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1924/9/30 - 2001/3/9)浙江东阳人,先生一生投身于笛艺研究,凭借着对音乐无限深情的投入,借助笛音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心中所想所感,构建起横跨个人与世界间的桥梁。竹笛,伴随着先生历经艺术道路的漫长探索,每个跳跃而出的音符均承载着他对于音乐本质不屈不挠的探求。在与竹笛缔结不解之缘的过程中,谱写出一首荡气回肠的人生赞歌。于先生而言,竹笛远非仅是技艺绽放,更是灵魂深处情感流淌的出口,集结了其关于生活哲思、民族认同及公众情怀等多重维度认知。
值此先生百岁寿辰之际,众弟子心存缅怀之情,相继于北京、浙江东阳、香港等地,隆重举办赵松庭先生诞辰百年庆典,旨在深切怀念恩师,传承发扬其艺术精神。此次活动不仅彰显了后辈学者们对于前辈成就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折射出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课题的关注。纪念盛典包括音乐会、新书发布会、学术研讨会多项内容,全面回顾并呈现赵松庭大师的辉煌历程及杰出贡献,以此寄寓对这位乐坛巨擘永恒的记忆与追思。同时,这场盛事还将进一步推动国乐文化传播,激励更多青年才俊追随前贤脚步,在笛艺领域内开辟新篇章。
“松庭流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
- 开场曲目《二凡》:由陈悦、蔡拯联手演绎,此曲以浓烈的地方风情和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勾勒出金华地区民间音乐的鲜明风貌。《二凡》既引领观众进入一场视听盛宴,又直观凸显赵松庭先生创作灵感源泉—婺剧的独特韵味。
- 昆曲之魅《春日景和》:经王建平倾情诠释,展现了赵松庭先生对昆曲的深厚感情及其艺术价值。赵先生融汇昆腔精粹,赋予作品更深层次内涵,《幽兰逢春》即为佳例,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中对昆曲元素的应用与创新。王建平凭借《春日景和》系列作品致敬先生,弘扬昆曲之美,承继对赵先生艺术理想的推崇。
- 雁飞篪之声《雁南飞》:由杜如松献演,此曲用自赵先生精心仿制的古代乐器“雁飞篪”演奏,音色温润、意涵深远,传递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美好愿景。赵先生重视民族文化根基,其弟赵松龄参与研制过程,最终使这一稀有吹管重焕生机。通过杜如松的精彩演绎,雁飞篪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唤起世人对该乐器及背后历史的兴趣。
- 《西域之光》:张辉、李乐两位新锐艺术家联袂演绎的双竹笛与乐队合奏版,曲调华丽、技巧挑战性强,极具观赏性。作品原为“龙之吟”笛埙乐团定制,经改编后成为适应当今审美趋势的经典之作,兼备传统与现代元素,营造出愉悦氛围,引发观众强烈反响。
- 排笛风采《水乡船歌》:蒋国基演绎,此曲乃排笛代表作之一,系赵先生创新成果的直接展现。先生发明排笛,实现多笛联合演奏效果,极大地扩展了传统笛类音域与色彩。《水乡船歌》凭借优美旋律和独到构思,成为排笛推广的标志性篇章。
- 经典再现《鹧鸪飞》:詹永明献上,此曲是一首基于同名古诗词改编的竹笛名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首作品借用了“鹧鸪”这一古典文学中的常见意象,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展现了鹧鸪鸟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穿梭于山川草木之间的壮丽景象。詹永明通过细腻的旋律变化和节奏处理,生动再现了鹧鸪啼鸣的清新悦耳与自由自在,印同道家哲学提倡的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平静。
- 张维良演绎《早晨》:此曲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理深度的竹笛曲目,旨在捕捉大自然初醒时刻的静谧美好与勃勃生机。乐曲通过轻快灵动的旋律线条和层次丰富的音色变化,细致刻画了一个晨曦微露、万物复苏的画面。演出采用无伴奏形式,彰显赵松庭北南派交融先河。
- 胡玉林、王建元、赵琦联袂呈现《婺江风光》:一首深情描绘浙江婺江沿岸秀美风景与浓厚人文情怀的竹笛佳作。该曲通过精致细腻的音乐语言,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婺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与地方风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此曲采用三重奏形式演绎,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仅能体现曲目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更能凸显演奏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个人技术的独特之处。
- 《腾飞》由吴樟华独奏:这部作品采用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通过旋律的变化与推进,生动描绘了钱塘两岸旖旎风光: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水面、江边垂柳依依,到夜晚灯火辉煌、桥梁车流不息;同时,它也传达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心声。整个乐章旋律激昂向上,节奏紧凑有力,完美地呈现了钱塘江畔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背后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 王次恒《燕归来》寄托哀思与希望:通过对春燕回归故土的生动描绘,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以及对生命循环、时光荏苒的深刻感悟。
- 戴亚、侯常青、蒋宁共演《三五七》:此曲通过对浙江婺剧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创新发展,使其从原有的戏曲形式升华至独立艺术作品层面。强化戏曲韵味,成就压轴之作。此次演奏以重奏的方式演绎重新构建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音乐织体,不仅实现了从单一声部到多元化声音世界的转变,更拓展了其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范围。
- 终章 众演奏家集体献礼《幽兰逢春》:凝结赵松庭艺术精神,激励继往开来。
