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上午十点,由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湖南省音协大筒专业委会会协办、湖南省湘弦胡琴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从湘水到京城——大筒如何借鉴二胡登上胡琴独奏舞台”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顺利召开。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 、二胡学会会长、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心主任修海林教授;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杨光熊教授;湖南省文化厅巡视员孟庆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副会长、长沙市剧协副主席杨向东;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音协大筒专委会名誉会长陈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学督导、播音学科带头人李燕湘副教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黄新平教授;中国音乐舞台剧导演、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剧学科带头人朱珠;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助理徐晨岚等领导专家受邀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湖南省音协大筒专委会会长、二胡专委会副会长、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蔡霞担任会议主持。
研讨会上,中国国乐与音乐理论界的大师名家以及来自湖南文化系统的领导重点依据5月3日晚国家大剧院【戏与乐的对话】蔡霞胡琴专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依次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发言。
破冰之旅 | 寻根之旅 | 探索之旅
杨光熊
我感觉蔡霞是位很要强的青年演奏家,3号晚上的音乐会也非常成功。音乐会不仅展现了蔡霞本身的演奏艺术魅力,同时展示了她的导师——宋飞双语教学的成果。从道教来看,人的一生是由无生发到一个更广阔空间的过程,所以蔡霞以后回忆起在北京的三年学习、求艺生活,一定会想到她从宋飞教授这里学到了什么,而宋老师又给了她什么?人生其实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到了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经历了许多风景,看到了许多风景,你在这些景致的观赏过程中、物化过程中,本身的心境是如何的,或在这之后你收获了什么结果,这是比较重要的。这场音乐会的主题和湖南乃至全国文艺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即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落实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的讲话精神。音乐会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我认为它是一场破冰之旅、寻根之旅、探索之旅。
破冰之旅:蔡霞的这场音乐会将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上给人们带来反思和启迪,它打破了高等院校应试教育中一对一的教学格局。这场艺术形式多样的音乐会在硕士毕业生晚会中也是首次。演奏民乐者需要将音乐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物化转换为声音送到受众的耳朵里,才能引导观众与其乐之哀之。
寻根之旅:胡琴艺术家的根始终在传统文化上,如何认识胡琴的真正历史,如何在根上传承发展胡琴是一个问题。蔡霞这场音乐会,通过戏与胡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胡琴的根之所在,艺之所在。胡琴发展成为现在的中西现代艺术演奏风格历经许多年,但胡琴的根本其实是在戏曲、在民歌的说唱艺术中。同时,昨晚的开场很精彩,把主题点得十分清楚。蔡霞来自湖南,湖南的戏是十分丰富的,花鼓戏、丝弦、鱼骨、巴陵戏等等,多种多样。中国传统的胡琴演奏艺术根本不比西方追求速度卓越的乐器容易,除了干巴巴的音符外,我们还有更深的艺术内涵和丰厚的文化意蕴,这都需要演奏者一一体现。
探索之旅:蔡霞在这方面的坚持和所进行的工作,以及她对文化语境的扩展、演奏技法上的推进都是值得称赞的。她自身带有极浓的湖南地域语言特色,而她在这场音乐会中所运用的创新手法以及艺术形式又让人耳目一新,她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丰富了胡琴的舞台表现力。演奏技法在传统的传承发展上,可移步,不变形,传统的内涵意蕴不能变。蔡霞未来还有可扩展的空间,在保持传统的风格上再进行技法的推进,把二胡前沿的东西恰当借鉴运用到大筒里来,另外,乐器所涉及的所有传统戏曲重要的还是唱,演奏者绞尽脑汁的学唱、多唱。从音乐会展现来看,蔡霞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昨晚的音乐会完成了我们三年的蓝图目标
