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6 (周三) 10:00-11:30
地点:教学楼801教室
主讲人
王以东
王以东,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管乐与打击乐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打击乐学会会长。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以及 “新绎杯”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等殊荣获得者;国家课题项目《华乐大典》(打击乐卷)执行副主编。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出版《中国打击乐教程》(系列);录制、出版打击乐作品与演奏专辑《鼓上铜乐》,创作《鼓上飞舞》《八音和鸣》等多首打击乐作品,并被列为国家级各类民族器乐和打击乐比赛的指定曲目,举办多场打击乐专场音乐会;担任民族器乐和打击乐比赛评委,指导学生多人次获奖,本人获“园丁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讲座内容
很多音乐作品,尤其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不仅带有鲜明的音乐风格与地域特色,隐藏在旋律背后的节奏律动也具有鲜明特征,通过选用适宜的打击乐器辅以配合,更具艺术表现力。使用打击乐为器乐作品即兴节奏演奏或伴奏是一种常用的表现形式。本课程通过介绍经典民族器乐作品,以现场演奏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几种常用的即兴演奏方法,如“繁简交替”、“让音打音”、“音字相随”、“紧打慢唱”、“稳速固律”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知己知彼、互为配合的能力,旋律乐器演奏者掌握音乐的内在节奏律动,打击乐器演奏者具备与旋律配合演奏的即兴能力。
课程介绍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专题》是中国音乐学院 “国音博士大讲堂”学术品牌课程之一,是研究生院联合国乐系开设的音乐实践类课程。本课程集中国器乐表演美学、理论研究、创作实践、评论品鉴为一体,以中国器乐历史发展、风格特色、二度创作实践创新、理论发展探索为核心板块,汇聚国内顶级演奏家、作曲家和专家学者构成导师团队,对中国器乐的风格、流派等方面以及音乐语言特征、审美特质等多个维度展开研讨式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培养模式和“讲座、研讨、工作坊”的形式,构建学生对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的历史观、全局观、时空观、审美观、发展观等思维建设和深层理解。通过聚焦弹拨乐和弓弦乐的系统性研究,本课程将辐射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带动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的全面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培养中国器乐表演、创作和研究领域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孵化平台和可持续的课程体系。
国音博士大讲堂
“国音博士大讲堂”是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打造的特色学术品牌。该项目由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系列课程,于2023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该项目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培养特色,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群体,目前分别面向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先后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六门特色课程,即《中国乐派研究专题研讨》《当代音乐艺术评论专题研讨》《中外歌剧实践》《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中国器乐表演艺术专题》《院团剧目合作》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课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中国乐派”建设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依据,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音博士大讲堂”项目旨在打破学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拓展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潜力,以前沿性、前瞻性、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开放式、研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团队,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自主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实现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多维发展,产、学、研、演、评互为促进的良好学术生态,构建覆盖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艺术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系统,形成推动“中国乐派”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2024秋季学期将开设《当代音乐艺术评论研究专题研讨》《中国器乐表演艺术专题》《中外歌剧实践II》《院团剧目合作》四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