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第一讲:胡娟教授 主讲《心理学原理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1-10-12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实践教学学术讲堂

2021-2022学年 第一学期


第一讲


国庆来临之际,熟悉的北楼416教室又迎来了《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新学期的第一讲——“心理学原理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该讲的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胡娟教授,从事心理学工作与研究38年的胡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教学经验,在短暂的90分钟里向我们传授了许多教学上的经验,令大家受益匪浅。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胡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几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第一,青少年时期作为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叛逆期,是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该阶段个体追求思想的独立,对于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心理需求大大增加。我们通过把握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在针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先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简而言之,通过寻找彼此的共同兴趣,师生前先做朋友,让学生有相对自由的学习机会,在之后的教学中鼓励并且尊重学生。


<叛逆期不是坏事>


为了帮助我们更具体地理解,胡老师和我们分享当她碰到喜欢上课吃东西的学生时,并没有一味地明令禁止,只是规定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嘴里不可以有东西,如此轻松、把学生当朋友相处的方式经实践证明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第二,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认知需求旺盛、记忆力强、反应迅速,但是若对比上述特点,发现学生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脾气暴躁、睡眠也不好,上课总是开小差还一直坐不住,胡老师提醒我们,很大可能该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状况出现了问题,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运动,通过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对身体所需的多巴胺进行补给。



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了基础了解后,胡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学原理以及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首先介绍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胡老师对这个听起来很复杂、高端的原理有一个“接地气”的解释:完形。人不断地了解环境、了解自己,并且接纳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这一“完形”的过程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的。假设我们是一名器乐老师,将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就需要在教学最开始把乐器的功能、特点、与其他乐器的区别等等进行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对这一乐器的认知进行完形,在有了全局的认识后,学生们可能真的会发自内心爱上他们手里的那件乐器。

胡老师接下来为我们介绍的另一个心理学原理叫做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相信大家之前都有所耳闻,胡老师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的建立:邻居的孩子经常因为不会做作业而挨父亲的打。这一错误的条件反射——写作业等于挨打,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反而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错误的条件反射>


通过胡老师分享的这则小故事,对于我们日后的教学也很有警示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避免给学生建立错误的条件反射,应该对表现为正面结果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来增加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对学生积极认真练琴的行为表扬赞赏,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认真练琴。



作为一名表演专业的学生,听完胡老师的讲座,对于如何把自己在演奏方面的技巧与心得传授给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在自己不太擅长却又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并运用的领域有了很多收获,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绕过了许多弯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十分感谢胡老师的倾囊相授!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徐誉航


《心理学原理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课后感(二)


新学期开始两周后,在初秋明朗的日光里,我们终于迎来了本学期“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华师大教授、心理学博士胡娟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心理学原理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课前,老师给每位前来听课的人发放了白纸与铅笔,让我们随意画出心中所想的事物。交上去后,胡老师根据画中的事物布局、笔触层次等对绘画者的内心进行剖析,包括情绪状态、社交状态、心理依赖状态等等,把每个同学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都剖析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感到了敬畏。

课程开始后,胡老师首先从青少年心理特点开始剖析,针对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教育方案与方法进行了探究。首先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其特点表现在青少年的独立感、自由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胡老师表示,在与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处时,第一步就是要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具体方法就是找一些共同兴趣,与其成为朋友,给予其相对自由的学习机会,并给其足够的鼓励与尊重。

之后胡老师讲解了经典条件反射(又称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建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最后延伸到儿童行为矫正的技术——代币制,每一个理论都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并且进行了操作示范,教我们如何将这些看似复杂的理论运用在教育实际中。



在课后提问环节,胡老师也非常耐心且仔细的对每个问题进行回答,我也进行了如下的简单整理:

▪ 针对不愿沟通的相对比较内向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不愿沟通是因为没有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解决的方法就是善于去欣赏学生的优点,温和沟通,让学生感觉被理解与尊重,从而抱有希望与信任。


▪ 教师的赏识教育与孩子家庭的批评教育之间的矛盾应如何处理?

12岁前孩子的自我认知多是来自于成人世界,批评教育易让孩子变得自卑且胆小,所以应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善教育方式,以奖代罚。

同时胡老师还指出,与孩子说话时要注意方法,不要用成人的方式,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讲,注重讲话的“形象化”。



整节讲座中,胡老师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用生活中的简单事情举例,将理论性的内容变得形象且易理解,给我们展现了其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为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性的方法。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张婧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