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展览预告|“高胡弓弦扬粤韵——余其伟音乐文化展”
华音网 2025-10-17

“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第十五年展

高胡弓弦扬粤韵——余其伟音乐文化展

主办单位: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协办单位: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展览地点:岭南会展览馆1、2、3楼

展期:2025年10月18日—11月30日

展览时间:9:30-17:00(逢周一闭馆)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协办的“高胡弓弦扬粤韵——余其伟音乐文化展”即将于10月18日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设立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第十五年展,旨在通过较为系统地回顾与反映音乐家余其伟先生的艺术之路,全面展示他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传承与弘扬广东音乐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褒扬他为此事业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广东音乐的传承发展。

余其伟

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首位获中国金唱片奖的广东音乐演奏家。历任广东歌舞团、广州乐团、广东音乐舞蹈剧院及广东歌舞剧院独奏演员及乐队首席,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现任星海音乐学院研究部余其伟广东音乐研究室主持等职。

部分荣誉:1980年,第二届羊城音乐花会高胡比赛冠军1986年,广东省第二届“鲁迅文艺奖”音乐奖1989年,演奏《鸟投林》获得首届“中国金唱片奖”1995年,创作《村间小童》获得首届广东音乐新作大赛一等奖2007年,当选(由羊城晚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协主办)“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201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之“艺术家年奖”(音乐组别)2021年,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书目)《华乐大典·高胡卷》主编……

余其伟先生是当代粤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音乐生涯最为核心的三个面向:演奏家、教育家、音乐创作者。他以高胡演奏为起点,以研究、教育为系统,彼此间相辅相融,交织出一位音乐家的人生篇章。

演奏家

“我不介意将自己局限于一个乐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但其他我都会去学,去了解。”

余其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高胡演奏家,一级演奏员,曾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第一名,并成为首位获中国金唱片奖的广东音乐演奏家,被誉为“继吕文成、刘天一之后的广东高胡第三代传人”,其演奏始终根植于民间音乐。

1953年,余其伟出生于广东开平,音乐是这片侨乡沃土上生生不息的脉搏——粤剧“红腔”在此发祥,民间音乐社团“私伙局”遍布乡里,开平民歌鲜活生动,饱含生活气息。这些流淌于血脉的旋律,是开平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余其伟先生艺术生命的源头活水;它们不仅奠定了他深厚的音乐底色,更赋予了他立足传统、面向世界的文化底气。

△从上至下:粤剧、私伙局、开平民歌

图片源自网络

青年时期,余其伟至广东人民艺术学院进行了严格的科班训练,广泛吸收我国北方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表现的精华,不断理解与拓展广东音乐的多元表现力,由此构建起他艺术成长的双重维度:一面是感性、乡土滋养的“根”,一面是理性、学院塑造的“冠”。

△1972年,余其伟考入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师从黄日进学习高胡专业。(右二:黄日进;左二:余其伟)

△1977年,余其伟拜刘天一为师

他的高胡,既能演奏《鸟投林》的自然生趣,《妆台秋思》的婉柔凄清,也能诠释《粤魂》的深沉哲思、《珠江之恋》的情深意重。

△1980年,余其伟在第二届羊城音乐花会上首演《珠江之恋》

△1989年,余其伟演奏《鸟投林》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通过高水平的演奏与对音乐表现形式与手段,演奏风格与技巧的探索,余其伟先生唤醒了群众的乡土情感,推动了传统音乐形式的新发展。

音乐教育家

“我一直在为年轻人服务,我对学生说……我是你们的后勤部长,是你们的垫脚石,在我身上,你们可以站得更高。”

在臻至个人演奏艺术高峰之际,余其伟毅然将重心转向音乐教育。

△余其伟在香港演艺学院广东音乐合奏课上(右一:余其伟)

2002年,他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创立全国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民族音乐研究室——余其伟广东音乐研究室。后于2004年始应邀执掌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十八载,廿年间系统地构建了兼具学术理论与实践总结的广东音乐教学体系。

他的教育视野并不止于岭南。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知名音乐学府都曾留下他传道授业的身影,广东音乐的种子从他手中播撒至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余其伟在中央音乐学院讲课(左一:余其伟)

△2004年,余其伟在武汉音乐学院交流

余其伟先生在教学上始终秉持“双肩挑”的教育理念,一肩承托古典、民间即兴的传统,另一肩担负现代音乐交响化、规范化的共融探索,在琴弓起落之间,实现笃厚的情感表达与高度的学术自觉的合一。他授艺育人,诲人不倦,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总结出版教材,增设粤乐唱奏训练,不仅亲授高胡、二胡专业,还积极统筹举办音乐会与学术讲座。

△2015年,余其伟和学生在舞台音乐演奏实践课上

余其伟先生的教育实践跨越粤港两地,为岭南民族音乐界输送了一大批音乐基础扎实、又具备高演奏水平与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创作者

“我历来反对 ‘原汁原味’ 一说,(以前的)作品,是音乐家们真正用活着的时代精神写就。那么为何我们不去表现自己活着时代的事物?”

余其伟先生还是一位广东音乐的创作者。即使他本人多次强调自己演奏者的身份,我们却不难从他1979-1999年间参与创作的9首作品中,窥见其对广东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积极反哺。

△1979年-1999年,李助炘与余其伟共同创作编配曲目略览

其中,有汲取开平民歌《小卖鸡》音乐元素创作的《村间小童》,以其清新活泼的旋律、质朴生动的音乐形象,荣获第一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一等奖;也有被评论家谓为“表达当代中国人情感的骚动和理性的思考”的《琴诗》,现已被列为音乐院校高胡专业的规定教学曲目。

△1995年,《村间小童》获首届广东音乐新作大赛一等奖

△1987年,《琴诗》 获第四届羊城音乐花会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创作奖

余其伟先生的创作正是一位成熟音乐家的自然表达,也为广东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愿广大观众从本次展览中体会弓弦流转间的岭南语言,并感受一位文化实践者如何深情地以音乐为舟,承载开放包容、务实探索的岭南人文精神,驶向新时代广阔海洋的自觉与努力。愿本次展览成为余其伟先生等广东音乐人的扩音器,向人们的心灵传播美好的音乐,让传统的民间音乐持久荡漾。

FROM: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