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闵传众承·流芳千古丨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采风纪实
连心宇 华音网 2024-07-27

2024年7月27日,时逢闵惠芬逝世十周年之际,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全体学员,在项目负责人、闵惠芬晚年关门弟子、上海音乐学院汝艺教授以及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家组成员、闵惠芬亲传弟子刘光宇老师的带领下,齐聚上海青浦福寿园闵惠芬陵园,共同祭拜和缅怀二胡艺术大师、人民音乐家——闵惠芬先生。

甫一踏入陵园的林荫步道,丝丝哀绪与深深敬意顿时氤氲开来。清风拂过,每一片树叶都仿佛在低语,诉说着那些关于音乐、关于热爱、关于坚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闵惠芬老师的铜像静静地伫立在不远处的松柏之下,红豆杉陪伴在一旁,身前是她钟爱的花繁锦簇。

此情此景,刘光宇老师有感而发,深情表达了对闵老师的追思,他说:“今天来到这儿再一次缅怀老师,大家不要哭,而是要告诉先生,来自各地优秀的二胡表演人才汇聚在这里,您的音乐后继有人!”

随后,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人员每人手持洁白菊花,依次至墓前献花致敬。

我想,闵老师之所以深受怀念爱戴,正源于她心中“民族音乐不能折在我们手里”的坚持。她真挚动情的演奏,春风化雨般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她深耕于民族音乐的田野,用爱传递着声音,用声音传递着力量,用力量托举着希望。这样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觉性不由令人肃然起敬。一时间,肃穆,刹寂,唯闻风声与喃喃低语,化作思念万千传向远方。

汝艺教授为我们回忆并讲述了为闵惠芬老师陵园选址的考量与建造过程中的点滴,他特别提及了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老院长陵墓相毗邻,贺老慈爱的目光投向前方,一如始终在关爱和引领着闵惠芬。

1963年,尚不满18岁的闵惠芬正为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积极准备,贺老专门前去指导:“《二泉映月》不是描写风花雪月,是通过琴声来抒发对旧社会黑暗统治的愤懑和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辛酸”。正是在贺老的努力和倡导下,民族音乐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扬,一批包括闵惠芬在内的优秀演奏家涌现出来。他播撒下一片种子,泽润着它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天站在贺绿汀、闵惠芬先辈的雕像之前,承前人之荫,追随着这样一批“中国民族音乐先行者”的脚步,秉承着他们“扎根传统,开拓创新”的精神继续前行。

陵园静谧之中,仿佛有二胡声穿越而来,它悠扬而深情,那是闵老师指尖流淌出的音符,它们在空中交织、盘旋,化作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后来者。微风簌簌,光影穿透叶隙斑驳在老师面庞,她依旧慈祥,带着炽热的目光望向新兴的一代青年人身上。“50载弘扬民乐,我目不斜视”言犹在耳,闵老师在病榻之上依然将音乐融于生命的那份惊人的乐观和勇气更是铭记心间。

此次瞻仰之旅,不仅是对先辈的深切怀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斯人虽远,琴音长存,大爱无言,至爱无声。先辈们留下的光辉,依旧引领着代代新生焕发光彩、赓续前行。更愿在此次培训中,学员们学有所悟,秉持着“闵惠芬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承载着来自传统的温度,奏出民族之声、时代之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