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核心课程
2020-2021学年 第二学期
第九课
20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半,“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系列课程第九课——由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晓俊教授为我们带来《音乐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摭谈》课程在北楼416如期开讲。作为“大朋友们”的我们在儿童节当天收到了满满当当的有关学位论文写作的“干货大礼包”,这无疑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最难忘、最珍贵的六一礼物了。
在进入正题之前,王晓俊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从15年来南艺学报《音乐与表演》杂志编辑,到近年来担任南艺研究生院的管理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他长期与各种学术文章、学位论文打交道,还亲自制定了《南京艺术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范》和《南京艺术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格式与撰写规范》。
结合自身长期竹笛演奏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历,他在庞大的音乐学类投稿论文阅读量和长期思考艺术学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律基础上,深切体会到了学位论文开题和学位论文具体写作规范的指导对表演专业研究生的重要性。在学术界,随着学科目录调整和国家对高层次音乐表演实践、理论研究兼长的人才需求,未来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可能会逐步扩大,音乐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将越来越多地肩负起相关学术研究的使命。
此外,随着2011年艺术学独立为第13个门类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学科调整的内在需求和所辖各专业方向的逐渐拓展,使音乐学专业和其下辖的具体研究方向也存在很大增加空间,相关音乐学研究的领域、方法、范式等也均呈现出空前增长的趋势,音乐学相关理论研究也自然需要吸纳更多的青年人才。王老师特别指出,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即主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研究方法指导和研究规范意识培养,一名音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完全可以成长为兼擅理论研究的新型人才。
接着,王老师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开题报告五大要件、学位论文十大要件的撰写要领。笔者是一名中国乐器(竹笛)演奏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现结合个人听课感受,将王老师讲授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撰写脉络以及在写作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归纳,兼谈一点个人体会。
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位论文的完成需要经过开题、答辩这两个重要阶段。在讲解开题报告部分时,王老师首先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不同音乐艺术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的开题报告的框架要求,几乎每个学校的要求基本都涵盖选题依据、选题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述评、论文提纲等关键部分。王老师根据自身教学和研究经验,他为我们归纳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的五个要件,分别是:1. 论文题目;2. 选题立论基础;3. 研究现状述评;4. 论文详细提纲;5.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五大要件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对此五个部分的思考会贯穿每个开题者写作开题报告的整个过程。通过王老师的讲解,笔者意识到,“万事开头难”——论文题目的确定,是基于我们充分了解所论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而要想深入、准确、充分地了解所论选题的相关研究历史与现状,就需要高度重视文献搜集和分析;在阐述选题立论基础这个部分,王老师指出,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在学科专业背景,特别是要从一开始就建立“学科立场”。在开题报告撰写中,不论是论述选题的来源、研究的背景,还是论述本人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都要始终围绕本人所学的研究方向、该方向所在的学科专业来进行。
根据王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研究现状述评是最需要严谨、最需要花时间的一个环节;它好比造房子的基石,我们所要进行的选题的讨论,要基于我们自身检索、分析、概括大量文献来展开。
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王老师尤其强调,时间线尤为重要。只有始终把握时间线索,才能明确该研究领域或者论域中,才能明确回答“目前本选题相关各领域有哪些人在研究?研究了哪些问题?主要观点结论是哪些?前人的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目前最迫切?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你的研究和前人已有成果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当我们深入分析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本人选题相关各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明确了我们的研究目的。有了研究目的,就可以初步确定我们论文的题目。而在这个环节,汲取导师的指导意见和相关专家的分析意见十分重要。王老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学位论文标题的表述做出了严格规定。他认为,好的论文标题要符合以下五方面要求:
