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浅谈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
赵芳 华音网 2024-11-05

摘要:《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是我国著名的扬琴大师项祖华所写,他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本文则以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的《林冲夜奔》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扬琴乐曲演奏过程中的相关技巧和表现手法。

关键词:林冲夜奔 创作技法 节奏力度

《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项祖华先生。《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本曲则是以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林冲的故事为背景,作品的题材与构思,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美学深处探求具有民和族气质中国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段:引子(散板)——《愤慨》(慢板)——《夜奔》(小快板)——《风雪》(快板)——《上山》(广板转急板)刻画林冲英雄落难、怒火满腔、冲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豪情壮举。为了突出作品的民族神韵与风骨,作者融化了昆曲的音乐基调,使音乐主题带有悲壮阳刚的气质,充满了浓烈的抗争与胆魄,极具戏剧性与哲理性。在演奏技法上,扬琴是采用双音琴竹、滑抹摇拨和多织体等创新技巧,加配中国打击乐器和西洋管弦乐的协奏,使乐曲更为气势恢弘充满震撼之美。《林冲夜奔》曲以琴音乐倾诉他的悲愤与古朴气宇轩昂的民族神韵与爱国精神,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均与文学题材中描写的人物故事相关相联,具有鲜明的文学性。

以下是对《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所进行的分析与论述。

乐曲的引子(G调,散板),用带有昆曲风格的旋律奏出林冲的愤慨之情。引子采用了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即近年来试创的"双音琴竹",双音琴竹演奏出的各种和弦刚开始由强音进入,然后由弱到强,再至极强,速度则由快到慢,其中穿插了许多和弦音都要用重音表示,代表当时林冲的心情复杂而又悲愤。

呈示部第一主题(C调,愤慨,慢板),这一段主要是采用左右竹快速交替奏出连续密集的轮音。这一主题的轮音包括单音轮,和音轮和反竹轮音等演奏这一段轮音时,琴竹要压低,不能扬的太高,这样出来的音质才会很沉、很闷,体现出林冲当时受尽了冤枉,内心感到非常的苦闷、愤慨。在演奏1=F调这一段两声部轮音段落时,情绪应该是比较冲动的,较前一段速度有所加快,它是通过左右手轮音的交替演奏,表达林冲当时内心的矛盾和上山前的痛苦挣扎。在这一主题的结尾,还运用了泛音和左山口外侧滑拨这两个技巧。

呈示部第二主题(C调,小快板)首先开始由慢渐快,力度由弱渐强,用急行的节奏,双声部此起彼伏的旋律交错手法,模拟夜奔的情景。在演奏此段时,整体速度不能太快,其中在还运用了闷竹这一演奏技法。在这一段中还穿插了拍板,板鼓的即兴伴奏,其中几个和音还强调突出了重音。这些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都实际为了体现林冲当时夜上梁山时,由于天色很晚,又下着大雪,天冷路滑,林冲深一脚,浅一脚顶着风雪上梁山,心情沉重而悲愤,导致他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走几步就打几个趔趄的生动情景。

展开部第一部分(G调,慢起渐快),演奏这一段是应注意开始速度不要起的太快或太慢,力度由弱渐强,速度由弱渐快,一定要稳住节奏,以免出现节奏的混乱,要做到有条不紊。再加上打击乐的衬托,突出林冲夜奔是天黑路滑的艰难。

接下来展开部第二部分,节奏已达到1=144。情感上较之前一段要更为冲动。此段运用衬打于重音的弹奏,用由低到高的音阶变化旋律,快速密打等手法,渲染夜奔的紧张性。在演奏重音时,力度一定要集中,这样才能体现出林冲在投奔梁山的坚定信念。

展开部第三部分(C调,急板)用极快的双打,八度衬音与打击乐相结合,将夜奔的紧张性推向高潮。在此段中,大量运用拍板、拍鼓、小锣、小钹伴奏,充分吸收了我国的国粹——京剧鼓点的特色和精华。在弹奏此段时,节奏已加快到1=160,比前一段速度更快。八度的音程跳动是此段的重点和难点。重音的弹奏一定要与打击乐的节拍相配合,才能将京剧的鼓点演奏的淋漓尽致,使人们在欣赏扬琴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京剧的特色。

展开部第四部分(D调,风雪)是此段的华彩乐段,共分为三小段。第一段是D调,演奏者大量运用了音阶模进、旋律和半音序进交织,表现出林冲与风雪搏斗的场面。在这一段中大量运用了变化音阶的上行和下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先是由弱渐强再推到几个极强、极高的不协和双音,然后再是由强渐弱、由弱渐强反复进行,这种力度变化的表现是为了突出体现风雪的忽大忽小、忽强忽弱,运用风雪变化的高低是为了突出林冲当时焦急矛盾的心情,音阶的强弱变化表现林冲内心的反复挣扎和斗争。风雪第二段(G调),速度仍然很快,力度较强,通过主旋律的变化音下行,音阶的反复交错进行,表现林冲与风雪搏斗的场面及其投奔梁山时道路的艰辛和他坚定地信念。风雪第三段(C调),此乐段是华彩乐段的最高潮。演奏者通过大量运用变化音阶的上行和下行,将乐曲气氛推到最高潮,在高潮部分还运用了“特技滑音”;既左手运用滑音指套滑音,右手用拨片摇拨这一新的技巧。

再现部第一主题(C调,广板),再次运用双音键从上至下坚定地回音和弦,配合打击乐的伴奏,表现了林冲历尽艰难上了梁山后各路英雄欢迎他的热闹场面。

再现部第二主题(C调,快板),节奏突然加快,由一连串的三连音演奏,将此曲推向尾声。最后在一段京剧戏曲鼓点“急急风”的配合下,全曲结束。使人沉浸在一种意犹未尽的境界之中[2]。

总而言之,演奏者在演奏《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时,从始至终一定要把握好弹奏力度,因为这首协奏曲与其它风格的乐曲相比较,力度偏大,强弱变化也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丰富。在《林冲夜奔》这首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与双音、音色与音区里处处都要注意力度的表现,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中,要注意把握手腕力度的变化和表现,使最细致的弱音和最强力度的强音,都能在演奏中运用自如,充分表现出乐曲的感染力。其次,在这首协奏曲中,变化音的运用也是他最具特色、最具难度的地方。此曲在演奏“风雪”这一段时,变化音上行和下行的运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都十分明显,演奏者一定要注意变化音的颗粒性及准确性,若能掌握这两点,就能生动的刻画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英雄落难、满腔愤慨、顶风踏雪、战胜险阻、逼上梁山的豪情壮举,使整个乐曲富有悲壮阳刚的气质和浓烈抗争的胆魄,具有戏剧性、哲理性以及震撼之美。

通过以上对《林冲夜奔》这首扬琴协奏曲的分析以及自己演奏此曲的一点心得体会,可知此作品不仅思想内涵深刻,而且作曲技法丰富。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技巧性相结合,是该曲最大的特色之一。同时,也能使人们从这首曲子当中学习和领悟到许多新的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对今后的扬琴作品和演奏均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