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二胡回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作为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第七届上海音乐学院开放周,东方乐器博物馆的重要活动之一“百年二胡回望暨王根兴制艺作品纪念展”于2021年5月4日-6月5日举办。
自1912年周少梅将二胡带进了无锡第三师范学校课堂,开启近现代的二胡教学模式至1922年刘天华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传授二胡,源自唐宋奚琴的二胡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本次展览集中了百年来不同时期的二胡作品约30件,反映了百年二胡形制的演化及其人文意蕴。
与二胡表演艺术发展相应的是二胡的制作技艺、规格尺度、形态装饰等发生一些渐进的变化,它与百年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这其中,上海高级技师王根兴无疑是百年二胡制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识材、选材、配材、制材直至对音效状态的精准把控等方面积累的制艺成就,对当代中国二胡声学品质和表现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次“百年二胡回望展”活动期间,王莉莉教授应邀为参展乐器中的十把最具代表性的二胡进行了声音复原并录了音,把不同年代的琴用不同的演绎方式,还原了原琴的历史声音,形象生动地用二胡讲述了百年中国故事。
录音用琴从20世纪20年代的复原刘天华、复原华彦钧,到21世纪10年代王根兴制作,演奏的乐器近百年的跨度,对演奏者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在收集录音的同时,王莉莉教授针对每把琴的制作材质、制作时间,以及录音的演奏作品、演奏技法及演奏感受均做了记录,成为了最珍贵的声音复原。
十把琴录制十一首乐曲片段,将分两期进行内容的推送,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的回声。
前排:贠昕成 王莉莉
后排:王乐 陈锐洋 王心如 梁媛
1 号
复原周少梅《国乐谱》竹制丝弦二胡
(定弦A-E)20世纪20年代
(毛竹琴筒、細斑竹琴杆、蟒蛇皮、软弓)
演奏曲目:《月夜》
音色特点:
演奏时左手按在丝弦上平稳、松弛,右手软弓演奏起来柔和、恬静,换弓不易出现爆破音。音色温和、平静,用这把琴演奏《月夜》意境贴切。琴声与现代二胡音色相比更为含蓄、温和。
2 号
复原刘天华直项六角筒丝弦二胡
(定弦C-G)20世纪20年代
(琴筒、琴杆为酸枝木、蟒蛇皮)
演奏曲目:《闲居吟》
音色特点:
与竹筒二胡相比,这把琴定弦提高,音量有所增大,六角筒音色更为明亮,演奏出的音色更有传情达意功能,使听者与演奏者获得了悠闲自得之感。
3 号
复原华彦钧竹制丝弦二胡
(定弦G-D)20世纪20年代
(毛竹琴筒、細斑竹琴杆、蟒蛇皮、软弓)
演奏曲目:《二泉映月》
音色特点:
这把琴音色淳朴而非刻意粉饰的真实感,软弓丝弦的结合,演奏出一个真实的阿炳凄凉的人生经历,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4 号
圆筒提琴首丝弦二胡
(定弦G-D)20世纪30年代
(琴筒为圆形,琴筒、琴杆为酸枝木,蟒蛇皮)
演奏曲目:《病中吟》
音色特点:
圆筒二胡的音色区别于六角筒二胡的音色,更为准确地传达出曲作者在丧父、失业与病痛折磨下所发出的病中之吟,音色更具文人的典雅气质,与当时的审美价值契合。
5 号
牛皮纸音膜二胡
仿储师竹早期民间用琴(20世纪30.40年代)
2021年4月上海大龢堂仿制
演奏曲目:《良宵》
音色特点:
储师竹(刘天华学生)制作的“牛皮纸二胡”。那时,他在重庆北碚教学。因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许多音乐爱好者得不到乐器。储师竹看到四川到处有竹子,触发灵机,动手制成一种简易二胡,以牛皮纸代替蟒皮,用竹筒代替琴筒,琴杆也是用竹子做的。
用丝弦及牛皮纸,这把琴弓毛较少,弓长较短,在演奏时音量较小,音量变化不大,音色柔和。
6 号
六角筒单龙首丝弦二胡
(定弦ᵇB-F)20世纪40年代
(琴筒、琴杆为酸枝木,蟒蛇皮)
演奏曲目:《烛影摇红》
音色特点:
跟20、30年代“古色古香”的琴相比,这是一把新琴,有着明亮,具有时代感的色彩。
7 号
苏州合作社丝弦二胡
(定弦B-#F)20世纪50年代中期
(琴筒、琴杆酸枝木,蟒蛇皮)
演奏曲目:《紫竹调》
音色特点:
丝弦二胡的音色更具有融合感,不张扬,音色具有很强的融合度。
来源 | 上海百合沁香乐团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
以音乐的形式回顾历史
用二胡音乐讲述历史故事
百年二胡回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