宋飞
【戏与乐的对话】音乐会完成了我们三年学习的蓝图目标,也实现了蔡霞过去没有过的突破。我向来主张因材施教,对蔡霞亦是如此。蔡霞可说是一个最难教又是一个最好教的硕士生。因为她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二胡硕士专业之前,已是湖南知名的大筒专业演奏家。在这短短三年的研修中,她不能丢弃原先大筒演奏基础的同时要更加精进、不辜负二胡专业的学习。大筒的背景、二胡的琴缘之间要找到其中平衡的教学方式从而给她帮助,不仅需要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同时需要运用两个语系进行教学。花鼓戏大筒语系的积累和二胡审美的培养是在蔡霞的学习中我们分析和探讨的比例较大的部分。作为老师,我信任蔡霞,从2005年初次教她时就感觉到她的好学与聪颖。我和蔡霞一起对她的学术研讨要选择的定位、帮她建立自我意识的观念、对她已有能力的梳理和她未来学习的梳理以及对未来前瞻发展的梳理和探讨都是进行过很多次的。我培养了她自省反思、思考的能力,这样她就不会学了新的却把旧的忘记。同时,我也相信蔡霞具备这个能力。
同时,我通过自身的行为,激发了她的创新意识和培养了她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音乐会上她自己有探索和体现:她演奏了七种胡琴、加入了六种戏曲元素,包括舞美灯光等等,种种探索都表现完美。这就需要一种很好的引导和鼓励,她的能力才会激发出来。当然,团队的共同努力与这场创新的音乐会完美呈现也息息相关。许多人认为在职硕士学习都只是镀金之旅,但是从昨晚的音乐会来看,我是以蔡霞为试验,成功将她打造成了“合钢金”。
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导师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我作为一个知名演奏家、教师,始终希望学生能“胆大妄为”,要勇于超越老师,要有艺术思维和胆识。蔡霞达到我的期待了。有“胆大妄为”的导师,自身也“胆大妄为”,这种优势让她能有今天的作为。蔡霞身边有很多好的领导、好的老师、好的亲人、好的朋友等等,他们都有这种胆识,这对她的帮助也很大。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国策对艺术进程的支持。
每个人将自己的作为放大到历史进程的坐标中,才会更清醒。我不放弃对艺术的标准,改变蔡霞的内心和思维,她自己便会有所作为。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加强彼此心和心的交流,才能完成不可能的挑战、才能完成艺术的挑战。这场音乐会我想为蔡霞叫好,也想为我自己叫好、为整个团队叫好。成功是极其天时地利人和的,昨天的成功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个小小的成功了,此后她将会有更大的目标。蔡霞特别努力才会特别幸运。期待蔡霞以3号的音乐会为艺术的新台阶,更全面地去充实自己。希望她以后还能吟昆曲、吼秦腔、喊高腔,未来有更好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培养地方高级艺术人才的典型案例
修海林
蔡霞这三年的学习过程,是中国培养地方高级胡琴艺术表演人才的典型案例,它不仅具有湖南的意义,更有全国的意义。五十年代,我们曾向民间吸收优秀元素来学习,到了蔡霞这一代,她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民间艺人,而是一个新型的表演艺术家。作为一个大筒艺术家,她到中国音乐学院来学习,这代表地方上的高级人才再通过高级教育来获得不一样的艺术成就。从湘水到京城,从蔡霞遇到宋飞老师,这个缘分,这个案例的成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条件。
为什么说蔡霞是一个典型案例,那是因为她的独有特殊性。我们教学体制中,从未考虑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培养,而这在当代来说又非常重要。宋老师的这个成功案例说明,我们地方有许多高级人才在当代舞台该怎样发展、如何成长是一个问题。蔡霞的成功跟宋老师的影响分不开,除此之外,她又有地方领导的支持、加上自己聪明好学又努力,所以说这场音乐会的成功是四方之力形成的。
近代以来,在戏剧表现形式上,胡琴往往被认为是伴奏乐器,失去了本该具备的独立艺术地位。其实胡琴演奏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演奏者对风格、韵味的把握。蔡霞遇到了宋飞,又在国家大剧院这么大的舞台上演出,还有这么好的导演、这么多人的支持,种种因素让这场演出变得更加典型。蔡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传统艺术为积淀,再进行创新,这场音乐会的设计方案本身都值得给高分。当然,这场音乐会成功的条件是当蔡霞遇到宋飞,两者碰撞,霞飞异彩。
大筒:从草根乐种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陈耀
