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精彩回眸|第五届中国弓弦艺术节综述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17-10-13

资 讯

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处承办、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协办的“2017·北京第五届中国弓弦艺术节”于2017年9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弓弦艺术节聚焦于“胡琴重奏训练研究与课程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主题,通过邀请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及其胡琴重奏团组,与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学者密切合作,举办了连续三天的展示交流系列音乐会,并围绕“二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奏训练”专题而开展系列示范公开课、专题讲座与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胡琴重奏作为当代二胡专业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的课题,是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舞台和演奏多元的需求。本届弓弦艺术节从创作、表演、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不同角度,对中国胡琴重奏表演艺术领域提出了诸多的思考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努力从理论、实践中对胡琴重奏发展以及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课题设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推进。本届弓弦艺术节与直播平台合作,全程讲座与音乐会现场直播,线上线下观众同时领略专家与演员们的风采,共同聆听专家们现场授课时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


2017·北京 第五届中国弓弦艺术节

节目单与活动手册

1.弓弦乐道——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一)

9月23日晚19:30于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乐道”胡琴重奏组以极具特色的风格乐曲《湘韵》拉开了本届弓弦艺术节的序幕。这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胡琴重奏组合是由著名胡琴演奏家、教育家宋飞组建,也是其开设的《胡琴声部训练及重奏训练》课程训练成果之一。“乐道”胡琴重奏组是一个胡琴四重奏编制的组合,曾在2016年第三届“敦煌杯·上海”二胡演奏大赛中荣获职业重奏组金奖,此次参加演出的成员分别是王雅琪、黄晓晴、章童谣、刘卓夫、郭嘉琪、张晓晓(特邀)。本场音乐会有针对性地将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中的创作与表演分为三类音乐作品展现:一是现代风格作品,如作曲家杨春林作曲《弦乐四重奏No.1 》Ⅱ、Ⅲ乐章、作曲家曲大卫作曲《人生如戏》Ⅰ、Ⅱ、Ⅲ乐章;二是传统风格作品,如作曲家瞿春泉为弦乐重奏改编的作品《闲居吟》;三是由“乐道”胡琴重奏组成员刘卓夫个人原创的地域风格作品《湘韵》Ⅰ、Ⅱ、Ⅲ乐章(第Ⅰ乐章《戏花鼓》荣获2016年“金胡琴”奖小型作品展演银奖)与《南腔北调》。在演奏形式上,“乐道”胡琴重奏组在借鉴西方弦乐四重奏的基础上,不仅有传统高胡、二胡、中胡所带来的胡琴重奏形式,同时也增加了与低音中胡及大提琴的重奏组合。这样新型的胡琴组合形式,不但拓宽了胡琴在重奏当中的音域与音色,同时更加凸显出不同胡琴声部之间的特质。本场音乐会在展示优秀胡琴重奏教学训练成果的同时,也在积极鼓励着胡琴重奏领域的新人新作,推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传统民族乐器胡琴中更丰富的声音与更深层的内涵。


弓弦乐道——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一)

主持人、指导教师宋飞


胡琴四重奏《湘韵》I、II、III乐章

(高胡、二胡I、二胡II、中胡)


《弦乐四重奏No.1 》Ⅱ《静》、Ⅲ《劲》乐章

(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


胡琴四重奏《闲居吟》(二胡I、二胡II、中胡、低音中胡)


胡琴四重奏《人生如戏》I、II、III 乐章

(二胡I、二胡II、二胡III、中胡)


胡琴四重奏《南腔北调》 (高胡、二胡I、二胡II、中胡)


“乐道”胡琴重奏组与指导教师宋飞

2.弓弦乐韵——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二)

“2017·北京第五届中国弓弦艺术节”第二场系列音乐会汇集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影弦情”重奏小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弓弦重奏组、天津音乐学院“沽上缘”二胡重奏组、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组、中央音乐学院“弓弦舞”二胡重奏组、“常青藤”弦乐重奏组、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弦韵”重奏组、中国音乐学院“聆动胡琴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弦之翼”弓弦乐团重奏组9支来自各大院校及专家所带领的胡琴专业团组。9月24日夜晚的国音堂,各路英豪,群英荟萃,共同展示了形式多样,风格、题材多样的胡琴重奏与合奏的视听盛宴。

