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2018年8月1日起,由2017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京沪两地集中举办。本次基金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申报并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合作举办,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协办。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宋飞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聘请国内各高校、各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二胡表演艺术家、理论学者以及一流专家团队,为遴选自全国17个地区、25个单位的30名专业院校和院团的优秀学员,呈现为期30天、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
第一阶段课程讲授
8月1日至15日期间,来自不同音乐学科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们带领学员们分别在北京胜利饭店会议室和中国音乐学院综合楼共同完成了包括理论类、评论鉴赏类、研讨类课程以及曲目公开课等不同方面和层面的课程讲授。
其中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位和方向》、《二胡精英人才的培养》、《二胡表演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美学理论——<溪山琴况>释论》等理论类课程;
《二胡声音的“魅力”——二胡的音色、音质与训练》、《谈二胡演奏的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及风格性技巧》、《西方经典作品的移植与演奏诠释》等演奏训练指导与鉴赏类课程;
《二胡艺术的声腔化演奏》、《蒋(凤之)派二胡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秦派二胡风格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等讲授二胡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课程;
《华彦钧二胡艺术及其代表作品》、《刘天华二胡曲乐音材料结构与声韵技法表现探讨》、《黄海怀的二胡创作与演奏》等有关二胡代表人物及作品的课程;
《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曲目教学》等演奏训练与曲目公开课的教学;
以及以《二胡表演艺术的不同演奏类型》、《二胡演奏艺术赏析》、《问题与现状——面向二胡艺术的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及研讨会。
第二阶段的课程依然丰富且充实。
16日至22日,学员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奔赴了上海“长桥申韵”丝竹馆、“阳刚”民间音乐馆、资料馆、上海民国胡琴收藏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地进行现场教学。
23日至26日期间,学员们在《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基础》、《胡琴重奏训练与舞台演奏要领》等重奏与合奏的课程学习中,并积极准备音乐会演奏曲目。
27日至28日,京胡、高胡、曲胡、擂琴等多位名家为学员讲授胡琴族系这些代表性乐器的演奏技艺与风格特点。
29日,专家教师带领学员进行专题研讨,并于30日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会议。
一、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
上海“长桥申韵”丝竹馆现场教学
主讲人:高扬(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奏员)
周峰(上海“长桥申韵”丝竹馆馆长)
学员们进行实地学习的第一站为“长桥申韵”丝竹馆,周峰老师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江南丝竹的历史沿革、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魅力,让年轻一代的二胡演奏家们可以对江南丝竹乐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江南丝竹。
调研学习期间,丝竹馆的民间艺术家们现场演奏了《欢乐歌》、《行街》、《熏风曲》、《中花六板》等传统江南丝竹名曲,他们的演奏富于变化,你繁我减、嵌当让路、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让学员们感知到江南丝竹的别样韵味。
上海长桥申韵丝竹馆演奏《欢乐歌》
参观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并进行现场教学
主讲人:高扬
杨刚(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长)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由企业家杨刚先生出资兴建,其中资料馆中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民族器乐、传统胡琴乐谱等珍贵文献。
东亚印书局出版的《广增胡琴正宗》、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的工尺谱版本、清乾隆年间的《线索备考》等乐谱和文字资料,让学员们了解到更多20世纪初期民乐前辈们的探索和思考。
阳刚资料馆现场教学
对于二胡的阶段性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让大家认识到对于史料的收集收藏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杨刚先生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企业家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于音乐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江南丝竹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主讲人:高扬
