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艺术家的风范 为纪念蒋风之教授诞辰九十周年而作
王照乾 华音网 2025-03-20

人们对已故者表示怀念和敬仰之情时,常常说“风范长存”。其实这四个字的份量是很重的,不能随口就说。但是,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二胡艺术大师蒋风之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怀念蒋先生时,首先跳进我脑海里的却正是这四个字。我想,这是蒋先生生前的品格节操堪为我辈楷模的缘故。

我在北京四中和南开大学上学时,就听说过蒋先生精妙绝伦的二胡演奏,可谓仰慕已久。后来又与老先生同在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共事二十余年,其间还曾为邻,亦曾因事多次拜见,蒋先生给人的印象可以说是完美的。

二胡和其他民族乐器登上音乐大雅之堂,并且正式纳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应该说是经刘天华、蒋风之为代表的两代人继承、创造、发展而完成的。蒋先生自幼聪颖好学,酷爱音乐,受到民间音乐广泛熏陶;后又得到刘天华先生、朱荇青先生等名师亲授,且兼习胡琴、琵琶、钢琴、提琴等中西乐器,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在此基础上,蒋先生经过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优美典雅、刚柔相济、细腻精致、含蓄深邃的演奏风格和艺术体系,蒋先生也因此成为“蒋派二胡”的一代宗师。

蒋先生虽是艺术大师,但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儒雅。他虽然不苟言笑因而不怒自威,但绝不是叱咤风云、八面威风的“大师”,而是恭俭自奉、淡泊自守的谦谦君子,在少言寡语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这也正是真正艺术家的风范吧。

蒋先生对学生和子女常说的两句话是:“要做艺术家就不要想发财,要想发财就别做艺术家。”在当前价值观失衡的情况下,这两句话未免显得古板,或许会被认为迂腐,但是,这样的人生哲学不正表明了蒋先生对艺术摒弃名利、超凡绝俗的执著品格,也说明了他手中的二胡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为什么那么纯净高洁么!我想,蒋先生是以沐浴焚香的心境来操琴的。

由于蒋先生对民族音乐的酷爱和造诣,他的子女婿媳也大多以此为业,且都有成就。他多年执教,自是桃李遍芳。这样在“文革”浩劫中,就有了“蒋家王朝”的说法。当时的“王朝”,可不像“皇”、“霸”、“宫庭”、“贵族”的得意,有了那封号是列入“打倒”行列的,所以蒋先生不但被打入“劳改队”,多年积攒保存的艺术资料也在红卫兵抄家中荡然无存了。我清楚记得当时在院子里见到被红卫兵批斗的蒋先生,不卑不亢,不怒不愠,仍还是那派儒雅风度。

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学院组织人力要彻底了结“文革”遗留问题,蒋先生所损失的珍贵资料竟一件也没找回来。这按当时政策,应有专门经费解决赔偿问题。我们拿着清单找到蒋先生,征求他的意见。他是这样说的:“我被抄的东西没有什么金银财宝;那些书谱照片资料,谈不上值钱,却是无价之宝。抄家的是学生,能怪罪他们什么?让国家拿钱赔,国家哪里有那么多钱赔得过来?算了吧,我不要求任何赔偿,也不提任何要求。”这掷地有声的语言,不能不让人再次感到一种中国知识分子“虽九死而终不悔”的为国为民的精神和艺术家的品格、风貌。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四日,我们再去看望蒋先生,他已卧病在床,但仍由蒋夫人搀扶着走到客厅会见我们,当时已瘦弱得有点改容了。当我们代表学院为“文革”中他所受到的迫害损失表示道歉时,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过去了,就算了,也不是你们干的。”然后就断断续续地询问学院情况,还说真希望学院象复建时大家想的那样好。我们看他太吃力,就及早告辞了。没过两天,他就去世了。

这是我直接听到的他最后的话语,或者说这是我感受到艺术家最后的风范。今天我由心底涌出的话仍然是,艺术家风范长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