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京都信苑饭店内琴韵悠扬。第三届『乐海杯』民族器乐大赛决赛系列活动——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名师公开课(二胡专场)成功举办。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张尊连担任主持,刘洋、朱江波、顾怀燕、王一婧四位名师联袂授课,为在场学子和家长带来了一场融合深度技艺解析与艺术哲思的专业课堂。
传承大师精神
弘扬国乐文化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鼎力支持。该基金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音乐,这正是刘德海先生毕生的艺术追求与精神所在。基金的支持为公益大讲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权威坐镇
名师面授
主持 张尊连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乐海乐器签约艺术家
讲师 刘洋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副主任 副教授
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讲师 朱江波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
讲师 顾怀燕
博士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讲师 王一婧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
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弓弦教研室主任
实战教学
直击核心
张尊连教授在开场主持中,首先对在本届“乐海杯”中涌现出众多优秀选手表示深感欣慰,并对大赛组委会设立“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这一活动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活动为名师与学子搭建起一个面对面深入交流的高层次平台,对促进国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介绍了本次公开课的四位专业讲师。说明了课程将针对学生练习与演奏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纠正,注重实践应用。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学以致用。
本次公开课聚焦二胡演奏的核心技艺与音乐表现力提升,四位名师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讲解与示范:
·刘洋:运弓控制与音色塑造
刘洋老师着重剖析了手腕动作控制的核心技巧,强调需根据音乐情绪精准调节换弓速度与运弓分配。
他指导学生:“演奏时要为后续乐句预留弓段,时刻关注发音质量”,并且结合亲身示范,细致入微地指导了如何优化发音质量与细节把控,使弓成为情感流淌的精准通道。
·朱江波:歌唱性表达与风格把握
朱江波老师引领学生“唱出旋律”,强调高音需如“引吭高歌”般气息前推、高点鲜明。
她指出演奏的灵魂在于“抓住旋律线的最高点”,低处适当收敛,形成自然起伏。在演绎作品时,她特别示范如何通过揉弦的浓淡变化突出韵味,让特性音“亮出来”。并与学生合奏,赋予线性旋律以生动的强弱。
·顾怀燕:标题解读与呼吸律动
顾怀燕老师从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特点切入,强调标题是理解音乐形象的钥匙。她建议对结构进行更精细的段落切分与形象设计,速度变化直接关联情绪色彩。
“开场呼吸至关重要”,顾老师强调,“它决定了观众能否与你同步律动,进入情境。”同时强调了音乐的渐强处理可以让气息更饱满,通过逐句的情绪解析,指导学生在理解中实现表达的升华。
·王一婧:技巧精进与心理调控
王一婧老师结合两位学生的现场演奏进行了深入且详细的分享。演奏技巧方面,她剖析了演奏稳定性(如力度下沉不足、弓子失控)、音色控制与扎实基本功的底层联系;深刻揭示了紧张情绪对演奏质量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提升“演奏下限”的策略。
在表现层面,王老师详解了如何优化弓的使用技巧、调控揉弦深度与频率,确保换弓换弦间的极致流畅;最后聚焦气息运用与力度控制,传授实现“慢而不虚”及声音持续集中的核心方法。
张尊连教授在总结中,寄语所有习琴者:“练琴绝非机械重复,务必动脑思考。”他充分肯定“乐海杯”平台的价值,期待选手们能在竞技中收获真知,并表达了对未来持续参与赛事活动的热忱愿景。
以器载道 以乐传情
本次公开课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国乐精神的薪火相传。在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的鼎力支持下,名师们以深厚的学养与赤诚之心,为二胡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在弓弦交错间传递着国乐艺术的深邃智慧与不竭魅力。
乐海乐器作为本届大赛的主办方,始终秉承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热忱与责任担当,通过搭建“乐海杯”这样的专业平台,致力于为演奏家、教育家及广大民乐学习者提供交流学习、展示才华的舞台,持续推动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普及、发展与繁荣。
弦音暂歇,余韵悠长。国乐传承的薪火,正于每一位躬身前行的习琴者心中炽热燃烧。乐海乐器也将继续以精良的乐器为媒,与广大国乐人携手同行,共同谱写民族音乐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