本场音乐会乐曲风格上不仅选取了以中国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的胡琴重奏乐曲如《扬州地区民歌三首》(芮雪编创)、《雪域欢歌》(陈智杰曲)、《弓弦舞》(李博禅曲)、《采红菱》(杨春甲改编)、《送我一支玫瑰花》(戚浩笛编配)、《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芮雪改编)、《加林赛》(邹航编曲 梁聆聆改编)、《马车夫之歌》(刘源曲),运用中国民族乐器——胡琴的不同重奏形式,以及与吉他、打击乐等乐器的组合,来展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色彩。同时还有改编自西洋弦乐重奏的乐曲《一步之遥》(卡洛斯.戴尔曲 李安怡改编)与原创作品《风之旅》(芮雪曲),在借鉴西洋弦乐重奏作品与形式中,融入了胡琴与手风琴、大提琴、吉他等声部之间富有鲜明个性的演奏技巧与音色。以及为胡琴重奏训练演出而创作的《d小调前奏曲》(刘智乐曲)、《进》(杨春林曲)与《跳弦》(周湘林曲)三首现代风格作品,作曲家通过各胡琴声部之间的交替及和声色彩的运用,不仅发挥了民族音乐风格的腔韵与旋律性的特质,同时试图挖掘着胡琴重奏作品风格、及演奏技巧上更多新的可能性。本场音乐会还有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组首演的两首重奏作品《西关故事》(李复斌曲)与《春郊试马》(陈德钜曲 余乐夫改编),这两首作品分别运用了6种胡琴乐器,其中有椰胡、二弦、竹提琴、高胡、二胡与中胡的声部组合形式,不仅将南方的民俗风情娓娓道来,同时也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巧妙地融入粤乐的弦法之中,展现出另有一番新颖的意趣。

本场音乐会是胡琴跨界的交流对话,是民族与世界的碰撞融汇,各大院校及其团队所带来的教学成果的成功展示,在满堂喝彩声中给胡琴重奏发展以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弓弦乐韵——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二)

主持人:梁聆聆


胡琴与吉他四重奏《风之旅》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影弦情”重奏小组

(二胡I、二胡II、中胡、吉他)

指导教师:刘虹


胡琴重奏《一步之遥》

演奏: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弓弦重奏组

(二胡I、二胡II、二胡III、二胡IV、大提琴、手风琴、钢琴)

指导教师:于川


二胡重奏《雪域欢歌》

演奏:天津音乐学院“沽上缘”二胡重奏组

指导教师:陈智杰


胡琴四重奏《西关故事》(首演)

演奏: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组

(高胡、椰胡、二胡I、二胡II)

指导教师:李复斌、余乐夫


胡琴四重奏《弓弦舞》

演奏:中央音乐学院“弓弦舞”二胡重奏组

(二胡I、二胡II、中胡I、中胡II)

指导教师:杨雪


弦乐四重奏《进》

演奏:“常青藤”弦乐重奏组

(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

指导教师:宋飞


胡琴四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弦韵”重奏组

(二胡I、二胡II、中胡、低音韶琴)

指导教师:张尊连


胡琴重奏《加林赛》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聆动胡琴乐团”

(二胡I、二胡II、中胡、打击乐)

指导教师:梁聆聆


二胡重奏《跳弦》

演奏:上海音乐学院“弦之翼”弓弦乐团重奏组

3.弓弦和鸣——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三)

9月25日晚,本届弓弦艺术节最后一场系列音乐会,重奏形式由小渐大,由二人重奏组到有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及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共同参演的中国爱乐民族弓弦乐团的多人重奏团组,演出曲目也由小型风格性作品《中国花鼓》(克莱斯勒曲)、《评东谈西》(高韶青曲)、《打虎上山》(黄晓芝改编 陈春园移植)等到《平湖秋月》(吕文成曲 陈春林编配)、《拉弦小品三首》(温展力曲)、《夫妻逗趣》(关乃忠曲)、《亚婆井》(RaoKyao  关乃忠曲)、《热舞哈萨克》(关乃忠曲)大型弦乐重奏作品。同时,音乐会中还展现了中国音乐学院“哆来咪”胡琴重奏组所带来的改编作品《春 第一乐章》(维瓦尔第曲 黄晓飞改编)、《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曲 黄晓飞改编)、《快乐的女战士》(黄晓飞改编)等。这种多人胡琴声部的组合(包括第二场系列音乐会中12人团组的上海音乐学院“弦之翼”弓弦乐团重奏组)不仅应和着本场音乐会“弓弦和鸣”的主题,同时也展示出了胡琴重奏群和弓弦团组群体演奏成果与创作作品成果的成功。


弓弦和鸣——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音乐会(三)

主持人:曹德维


二胡二重奏《中国花鼓》

指导教师:曹德维


《评东谈西》、《打虎上山》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四合如意”胡琴重奏组

(二胡I、二胡II、二胡III、中胡)

指导教师:曹德维


胡琴重奏《春》(第一乐章)《如歌的行板》《快乐的女战士》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哆来咪”胡琴重奏组

(二胡I、二胡II、中胡)

指导教师:黄晓飞、谭蔚


弓弦乐合奏《平湖秋月》、《拉弦小品三首》、《夫妻逗趣》、《亚婆井》、《热舞哈萨克》

演奏:中国爱乐民族弓弦乐团、“常青藤”弦乐重奏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弓弦重奏组

