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扬琴教学理论发展的梳理回顾,以及对扬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分析,阐述了现代扬琴教学的理论研究方向与教材发展趋势。
关键词:扬琴演奏 理论研究 教材发展
扬琴自明末传入中国,在建国前的近四百年中一直以伴奏的身份活跃于各个地方戏曲的舞台上,琴型简易,技法简单。几百年来,扬琴在“丝竹音乐”“广西文场”“扬州清曲”“四明南词”“粤曲”“广东音乐”“广西文场”“海南八音”“福建南词”“常德丝弦”“江西清音”“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翼城琴书”“云南扬琴”“贵州文琴”“四川扬琴”等俗文化的说唱和曲艺表演之中适应着、生存着,且由于中国各地音乐风格的千差万别,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中国民族器乐自古以来轻技巧、重情感,传统扬琴也不例外。各流派扬琴作为练习的训练内容很少,教学在民间讲的是“口传心授,以曲代练”,因此扬琴的发展一直缓慢。建国以后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无论是本土乐器还是外来乐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扬琴的改革日新月异,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随着扬琴音乐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音乐形象更为复杂多样,对扬琴演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现代扬琴演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扬琴演奏的技巧也从简单发展到丰富。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扬琴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扬琴的教学演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关于教学和演奏的理论研究逐渐系统化,教材也日益丰富。
一种乐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教学理论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至今为止还没有公开发行的扬琴理论研究论文集,但是,在建国后的五十多年来,各类音乐期刊中有关扬琴教学与演奏的论文层出不穷,特别是2000年与2002年的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及2005年的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上,以内刊形式结集出版的论文集较全地收录了近年来国内的扬琴论文。这些论文中既有老一辈演奏家的独到论述,也有各地音乐艺术院校扬琴教师的经验之谈及青年演奏家关于演奏风格、表演倾向方面的文章,为扬琴工作者提供了大量教学理论及教材资料方面的信息。文章中有关于扬琴起源与发展的,如《中国扬琴艺术探微》(桂习礼)、《扬琴在中国发展的文化机理》(赵艳芳);有研究教学原理的,如《扬琴滑抹新音技法》(郑宝恒)、《中国扬琴演奏技法及特色》(李玲玲)、《浅谈扬琴的基础教学》(李宏中)、《扬琴教学的基本环节》(项祖华);有演奏方面的,如《从扬琴特点看他的演奏技巧的发展》(项祖华)、《论扬琴演奏的左右手配合》(谌向阳)、《扬琴演奏中怎样丰富音色的表现力》(谢玉虹)、《扬琴演奏的手臂运动》(桂习礼);有研究各流派特点的《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及风格》(项祖华)、《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及其风格》(项祖华)、《四川扬琴流派》(徐平心);还有更多探讨技巧训练、运用等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如《中国扬琴演奏技法及特色》(李玲玲)、《扬琴竹法研究》(刘寒力)等;也有针对中国扬琴艺术未来发展道路的探讨,如《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项祖华)等。
在这些文章中,有关扬琴的历史及发展轨迹的论著,都是从扬琴的起源、传入到民族化的衍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探究;探讨演奏技巧的则普遍认为应当掌握全面的演奏技能,包括自然放松的状态、科学的弹奏方法和全面的演奏技巧,而掌握扬琴演奏的卓越技术,是为了尽可能得心应手地表达音乐中的艺术构思,演奏的最终目的不是炫耀技巧,而是表现音乐,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掌握高超的技巧外,还需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涉及教学的文章都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听觉和良好读谱习惯的培养,学会聆听音色,尊重作曲家的谱面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适当的音乐和正确的风格,取得好的演奏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应当明确,多动脑进行高效率的练习的重要性。此外,一些专家在文章中也提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应当建立先进完备的扬琴教学、教材、历史、理论方面的信息资料库,这样才能使教学演奏保持领先。
随着中国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几十年来,中国扬琴工作者自己编创出版的扬琴书籍也非常丰富,从1976年的《扬琴演奏法》(张正周、魏铁柱)、1978年的《传统独奏曲选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1979年的《扬琴演奏基础》(张晓峰编著)到1997年的《扬琴弹奏基础教程》(刘月宁编著)、1999年版《黄河扬琴练习曲99首》(上中下册)及各种版本的考级《扬琴曲集》等,比较规范地体现了当前扬琴教学的系统,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当前使用的曲目。但从目前看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同书籍之间大量曲目的重复,缺少新作品专辑。二是南方、北方考级教材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出版的考级教材与上海音乐学院的考级教材在乐曲级别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春到清江》是南方(上海)的七级作品,而在北方(北京)却是四级作品。专业扬琴教师可以不受级别的影响进行常规教学,但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却无法界定乐曲的难度。三是各种扬琴教材形式雷同。扬琴缺乏的是像钢琴、小提琴一样的练习曲专集,也缺乏音阶类的基础练习;目前国内只有黄河的练习曲99首与项祖华的初、中级练习容量稍大,其他的专著中,内容或是曲集,或是同样套路的教程:扬琴历史、演奏技法、练习曲、乐曲选曲,多数教材练习曲难度跳度过大,很少有循序渐进的练习曲,而乐曲选曲又都是雷同的。四是扬琴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目太少,只有扬琴研讨会与第八次世界扬琴大会的内部论文集,其余的只是一些中短篇论文形式的研究。
尽管如此,教学理论的深入与教材的逐渐完善仍然推动着扬琴专业教学的发展,各大院校完整的教学体系带来可喜的成绩。然而业余扬琴教学良莠不齐,特别是中小城市到乡村,扬琴的发展还远不如古筝、二胡、琵琶那么火热,这当然不仅仅是教学理论与教材的发展所能带动的。2005年的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暨扬琴艺术节中,外国演奏者有很多的业余选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玩票,而在我们的国土上,还没有一个业余爱好者能走上这种专业艺术节的舞台,扬琴的普及与进一步的发展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