(一)不超过20字。20字无法表达清楚的,可用主、副标题结构;
<论文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二)简明扼要、意思准确、无歧义,无多余字词、无重复概念;
<论文标题不能有歧义>
(三)是一句明确表述自己观点结论及研究对象、文章内容、创新之处的话;
(四)是你经过深入研究后,最想告诉同行专家的那个结论;
(五)尽量避免《××××研究》《××××考察》《浅谈(浅析、浅议)……》等题目表述。
论文标题“不超过20个字”、是自己“最想告诉同行专家的那句话”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还说,“没有文献,就没有一切”“一篇论文只解决一个问题,是好文章的基本标准”——这些醍醐灌顶的警句,真可谓干货满满,令我们这些初入学术殿堂的学生获益匪浅。
关于论文的提纲,王老师为我们列举了三种常用的论文框架结构的方式,即“并列式”“递进式”“顺序式”。并列式,是指论文的每一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这种论文结构表明所论问题包含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具体情况怎么样;递进式,是指论文第一章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章的前提,而第二章的结论又是第三章的原因或者前提——这种结构方法,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顺序式,是指所论问题或某事物发展的过程包含哪几个时期或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别包含哪些具体细节——这种论文结构,适合全面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
<一篇文章只解决一个问题>
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明确了自己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只有基于前人研究结论并在前人基础上,从“研究的角度、研究的领域、研究的材料、研究的观点结论”方面去发展、凝练自己的创新点,聚焦解决一个重要的学科迫切问题,或者填补前人的研究空白,才能称得上是一篇精彩的学位论文。
王老师讲座的第二部分,是学位论文写作要件及其写作要领的讲解。王老师总结了学位论文的十大要件,分别是:1. 封面与扉页;2.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 摘要;4. 关键词;5. 目录;6. 正文;7. 参考文献;8. 附录;9. 作者简介;10. 致谢。
在这部分的讲授中,王老师着重强调了摘要的写法、正文中绪论部分和结语部分的写法以及致谢的写法。其中,摘要的撰写要领,他总结了如下方面:
(1)摘要是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全文写完之后再写。它是读者检索、阅读及判断文章内容和质量的要件,也是图书管理者选录文章的主要依据。
(2)摘要是一篇独立、客观、完整的短文,应拥有与该篇学位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3)摘要应准确概括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客观平实地陈述论文中原创的、具有新意的方面,如研究了什么新领域、采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或思路、手段、视角,使用了什么新论据或材料,提出了哪些新观点或见解,得出了什么新结论。
(4)摘要写作,切忌含糊、空泛、介绍常识,且不宜使用“本文通过”、“笔者”、“作者”为句子主语,不宜出现评论本人研究工作的文字,不宜分段,不宜有引文、注释、括号说明、图表。
(5)摘要一般为500-800字。特别长大的学位论文(如50万字以上),其摘要字数一般也不宜超过1000字。
关于学位论文的绪论,王老师指出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的缘起;二是概念与范围界定;三是本选题相关各领域研究现状综述;四是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五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此五方面中,王老师重点强调了文献综述的写法:
第一步,针对本选题相关各领域,分别历时地搜集、梳理已有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行分期。
第二步,在历时分期框架下,将文献分为核心文献、主要(或直接)相关文献、次要(或间接)相关文献三大类。
第三步,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细致深入分析,然后梳理分类具体各领域不同时期前人对有关诸问题研究形成的主要论域、主要理论、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或范式。
第四步,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宏观特征、研究方法、常见研究范式、各不同类型成果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并正面回答: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哪些人在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领域论域)研究、用什么方法(范式)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最终提炼总结本学科、本专业、本研究方向宏观背景下各相关领域研究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或不足,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得不够深入。
此四步结束后,王老师强调要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本选题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什么问题?本选题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具体关系如何,国内外前人相关研究为本选题研究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启示帮助?本研究与前人相关研究的界限是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本选题所用主要研究方法、主要思路和到达结论的步骤分别是什么?