高扬老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江南丝竹的起源、流行地域、使用乐器、音乐风格等江南丝竹基本内容,并通过让大家观看不同的院校团体演奏的江南丝竹的视频资料,来启发学员思考江南丝竹的美之所在。富于变化的旋律、演奏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才最能体现江南丝竹音乐中的独特美感,而如江南地方方言语调一般的旋律音调的进行和走向则是江南丝竹的内核,高扬老师通过深刻地阐述江南丝竹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内核,也希望能够推进当代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作品的演奏和创作,推动江南丝竹音乐不断发展。
上海民国胡琴收藏馆参观与现场教学
主讲人:宋飞(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蒋国粹(胡琴收藏家)
宋飞、蒋国粹两位老师在上海民国胡琴收藏馆为学员进行百年老胡琴收藏讲解与现场演奏教学。蒋国粹老师介绍了他与胡琴的情缘,以及他所收藏的胡琴的代表性特点和文化属性。
宋飞教授为学员讲解演奏新胡琴与老胡琴的区别,强调对老胡琴的演奏重在“感受和融合”,并通过示范演奏,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胡琴音色中所传递的深沉历史积淀。通过指导学员演奏,激发学员感受胡琴所承载的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进行参观交流与现场教学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是中国民族乐器代表性的制作生产厂商,在这里大家看到二胡各个部件的制作方法,蟒皮的清理,车琴筒、琴杆,蒙皮、弯制弓杆,制作弓毛等等。还认识了不同的木料,以及其所制成的二胡会产生的不同音色等等。此外,学员们还尝试演奏了乐器厂最新制作出来的乐器。对于乐器的制作和调试技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胡传统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与演奏诠释》
主讲人:宋飞
宋飞教授结合自身传统作品的学习过程,让大家了解应该怎样对待传统作品的演奏,怎样对传统作品做更深刻全面的文化诠释,并使其具有当代的艺术表达。
宋飞教授提出,不同的传统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气质风貌,演奏家需对此加以辨识,进而乐曲进行不同层面的诠释。此外,宋飞教授还指出,传统作品本身除学习本身外,还应理解不同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演奏,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演奏情怀,透过传统作品关照当代、预见未来。
《孙文明二胡艺术及其作品的演奏》
主讲人:汝艺(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教授)
汝艺老师在讲座中首先详细介绍了孙文明先生的创作和演奏特点,并特别从音乐创新的角度阐述了孙文明先生对二胡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随后,他总结了孙文明先生在定弦、千斤、弓法、指法运用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孙文明先生在演奏中所创新使用的“切音”、“碰泛音”、“一指吟”等等左右手演奏手法。随后,以《弹乐》、《二琴光亮》、《夜静箫声》三首乐曲为例详细讲述了孙文明先生富于变化的乐曲演奏手法。并讲述了自己在恢复十首乐曲的方式和研究历程。
二、舞台演奏训练与汇报演出
《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基础》
主讲人:宋飞
宋飞老师首先启发学员们思考合奏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讲解和剖析在合奏中作为各个声部的演奏者为了乐曲的共同表达,应在合奏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如:音的过程、音的起始状态、单音和乐句的润饰、旋律走向的一致性、和声音的倾向性等,并要求演奏者在合奏过程中,在线性听觉思维的基础上,增加和声听觉。
随后她还着重谈到合奏时所有演奏者要达到音、气、情、意相和的状态,才使合奏最重能够达到和谐的状态。最后通过指导和调整学生的演奏让学员感受到好的音色和合奏呈现。
《舞台演奏训练》
主讲人:宋飞
曲大卫(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指导)
在宋飞老师的指导下和曲大卫老师的指挥下,学员开始分声部分别对五首风格迥异的合奏作品进行演奏排练,并在排练中感受音乐风格的表达、乐曲和声的丰富变化、旋律织体和声部的进行等内容,对乐曲有初步的视奏和认识。
《胡琴重奏训练与舞台演奏要领》
主讲人:曲大卫
曲大卫老师带领学员进行重奏乐曲的训练。
训练中曲大卫老师为追求更好的演奏效果,对于所演奏乐曲进行了编排,并对大家的齐奏和二声部、四声部重奏作品给予艺术指导。
汇报演出
艺术总监、导聆:宋飞
指挥、艺术指导:曲大卫
本次“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汇报音乐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青年二胡演奏家共同完成。他们以胡琴的重奏、齐奏与合奏的方式呈现了囊括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
以下是CCTV-15音乐频道《今乐坛》的报道:
http://tv.cctv.com/v/v1/VIDEmFbLWYhr2XsjpeCafDzi180904.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可点击)
本场音乐会共上演13首作品,其中包括齐奏作品《葡萄熟了》、《蒙风》;重奏作品《楚颂》、《行街》、《火——彩衣姑娘》、《劲》、《戏花鼓》、《西方经典名曲联奏》以及合奏作品《拉弦乐小品三首》、《夫妻逗趣》、《亚婆井》、《热舞哈萨克》、《赛马新编》等。
在此节选音乐会的六首精彩作品,供大家欣赏:
节选曲目:
《葡萄熟了》
《楚颂》
《劲》
《西方经典名曲联奏》
《热舞哈萨克》
《蒙风》
曲目信息
二胡齐奏
《葡萄熟了》周维曲
演奏:朱琳、宋姗姗、刘源源、任洁、杨阳、宋菲飞、于海音、石淼淼、杨悦、朱智琴、银茜
二胡二重奏
《楚颂》李博禅曲
演奏:黄晓晴 张钟云
弦乐四重奏
《劲》杨春林曲
演奏:蔡露、侯少哲、张咏音、张晓晓(特邀)
《西方经典名曲联奏》
演奏:于川、孟波、郭琴星、刘畅、肖志丹、刘卓夫、季金
二胡齐奏
《蒙风》高韶青曲
演奏:张咏音、尤毅懿、刘卓夫、张一可、张娴雅、赵梓月、邵禹、黄晓晴、张钟云
弓弦乐合奏
《热舞哈萨克》关乃忠曲
演奏:全体学员
特邀嘉宾:张晓晓 张雯 白冰鹤 吴典霖 江岚 沈思序
涉及中国传统作品、中国当代创作作品、西方移植作品、传统作品新编等多种作品类型,非常短暂的排练所达到的高水准的艺术表达和舞台呈现是前期理论和实践课程实施所共同达成的效果。
三、胡琴族系多种乐器演奏课程
《胡琴族系乐器的演奏技艺与风格特点(京胡)》
主讲人:王彩云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王彩云教授在本讲中为学员们讲授京胡的演奏风格、技法以及京胡艺术审美标准。
从二胡演奏方法和京胡演奏方法的异同为切入点为学员讲解正确的京胡演奏技法以及音乐表达手法,并以京剧霸王别姬的音乐片段为大家讲解学习京剧唱段演奏和伴奏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舞台上如何完整地呈现。
