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第一讲:王培瑜老师主讲“品读二四古谱 感受潮州弦诗”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1-03-25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核心课程

2020-2021学年 第二学期

第一课


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本学期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的第一讲:“品读二四古谱,感受潮州弦诗”,主讲老师是潮汕著名传统音乐家、演奏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项目省级传承人——王培瑜老师。


王老师带领我们走近潮州音乐,近距离感受、体会潮州音乐的魅力,并向我们讲解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乐谱及乐调的关系等等,让我们能更系统、清晰地了解潮州音乐。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介绍了潮州音乐乐谱主要的几种类型,分别是:古琴、琵琶用“音位减字谱”,笛套与唢呐、外江汉调用“工尺谱”,锣鼓经用“锣鼓念谱”,唯有潮州弦诗及老潮剧伴奏用“二四谱”


二四谱与潮州音乐联系甚密,想学地道的潮州音乐,首先要了解二四谱。因潮语音调共分为八声,每声的音阶不同,其中有的一声一个音阶,有的一声数个音阶,即潮州语言本身已具有一定程度的韵律感,用潮语方言作为二四谱唱名,恰巧极大程度地保留了潮语的腔韵,便再合适不过了。



在课程进行中,王老师还介绍了潮剧里面的代表性乐器、常常担任领奏的二弦,这件乐器已近两百年历史。明末清初时,由于移民等原因,我国戏曲已传至东南亚地区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至清代发展更盛,现今所使用的二弦是清代改良二弦,并逐渐变成潮剧的传统乐器之一了。


二弦的定弦为四度,两音的二四谱唱名为二和四(简谱唱名的sol与do),因此也曾有学者认为,二四谱就是二弦的谱子。陈蕾士先生曾论证过日本筝谱与潮州二四谱同源一说,越南宫廷音乐中也有与潮剧音乐中颇为相似的部分,不难看出潮州音乐、及二四谱当年的影响力。


<一把两百年的二弦>


接着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潮州弦诗乐的演奏形式——传统潮州弦诗,是以潮汕民间丝弦乐演奏古诗谱而得名,是一个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演奏形式。乐队可大可小,大者可十件乐器及以上,小者三五件。


作为潮州音乐的基石,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潮汕地区的先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构成中华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古曲、乐调、乐谱、音律、旋法、板式、曲式等,自成体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协调、富有个性的演奏规律。其他独奏乐器如古筝的潮州筝流派,也是在汲取了潮州弦诗的养分后逐渐独立的流派,并成为这一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风格。


王老师在课程中用较长的时间为我们细致讲解了二四谱唱名与简谱音阶、公尺谱音阶唱名的对比,及不同的乐调的音高变化,并直观地让我们去认识用二四谱记谱的《寒鸦戏水》、弦诗之母《柳青娘》等。


相比较简谱对演奏细节的精确记录,二四谱更像是提纲式记录,着重记录骨干音及板眼句节,在拿到这备忘录般的谱子时,各演奏者会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技巧控制、演奏习惯等进行加花等音响润色,因此同样的乐谱,实际演奏效果却各人各样,这也是二四谱带给演奏者的创作空间,也更能理解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重要所在了。


二四谱上的乐调及其音律,可归纳为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轻三重调、反线调。不同的乐调演奏同样旋律的乐谱,听觉效果及音乐情绪的导向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也是潮州音乐演奏时的难点。要想把握好这一点,王老师强调要“吟唱”,可通过“唱”去体会潮州音乐的“韵”,并在课堂上用演奏古筝加吟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活五调《柳青娘》,当吟唱与滑揉同步进行时,我们的确更直观地感受了潮州音乐独特的魅力,王老师吟唱与演奏合二为一的这种松弛、自在之感,也正是我们平时在练习潮州音乐时相对欠缺的部分。之后又用椰胡演奏了《柳青娘》,同一首乐曲,音色区别极大,但风格相承前者,依旧和谐动听。这也印证了这些乐器为风格服务时强大的“合作感”。



由此,王老师也启发我们,如今各种独奏乐器的“潮州音乐流派”均是从潮州弦诗乐中慢慢独立出来的,很多如今的独奏曲目当年都是潮州弦诗乐合奏、戏乐等,有五百首以上的传统弦诗被整理在册,是器乐演奏家们用心挖掘、悉心整理,将其改编成器乐化程度比较高的演奏谱并发扬光大,变成独奏乐器上面的新“传统”音乐。


如今福建南音等传统音乐形式,仍然有其区别于其它表演形式的风格特色,我们是否愿意打开思路,找到合适匹配于自身乐器的部分,将其发展成乐器的“传统”呢?王老师在这留了一份期许,一次开放式的作业,一个未完待续的课题...