整场音乐会通过对上述曲目的演绎,不仅全方位展示了赵松庭先生音乐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中华民乐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各路精英倾情献艺,不仅展现了各自高超技艺,更传递了赵氏艺术精神,激发新一代接班人继续前行,共同团结努力振兴民族音乐事业,使其焕发新生机。
《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发布会
《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正式发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精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本次活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多方联合主办。活动全程由人音社副总编辑李向颖女士倾情主持,场面庄重热烈,充满浓厚学术氛围。
到场嘉宾包括多位重量级领导及赵松庭先生嫡系传人、国内知名竹笛演奏家,他们对新书面市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深切祝福。作为本书主编戴亚教授表示,这部凝练了赵松庭先生一生艺术成就的著作能够以如此高的规格顺利出版,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在此真诚地表达对各方的深切感谢!他介绍了本书的几点珍贵之处:首先,这是笛子史上第一本笛子艺术全集;其次,本书全面且系统的记录了赵松庭先生的全部思想精华,包含演奏方法理论,教学方法理论以及创作的所有练习曲和乐曲; 再次,书籍内除了大众已知的赵先生的全部创作,首次收录了最新发现的赵先生未发表过的对《易经》的研究手稿以及创作的剧本《铁笛李謩传奇》,这些都能加深读者对赵先生的音乐理想和精神世界的根本认识;最后,书内还收录了赵先生的嫡传弟子、二代传人(副教授、二级演员以上、博士及“金钟奖”、“文华奖”获得者)的作品和论文,能拓展读者对赵派艺术的研究视野。另外要着重强调的是,书内附有一个u盘,内含赵先生所有作品的总谱、珍贵的教学视频和演出视频以及往年赵松庭纪念音乐会现场录像。这些用科技手段保存下来的资料能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直观体验和情感共鸣。
本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出版集团及合作伙伴对中国传统艺术高度重视与推广传播决心,我们期待《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能够引领新一代艺术家继往开来,继续发扬光大中国民乐精髓。
赵松庭笛派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聚焦于纪念赵松庭先生伟大艺术成就与高尚人格风貌,旨在深入探讨其对我国竹笛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及贡献。作为中国笛坛泰斗级人物,赵松庭先生毕生致力于竹笛演奏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赵派艺术流派,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鲜活时代元素,促使该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赵松庭先生注重培养后辈成长,倾尽全力传授绝学心得,造就了一批批卓尔不群的青年才俊,使得赵派艺术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蒋国基】
《感恩之心,笛音长存》
蒋国基作为赵松庭先生的高徒,不仅是竹笛艺术的传人,更是一位深谙赵派精髓的践行者。在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谊,一种对老师的无比尊敬与无尽的感恩。
“感恩”二字,是蒋国基提及最多的话题。他讲述了自己与赵老师的初次相遇,那时赵老师身处逆境,却不失师道尊严,即便是在“牛棚”的环境中,仍坚持教导,这无疑是一种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与厚爱。赵老师不仅教会了他技巧,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他勇气与信心,让他相信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有独特的色彩。
蒋国基提到,尽管他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众多同门师兄的帮助,特别是与戴亚、詹永明等人的深厚友谊,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演奏风格,也让他的艺术之路更加宽广。尤其是《三五七》这首曲目,虽然是跟随戴亚老师学成,但在其中融入了赵老师的影子,体现了蒋国基独特的个人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的那次全国独奏独唱调研竞赛,原本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赵老师毅然将这个宝贵的参赛资格给了年纪稍长的蒋国基,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赵老师对弟子关爱的一面,也彻底改写了蒋国基的人生轨迹。《水乡船歌》这首曲目,见证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这次赵松庭先生百岁诞辰的纪念活动中,蒋国基提到了王建元先生的贡献,这是一位赵老师非常特殊的徒弟,称赞他在赵老师最艰难时刻的支持与陪伴,以及在本次庆典筹备过程中的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师门团队合作的力量。
【詹永明】《松庭精神 奕代流芳》
赵松庭先生作为一代宗师,不仅凭借超凡脱俗的音乐造诣赢得了世人敬仰,更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杰作与丰富遗产供后人传承与发展。他高屋建瓴地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竹笛演绎体系框架,并培养出一大批杰出青年才俊。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中,赵派艺术逐渐崛起壮大,引领潮流风尚,展现出磅礴气势与旺盛生命力。
“松庭精神”承载着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发展独特见解和深度思考,饱含着浓烈爱国主义情怀与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杰出教育家,他倡导“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并将这两种价值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总能从儒、道、释三家智慧中汲取营养,修炼个人品德,应对世间风雨变幻,彰显古代士大夫气度。松庭精神”之精髓可概括如下:
1. “报国弘道”:蕴含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价值导向;
2. 启迪心智、温润心灵: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
3. 勤勉务实、锐意进取:折射出躬身实践、求真求新的人生态度;
4. 乐教爱生、无私奉献:彰显大爱情怀与敬业精神。
总结而言,“松庭精神”是以家国天下的崇高理想为核心,辅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见卓识;同时注重培养个体潜能发掘与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再者倡导严谨治学、勇于探究真理、不畏艰难险阻;最终落实于以音乐为媒介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弘扬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吴樟华】
1976年,赵松庭先生调入浙江艺术学校,担任竹笛教育的重要职责直至晚年光荣退休,那段岁月见证了他的辛勤耕耘与卓越贡献。自2008年起,我亦荣幸地踏入这方神圣殿堂,肩负起继续赵老未竟事业,发扬其艺术精神的重任。
回顾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引以为傲。昨晚那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五位毕业于我院的著名演奏家:詹永明、戴亚、杜如松、赵琦以及我自己,共同展示出赵松庭时代下培养出的杰出音乐家群体风采。这一事实再次印证了浙江艺术学校在竹笛教育领域无可比拟的地位。在此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肩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传承赵松庭先生的艺术遗志,自2016年起,我着手筹划创建“赵松庭纪念馆”,收集保存珍贵史料,并计划新建更为完善的展览馆,以期永久留存先生生前轨迹与智慧结晶。每两年定期举办的音乐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已成为常规项目,持续传承赵氏艺术精神。
2020年,我们更是探索如何将赵松庭经典之作搬上舞台,最终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强强联手打造越剧现代戏《幽兰逢春》,生动演绎“江南笛王”赵松庭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收获观众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赵松庭先生遗志,进一步挖掘其艺术内涵与教育理念,借助多样化载体推广赵派艺术,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华笛乐之美,共享文化艺术盛宴。
【赵晓笛】:(赵松庭先生之子)
对国家大剧院笛子名家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民管会领导和各主办单位的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笛子大师的精彩表演表示由衷的赞赏!在众多笛子名家在中国最高端的剧院同台演出,实乃罕见,对赵松庭先生的嫡传弟子们而言,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纪念,也是为了赵派笛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赵松庭先生能够成为一代宗师,完全是因为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笛子大师,无论是赵先生的艺术创作方法,还是赵先生的重视文化思想修养、重视音乐教育的理念,甚至对于艺术人生的态度,对弟子们的影响深远。众多的“青”出于赵先生的“蓝”,而“蓝”是“青”的底色,众多“青”对先生的敬重和对先生笛子艺术的传承,形成了笛子界的“赵派”。目前,赵先生的诸多嫡传弟子已经功成名就,本身就成了名扬海内外的笛子大师,研究生导师。他们都在向“胜于蓝”方向努力,这也是赵先生所希望的。
赵松庭先生对《易经》的研究和他对《易经》哲学思想的领会,无疑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支撑。《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万物都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这种整体的系统思维模式对赵松庭先生的笛艺系统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赵松庭一生及艺术生涯中,《易经》哲学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如笛曲创作、笛子演奏、笛子工艺、笛子科技研究、笛艺鉴赏、笛艺评判等,无不体现了《易经》哲学思想和系统思维模式。
此外,赵松庭先生还有一部未完成的戏曲剧本《铁笛李謩传奇》手稿,该剧本手稿首次面世,可供赵派弟子研究和再创作。赵松庭先生的这部作品涉及人物众多,剧情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主角与小霓裳的悲欢离合,宫廷乐队领班李龟年及其他乐人流落江南的故事交叉进行。赵派弟子可以通过这部作品,研究赵松庭先生对于戏剧创作的尝试,为其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本人代表赵松庭亲属,对所有支持、关心、参与赵松庭华诞百年纪念活动的嘉宾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此外,著名笛子演奏家郝益军老师,来自宝岛台湾的吹笛人林谷珍先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共同赞誉赵松庭先生在笛艺领域的卓越贡献。
【李天琼】
《笛艺人生》导演李天琼:
赵松庭先生是中国笛子艺术领域的一位杰出大师,他的艺术生涯不仅限于演奏与教学,更深层次地触及哲学思考与文化内涵。他以哲学视角审视笛艺,将笛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了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连接艺术与学术的发展路径。
一、哲学的元问题:笛艺的社会责任与角色定位
赵松庭先生首先思考的核心问题是笛子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他探索了笛子如何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以及笛子艺术应具备怎样的品格与风貌,旨在明确笛子艺术在服务社会、惠及大众方面的作用,这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哲学的自由之思:跨学科融合与理论体系构建