《胡琴族系乐器的演奏技艺与风格特点(高胡)》
主讲人:余乐夫(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余乐夫老师对传统高胡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法进行分析,通过示范演奏讲解了高胡的常用装饰音手法及其在乐曲中应该如何应用,并结合当代广东音乐的创作实践,生动展现高胡的音乐风格特点。
《胡琴族系乐器的演奏技艺与风格特点——漫话曲胡》
主讲人:王中喜(国家一级演奏员)
王中喜老师详细介绍了曲剧音乐、曲胡与曲剧唱腔的关系,以及河南音乐风格特点。王中喜老师通过生动的演奏,展示了曲胡的独特魅力,并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并尝试演奏曲胡,让大家直观感受曲胡的演奏技艺和风格特点。
《胡琴族系乐器的演奏技艺与风格特点(擂琴)》
主讲人:宋东安
(擂琴演奏家,擂琴艺术第二代传人)
宋东安先生通过对擂琴创始人王殿玉先生的介绍,为学员讲解擂琴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擂琴的演出形式及常演曲目。
随后通过演奏示范为大家讲解了擂琴的声音色彩、演奏技巧以及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在课程的最后,宋先生给大家展示了诸多的擂琴演奏谱,希望学员们能够去学习这件乐器,并且把作为胡琴家族重要成员之一的擂琴艺术传承下去。
四、学术研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位与方向》
主持人: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研讨会上,修海林教授首先为大家回顾梳理了冯培教授为大家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位与方向》主题讲座的主要内容,随后,所有学员围绕“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等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背景、工作岗位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阶段学习感悟及心得体会交流》
主持人: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研讨会上各位学员从与学科理论与实践相关的专题研究,由培训引发的思考和认识,与课程培训、采风调研、实训汇报有关的认识及理论探讨,对与培训有关的二胡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演奏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谈三十天学习中所获得的启发与体悟。
总结交流结业式
8月30日上午九点,本次“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举行阶段性课程总结交流结业式。
结业式由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副主任杨帆主持,出席专家领导分别有著名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利华先生,中央音乐学院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宋瑾教授,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先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修海林教授,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杨光熊教授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刘运果先生。
结业式上,本项目负责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宋飞教授首先对课程的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总结。随后,由来自西安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郭琴星、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队的演奏员杨悦,以及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侯少哲分别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在为期三十天的集中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
评审专家对此次胡琴专业所申请实施的艺术基金项目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专业性、实效性、前瞻性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希望本次项目的实施只是开端,未来能够进行具有更大内容含量的培训项目。杨光熊教授和修海林教授分别谈到本次艺术基金项目所涉及到的丰厚内容,并赞赏这是一个有底气有实力的项目,是专业有厚实的积累后所达到的一个成果。最后,宋飞教授系统总结了本次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所始终贯穿的培养理念,即中生代二胡演奏家对新生代以及未来二胡发展的关怀和指引。
本次“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所构建的全息生态教学模式将成为二胡表演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滋养的沃土,这样的一种教学架构和内容安排也将对未来二胡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经过前期的申报设计,以及过去一整个月的组织落实,集中学习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教学阶段、两个课程主体。“三个教学阶段”分别为课程讲授(2018年8月1日至15日)、实地教学(2018年8月16日至22日)、实训汇报(2018年8月23日至30日);“两个课程主体”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采用集中授课、学术沙龙、学术研讨、现场教学、舞台排练、艺术实践、教学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较为系统的训练,在演奏能力、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学术视野、观念意识、人文素养等方面获得较大提升的课程目的,使这些学员能够对我国二胡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