感谢大视野课堂,感谢王老师的精彩讲授!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刘雨弦


品读二四古谱 感受潮州弦诗

课后感(二)


2021年3月23日,本学期大视野的第一课在北416教室如期开讲,本节课由潮州音乐非遗传承人王培瑜老师为我们讲述《品读二四古谱,感受潮州弦诗》。



课程开始,王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二四古谱的发展脉络。二四古谱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它的历史甚至要比公尺谱更加悠久,在潮州弦诗的演奏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运用在弦诗乐和戏曲之中,有关二四谱的研究,一直受到海内外音乐学者的关注。


随后,王老师介绍了潮州音乐的乐谱,有古琴、琵琶常用的音位减字谱,笛套、唢呐、外江汉调常用的工尺谱,锣鼓经常用锣鼓念谱,以及潮州弦诗及老潮剧常用的二四谱。



二四谱名称的来源与二弦的运用相关,王老师为我们现场演示了由其父辈传下来的二弦,它是潮州乐器厂第一代制作出的二弦,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运用潮州弦诗传统的四度定弦,音色尖锐,音量较大,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它主要运用于齐奏,较少独奏,在潮州弦诗的演奏中多起到领奏的作用。


之后,王老师对二四谱唱名进行了介绍。二四谱以潮语方言作为唱名。潮州语调分八声,分别是阴平上去入,以及阳平上去入,每声的音阶各不相同。地方音乐的方言平仄往往对音调的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运用潮语方言作为二四谱的唱名,在潮州弦诗的旋律构成上最为合适。


接下来,王老师带领我们运用潮语方言演唱了二四谱唱名的低音5、低音6、中音1、2、3、5、6的乐调(二四谱对应唱名分别为二【ri】、三【sea】、四【si】、五【ngou】、六【lag】、七【cig】、八【boih】),分别对轻六(轻三轻六)、重六(重三重六)、轻三重(轻三重六)、活五(活三活五)等不同的音阶序列构成进行剖析,并运用古筝示范弹奏,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潮语方言对其音阶序列的构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不同音阶序列的独特韵味,以此启发学习潮州弦诗的演奏者们,需对二四谱的不同有深刻的了解,以达到对潮州弦诗的风格性的准确把握。



《柳青娘》是潮州弦诗的名曲,有“弦诗母”之称,在这首曲目中兼用了“轻六”、“重六”、“反线”、“活五”四大调,王老师为我们弹唱了《柳青娘》,不同的音阶序列轮番运用,潮州韵味浓厚。


王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二四谱记谱的《寒鸦戏水》,并讲到:由于民间音乐的教学中多为口传心授,二四谱的记谱多为提纲谱,即使是相同的板式、相同的骨干音,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及演奏习惯,每个人的小音符及加花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理解与处理因此出现了非常多的演奏版本。


潮州弦诗在当地乐社众多,于民间音乐活动中经常上演,群众基础雄厚,一代一代传唱至今,形成了以潮州弦诗十大套为代表的潮州弦诗作品分别为《昭君怨》、《寒鸦戏水、《平沙落雁》、《月儿高》、《大八板》、《凤求凰》、《玉连环》、《黄鹂词》、《小桃花》和《锦上添花》。



最后,王老师用椰胡为我们演奏了《柳青娘》,并带领同学们运用潮州方言演唱《柳青娘》,通过本节课对于不同音阶序列构成的学习及对二四古谱的品读,大家在学习演唱后对该曲的理解都变得更为深刻。


王老师鼓励在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们,可以挖掘经典潮州弦诗十大套的音乐内涵,运用所学将它们进行深层器乐化的展示,在确保乐曲风格性的基础上,将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以不同载体进行呈现,赋予它新时代的发展动力。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阴梦菲


下 期 预 告

第 二 课


从原始民族的生存方式

看中西音乐观念及形态的差异

主讲人:李小诺


时间 | Duration

3月30日 下午15:30(周二)


线下课堂 | Place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

北楼 416教室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