大筒本身也在不断的进化着。大筒从草根的乐种到被呈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耗费很多心血。蔡霞肯学、努力,她勇于创新,能够驾驭这么多乐器,值得称赞。感谢中国音乐最高学府给我们湖南培育了这么好的人才。昨天的演奏十分精彩,蔡霞在大筒方面演奏所展现的几个曲子,把花鼓戏的四大类曲调都融入进去了,我个人是非常赞赏的。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杨向东
来北京观看【戏与乐的对话】这场音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蔡霞在中国音乐最高学府即将完成三年的学业,毕业音乐会能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呈现来之不易,她创造了湖南音乐领域的历史。我代表她的工作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向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感谢,更感谢宋飞老师的精心培养,这在蔡霞的专业水准突飞猛进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蔡霞曾经也是我的学生,我非常了解她。首先她很有思想,她认准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达到。她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研究探索,慢慢把好的大筒曲调搬上舞台,同时还想到需要不断借鉴学习等等,种种因素相加才呈现出完美的音乐会。其次,她有韧劲,学习进取的态度一般人无法达到。早已是专业教师的她仍然拜师学艺几十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遇到问题她永不退缩,对艺术和事业有一种难得的追求和坚持。成功也得益于她生命中遇到了很多贵人,全国著名的顶级大师宋飞教授对她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湖南大筒界的许多老前辈和师兄们都十分乐意和她探索专业方面的知识,这对她也帮助很大。昨晚的音乐会演出非常成功:形式新颖,呈现的环节做得十分到位,能凸显主题,引入的程度也很得体。蔡霞很大胆,在思想上和演奏上都有质的飞跃,敢想、敢做、敢投入。当然,她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宋飞老师的培育和支持。
昨晚的音乐会影响极大,大筒的呈现也十分震撼。在大筒演奏中,传统的精华部分要保留继承,更要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同时,情感和技术的处理把握也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希望蔡霞不懈努力,继续把大筒艺术发扬光大。
借东风,把优秀的艺术传承起来
孟庆善
很荣幸能应邀到北京来参加蔡霞的音乐会,也很开心今天上午能召开这个研讨会。中华泱泱五千年历史,真正精华的音乐学院并不多。第一次来中国音乐学院,听了三位大师、两位先生的发言,很有启发。三年前蔡霞的演奏我也经常有看到,多为文化厅办的音乐晚会中她献演一两个曲目。慢慢我对音乐也产生了共振。蔡霞本身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来中国音乐最高学府攻读宋飞老师的研究生,我感觉这三年她的变化非常大。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力度非常之大。再追溯到春秋,孔子想恢复周礼就是因为当时礼崩乐坏。可见,几千年来,我们始终把“乐”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器乐没有语言,但好的演奏可以使人沉浸。我们现在很多年轻的演奏家备受追捧,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达到教育人感化人的高度。恰逢其时,我们要借东风,把优秀的艺术传承起来。
好在我们蔡霞老师和宋飞老师的这一段琴缘。我希望蔡霞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文艺骨干,要把基层文化阵线培养起来。也诚恳的邀请宋飞老师和在座几位大师把湖南作为音乐基地,对湖南的音乐资源进行研究、指导和推广。高雅艺术要下基层,文化系统的建立很重要,音乐对人情操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冒昧地代表湖南省文化厅表态,今后国音有器乐、声乐的培育一定请多青睐湖南,我们也会进行大力的支持。
研讨会上,当宋飞老师提及蔡霞背后的艰辛与执着,这对师生情感难抑紧紧拥抱,相拥而泣。感人的一幕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蔡霞感叹,宋老师在胡琴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探索,是鲜活的教育典范。正是这种榜样的神奇力量促成了自己通往梦想的音乐殿堂。回到湖南一定学以致用,毫无保留地传承推进胡琴艺术的发展,不辜负恩师和领导们的殷切期望。
研讨会结束后,各位专家领导进行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