王老师说:“只有明确回答上述问题,才有可能为自己的学位论文建立明确的研究目的、完整的论述逻辑和清晰的写作思路。”
关于结语的写法,王老师指出:一是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证过程,总括或重申自己原创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二是阐述本研究的观点、结论、方法、视角等对同类型课题和其他专业、学科研究的参考价值、启发或借鉴意义;三是总结本研究的得失及尚存在的问题,展望本选题相关问题下一步研究的主要任务等。
在讲座的最后,王老师特别提出了学位论文致谢的写作问题:不少学位论文的致谢“干巴巴”“几行字”,尤其是“没有情感”的现象比较严重。王老师说,学位论文的致谢不仅是作者唯一可以直接抒发自己感情的方,也是很多专家乃至读者最喜欢看、最期待的地方。他还以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中科院博士论文为例,指出致谢写作,尤其是在回顾自己学习之路、与导师交往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细节描写,以感恩之心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来。
王老师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学位论文是一个人学术道路起点,而开题报告是学问论文写作的起点;从开始着手学位论文写作到整个论文最终完成的致谢,都要抱有一颗学术敬畏和学术信念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学术生命。王老师特地在讲座的尾声为我们分享了他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的致谢——透过真切的文字,能感受到王老师对学术的追求和他对内心深挚的热爱。
这堂课给予我们的,不止是“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冲动,而且也唤起我们对自己专业领域众多前辈们的由衷敬重。我和在座的同学们也都感受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通过学术研究的途径奉献给学术界,是一项多么高尚的事业!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沈一容
《开题报告并学位论文要件写作摭谈》课后感(二)
在大学的学习中,毕业论文是对已完成的学习的梳理和总结,它可以全方位地、综合地展示和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梳理、消化和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常识和经验。
由此,《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团队邀请了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俊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关于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写作的问题,他讲座的题目是《开题报告并学位论文写作要件摭谈》。
王晓俊老师从两大板块进行了细致的讲授:一、开题报告的五大要件、写作要领及一般规范和评价;二、学位论文的十大要件、写作要领及评价的主要指标。
开题报告是为接下去的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编制的蓝图。规范的开题报告,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的、可操作的步骤程序,从而一步步完成论文。王晓俊老师指出开题报告的五大要件是需要始终花费大量时间的,这五个要件分别为:1.论文的题目;2.选题立论基础;3.研究现状述评;4.论文详细提纲;5.参考文献。
只有挨个弄明白才能进行接下去的论文写作。王老师为我们编写开题报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要领,如拟定论文题目时不超过20字、简明扼要、是一句明确表述自己观点结论及研究对象的话,这样的论文题目利于作者观点今后的传播。除了知网外,王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中外文献数据库,为我们收集文献提供了宝贵的渠道。
总之,合理的论文选题、有效的研究方法、对于所涉问题具有客观深刻的学术史认识、清晰的逻辑思路、明确合理的主要观点、逻辑严密的初步提纲、具备优秀的文献能力都是评价开题报告的重要指标。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王老师归纳了学位论文的十大要件,分别为:1.封面与扉页;2.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摘要;4.关键词;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作者简介;10.致谢。
<专家评审论文的关注点>
王老师特别将他专门为南京艺术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定的评价指标与要素举例,为我们作出分析,包括“优秀论文评价要素”和“不合格论文评价要素”两个版块。其中,关于“优秀论文评价要素”中,他提取了十个指标,分别是:选题价值、文献综述、目标思想、理论方法、逻辑结构、资料掌握、观点结论、语言文字、创新程度、体例格式;“不合格论文评价要素”包括:学术不端一票否决,缺乏价值意义、文字表述凌乱不通顺、体例格式有缺项,也都是学位论文的致命问题。
王老师强调,开题报告与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要件都十分重要,需要我们认真严谨的完成每一个环节。
王老师在课堂中讲的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树立学术敬畏之心、献身学术的信念。缺乏学术敬畏之心,缺乏学术信念,就谈不上学术,再严密的制度设计和流程监控都无济于事。王老师的讲座,不仅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还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对于我的论文写作与接下去的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和在场的同学们都深刻认识到,只有竭尽全力地投身学术探索,方能不负韶华;同时,王老师“专业学位硕士的学术研究能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一席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和鼓励,也让我们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一个终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谢王晓俊老师的精彩授课!
上海音乐学院2017级本科生 常心语
下 期 预 告
第 十 课
弦乐重奏最美篇章
主讲人:丁芷诺 教授
时间 | Duration
6月8日 下午15:30(周二)
线下课堂 | Place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
北楼 416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