曲》是由张敬安和欧阳谦叔作曲,闵慧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编的一首二胡曲,原名《洪湖人民的心愿》。这首作品成功塑造了以女英雄韩英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形象,展现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以及赤卫队对敌斗争的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闵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声乐段的特点,还通过艺术再加工,增添了技术精髓,充分发挥了二胡拟人化音色的特点,完美地表现了乐曲的内涵与意境。这首曲子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达到了高度,展现了革命者为天下劳苦大众解放而舍身忘死、大义凛然的崇高精神品质。

朱老师强调,在学习《洪湖主题随想曲》时,应努力做到:表现情感真挚细腻、发挥二胡的拟人音色、展现多种演奏技巧、融入现代审美意识、注重运弓气韵通达、体现音乐韵味特点。在演奏上应把握呼吸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力度的变化、弓段的运用、弓速的控制、滑音的运用以及揉弦的变化。

我们在演奏《二泉映月》时,朱老师谈到,需要注重音准和节奏的稳定性、旋律的律动感、揉弦的动与静。我们不但要努力深刻的理解并表现出乐曲的悲凄之情,更要表现出阿炳一生不屈不挠的气节和精神,在我们的演奏中,一定要体现出这种精神。我们今天演绎必须是一种接近作品精神的一种再创造,我们不能以“表现演奏者自我”的目的来进行对乐曲的处理,而应该考虑“要让听众感受接近作曲者的原意”的目的来进行乐曲的处理,考虑我们当今时代的此时此刻的听众对乐曲原意最恰当的接受方式。

正如朱老师所说,闵老师的追求,正应该成为我们后辈二胡演奏者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接过闵老师手中民族传统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把我们中华优秀的民族艺术发扬。十分感恩朱老师带给我们的分享,我们也会继续不断求知求索,传承闵老师博大的二胡事业以及伟大的人格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