指挥:曲大卫

指导教师:宋飞、马可


音乐会合影

“2017·北京第五届中国弓弦艺术节”三场系列音乐会,通过胡琴四重奏、胡琴跨界组合、弓弦合奏以及多种胡琴重奏组合形式与丰富多元的音乐作品展演,使听众、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们及各专业人士对胡琴表演新形式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与交流,同时也是对胡琴重奏艺术的作品编创、训练成果的成功展示。

3.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之示范公开课

本届弓弦艺术节围绕胡琴重奏作品的创编及演奏训练,在9月24日举行了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之示范公开课,邀请了杨春林、霍永刚、李复斌、宋飞4位具有专业胡琴重奏训练经验、并创作胡琴重奏作品的专家及其重奏团组,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胡琴重奏训练示范公开课。专家们通过对乐曲的讲解、声部的剖析,从实际教学角度切入,增强团组当中的听觉能力、音响平衡性、作品风格把握性,以及建立重奏共性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多声部胡琴重奏训练课程提供了教学探索与示范。


示范曲目《进》

杨春林与“常青藤”弦乐重奏组


示范曲目《跳弦》

霍永刚与上海音乐学院“弦之翼”弓弦乐团重奏组


示范曲目《西关故事》

李复斌与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组


示范曲目《南腔北调》

宋飞与中国音乐学院“乐道”胡琴重奏组

4.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之专题讲座

9月24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教师芮雪、刘虹以《胡琴重奏多元风格的创作实践与演奏训练》为题,带领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影弦情”重奏小组以讲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其胡琴重奏创作与训练的实践、探索成果。“乐影弦情”重奏小组是刘虹以教研为依托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和教学模式而成立,首演过多部由作曲家芮雪所作曲、编创的胡琴重奏作品。专题讲座中,作曲家芮雪多次分享他学习二胡与作曲的经验历程,并从作曲家的角度解读演奏重奏作品时的技巧与心境。之后刘虹老师带领“乐影弦情”重奏小组及嘉宾展演了《王洛宾歌曲三首》、《末代皇帝》、《回旋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自由探戈》、《共同的记忆》6首作品,其中有胡琴四重奏以及与扬琴、手风琴等多种合奏形式。

5.胡琴重奏训练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之专题研讨会

2017年9月25日,以《二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奏训练》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会。参会者既有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又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学者。会议由宋飞教授主持。此次研讨会汇集了重奏创编、训练以及人才培养当中课程现状的成果,对二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奏创作、训练、演奏等多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专门开设的胡琴重奏专项课程的训练成果,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也相继进行了专题胡琴重奏方面的课题研究。面对胡琴重奏艺术的发展,以及胡琴重奏训练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上的种种问题,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会议最后,各位专家及发言人一并达成共识,认为二胡人才培养当中重奏训练尤为重要,是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舞台和演奏的多元需求。同时,对于作品的创编以及系统教材的编写也成为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当中的迫切需求。

本次弓弦艺术节活动,由胡琴重奏训练及课程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关于创作、表演、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思考与探讨,都是具有启发性和引领性意义的。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黄晓飞教授在研讨会中这样讲到:“这三天的时间里面聚集了全国各大音乐院校,13支二胡专业师生组成的演出队伍,进行胡琴重奏交流展示的活动。这次的活动好,有演出、有公开课、又有研讨会......二胡专业人才的重奏训练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这三天的展演和研讨,我们看到了各校二胡专业的师生们,对这方面教学的重视,并作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这是一次很丰富的互通互用的交流,这对发展我们胡琴重奏事业有极大的好处,特别对民乐界胡琴专业的教学,在这方面是个大事。”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杨春林教授发来一段内容中这样说到:“此次活动对于全国院校的学科建设,对于民族器乐重奏训练的建立、推广,对于重奏作品的积累,以及对于其他类别的重奏教学和演奏都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著名二胡教育家杨光雄教授谈到:“此次中国弓弦艺术节所选择的重奏这个课题,不仅仅是13支团队的演奏展示,而是把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渐入到一个演出实践的艺术培养环节,应该说是中国二胡艺术百年发展的今天,提出的人才培养在高等艺术院校重奏课题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内容......重奏课题的提出,是给我们大家的一个反思也是二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大的、现实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重奏课程的设置与训练,不仅是二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已然成为我们探索中国民族器乐教学以及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更深层次思考,带着这样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为多元的社会舞台输送更具有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意识、风格多样、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全方位、高素养的专业胡琴人才及胡琴重奏团组。


会议主持人宋飞


黄晓飞专家发言


杨光熊专家发言


霍永刚专家发言


杨雪专家发言





专家热烈讨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