他将笛艺置于哲学的高度,通过“体”与“通”的概念,强调笛子艺术与其他领域的互通互联。他广泛涉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笛艺理论框架,促进了笛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三、哲学的原生态: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赵松庭先生秉承实践精神,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笛子进行深入研究,如河姆渡遗址的五孔骨笛、古代文献记载的篪笛拱手演奏法等,结合亲身实践,梳理了笛子艺术的脉络,推动了中国笛子艺术的发展。
四、哲学的多元性:开放包容的对话智慧
他提倡多元性思想,主张笛艺界的自由交流与对话,鼓励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反映了成熟的文化自信与开阔胸怀,拒绝狭隘的门户观念,促进了笛艺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
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国哲学思想的体悟
赵松庭先生的艺术观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强调笛子演奏应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境界,追求人性的真实与崇高。他倡导通过笛艺体验宇宙生命的本质,实现审美自由的理想状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理念。
总之,赵松庭先生的笛艺哲学,是对笛子艺术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索与创新,不仅丰富了笛艺的表现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对推动中国笛子艺术乃至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 辉】
原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审、审读专家张辉:
全程参加了“一代宗师”赵松庭先生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很感慨。赵先生被称作“江南笛王”,可以说,作为桃李满天下的艺术家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会副会长,他不仅是浙江音乐文化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张名片。
我与赵老师虽然并未谋面,但又总觉得与赵老师相熟已久,这种相熟不是秉烛夜话,促膝长谈,而是赵老师的一部部作品与一篇篇文稿为我们结下的缘分。《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一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回想起当年蹲在办公室在几大箱子尘土飞扬的资料中,一篇篇书稿资料整理,一封封书信手迹筛选,活干的非常辛苦,但从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赵松庭先生对中国笛子艺术的研究与贡献,也领会了赵松庭先生对中国笛子专业无法言表的重要意义。他广取博纳,继承吸收了南北不同特点的演奏技法。他研究乐器的构造原理加以改良,使这件古老的乐器奏出时代的声音。他为学生们制定学习成长计划,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奏家与教育家。这一切都为笛子艺术的发展树立了一种精神榜样。他对教学的研究更是给后辈的学习、总结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赵老师的百年诞辰,意义不止在对他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同时也提醒我们认识到梳理、总结前辈艺术的紧迫性和重要价值,这是我们音乐人、出版人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也是“守正创新”的具体实践。愿赵老师的学术精神弘扬光大,祝贺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婺韵百载 松庭流芳
2024年10月19日,东阳剧院音乐厅内,观众席座无虚席,每一次旋律响起,皆引来雷鸣般的掌声。一场意义非凡的竹笛专场音乐会在东阳剧院盛大举行,旨在礼赞赵松庭先生的艺术生命,展现了竹笛艺术的万千风情。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赵松庭先生艺术精神的追寻,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呼唤。它激发年轻一代继续探索与发扬竹笛艺术的决心,让这份古典之美得以世代相传,绽放光彩。
“婺韵百载·松庭流芳”,竹笛专场音乐会圆满落幕,却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思考。赵松庭先生的艺术灵魂将在每一缕竹笛音符中长存,鼓舞着无数后来者勇往直前,共创竹笛艺术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憧憬更多艺术盛宴的到来,期盼竹笛之声响彻华夏,穿越时光,传递至世界的每个角落。
“赵松庭笛艺传承与发展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围绕赵松庭笛艺的传承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重点活动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赵松庭笛艺的传承现状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传承人才的流失、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减退以及现代化社会对传统艺术的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与会者提出了多种策略和建议,如加强师资培养、开展普及教育、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以及利用新媒体手段推广赵松庭笛艺等。
座谈会还就赵松庭笛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包括加强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建立赵松庭笛艺的档案资料库,组织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赵松庭笛艺。
此外,座谈会还强调了保护和发展赵松庭笛艺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与会者普遍认为,应当充分利用赵松庭笛艺的独特魅力,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使之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本次座谈会不仅深化了对赵松庭笛艺传承现状的理解,还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行动计划。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赵松庭笛艺,为推动赵松庭笛艺的长远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松庭笛箫公益艺术中心王建元理事长发言总结:
— 缅怀大师,系列纪念活动的意义与成果
今年是赵松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深切缅怀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一系列纪念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自四月起,一系列活动陆续展开,包括清明期间在杭州钱江陵园举行的追思会,以及10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松庭流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赵松庭先生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赵派笛艺。
— 赵松庭先生的艺术影响力与传承价值
赵松庭先生的笛艺风格深受婺剧等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他的演奏和创作风格富有表现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我与赵派二代弟子胡玉林和赵琦所演奏先生的《婺江风光》展现了赵派笛艺的丰富多彩面貌,通过深情细腻的旋律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景,让观众再次感受到赵松庭先生的艺术魅力。
— 山高水长,恩师难忘
作为赵松庭先生的弟子,即使后来没有从事笛子艺术工作,赵老师的教诲和精神仍然对作者产生深远影响。赵老师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作者的职业生涯,也成为了作者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
— 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与赵派精神的传承
这次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赵松庭先生艺术生涯的全面回顾,也是对赵派笛艺的一次集中展示。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凝聚了各界人士的心力,也为赵派笛艺的长远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松庭先生的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艺术巨匠的缅怀,更是对赵派笛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这些活动,赵松庭先生的艺术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探索与传承。
一代宗师——赵松庭百岁冥诞纪念音乐会
2024年10月30日,香港大会堂剧院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即将上演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盛会——“一代宗师——赵松庭百岁冥诞纪念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对赵松庭先生的深情缅怀,更是对赵派笛艺的传承与发扬。
张向华先生,赵松庭先生的得意门生,是首位毕业于广州音乐学院(今星海音乐学院)的港籍本科生。回到香港后,他将赵派笛艺的精髓带到了这片繁华之地,用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笛艺人才,使赵派笛艺在香港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本场音乐会汇聚了赵派一代弟子詹永明、杜如松两位演奏家,以及朱绍威、曾庆基、杨伟杰、陈敬臻、赖应斌、郭家豪、徐美婷、津乐竹笛演奏团等香港多位演奏家,他们共同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每位演奏家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演绎了赵松庭先生的作品,展现了赵派笛艺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科系主任、香港中乐协会会长白得云先生,以及其他业界翘楚、知名艺术家们的到来,增添了这场音乐会的荣耀。他们的出席不仅仅是对赵松庭先生的敬仰,更是对香港中乐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赵松庭先生的缅怀,也是对张向华先生为笛乐艺术与教学所做出的无私奉献的表彰。通过这样的方式,赵松庭先生与张向华先生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的艺术家,促使他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为中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赵松庭先生的一生,是对艺术极致追求的真实写照,他的精神与成就激励着后辈勇攀高峰。今日,当我们再次提起赵松庭先生,心中涌现的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是感恩与承诺。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赵派笛艺生生不息,让赵松庭先生的名字,如同他所钟爱的竹笛一样,永远挺立在中华大地的文化森林之中,成为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线。让我们在追忆与怀念中汲取力量,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竹笛艺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