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笙韵润无声,薪火传德音”浙江省民管笙专业委员会在义乌成功举办普及性系列讲座
华音网 2025-08-19

2025年8月2日至3日,由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主办,义乌市艺术学校承办的“笙韵润无声,薪火传德音”2025年度浙江省民管笙专业委员会普及性系列讲座在浙江省义乌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也是我会成立后的首次会员活动,不仅为专业人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而且主动向社会开放,积极宣传和普及笙艺术。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省内外的三位笙艺术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和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谭军教授、浙江音乐学院杨磊副教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肖思宁老师,同时配合讲座还进行了三场专家教学课。活动以理论讲解、现场演奏、师生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展开,使活动参与者了解笙演奏的魅力,弥补笙学习中的缺环,激发对笙演奏的热爱,更好地促进笙演奏艺术的活态传承。

活动记录

第一场 8月2日上午

主讲人:肖思宁 二级演奏员

8月2日上午,浙江民管笙专委会会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肖思宁老师主讲的“笙在社会面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以《欢乐的泼水节》《草原骑兵》为例”,论述了社会面教学的范畴与现状、笙在社会面教学中的意义、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解决策略探讨四个方面,同时以现场示范的形式强调了笙演奏姿势与嘴型、呼吸与手指、长音与吐音训练等基本功的规范化要求,并且指出笙演奏中应注意对乐曲理解和表现力加以重视。在现场授课环节,对参与者演奏的《秦王破阵乐》《山乡喜开丰收镰》《阿细欢歌》乐曲进行了针对性指导,提出了科学化的练习建议,并亲自予以示范。




第二场 8月2日下午

主讲人:杨磊 副教授

8月2日下午,委员会邀请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副教授杨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探赜基本功训练助益于演奏的几点思考”讲座,杨老师以一首《冬猎》开场,并以气息与节奏为序,梳理笙演奏中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之后杨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助益到增益”:了解笙这件乐器的点、线、面特点,在基本功练习中加深对笙的认知与体验度;“传承与转化”:笙演奏与研习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其民族性的核心本质,通过大量、多种类型曲目的训练,将笙民族性和本源化的因素加以提取,并现场演奏了带有越剧元素的协奏曲《一笙·一世》;“技术与创造”:在学习大量的乐曲后,将吐音、旋律、和音、复调等基本功加以归类整合,以此提升练习效率,并为后期创造性地创作、演绎笙曲提供可能;“兼收并蓄、古今贯通、中西结合”,笙的学习与演奏中要持有开放的思维和不断学习的动力,要多与同行、同业者交流,实践与理论并重,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不仅要涉足传统作品,还有尝试现代作品,不仅奏好中国音乐,也可接触西方音乐,在演奏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在现场授课环节,对参与者演奏的《阿细欢歌》《晋调》《红花遍地开》《秦王破阵乐》等乐曲耐心地予以一句句的纠正,并加以示范,为参与者提升极佳的体验感。






第三场 8月3日上午

主讲人:谭军 教授

8月3日上午,武汉音乐学院谭军教授(原中乐系主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专程从武汉莅临义乌市艺术学校,讲授“笙演奏中的气息与应用——以《微山湖船歌》为例”,谭教授自1975年起从事艺术实践与教育,深耕笙演奏和教学5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桃李满天下,并担任指挥,从事作曲、专业评审等工作,在科研、舞台艺术上大放光彩。本次讲座谭教授从传统笙之形制与定义;气息控制的基础训练;曲目分析与气息应用;综合训练与难点突破;舞台实践与综合应用五个方面加以讲授,并结合现场学员演奏、亲身示范的形式,对《微山湖船歌》中的“地域风格与技法融合”“意境表达的气韵控制”等予以细化分析和深入探索,从而做到精准的气息控制,实现从弱到极强的力度变化,并应用于丰富多彩的各类技法中,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和合之美”。在专家公开课的环节,谭老师为参与者指导了《林海新歌》《舂米》《晋调》《湘江春歌》《秦王破阵乐》等多首乐曲,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亲自示范气息运用和其他技巧,极大提升了参与者的演奏水平。

活动评价与反馈

现场照片








家长反馈

宋雨萌 妈妈:

通过本周末的活动,我们对笙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日常练习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乐曲要有分析与情感表现的意识,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老师讲述一系列练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自我反思的能力。更幸运的是作为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活动总结与展望

“笙韵润无声,薪火传德音”,本次活动圆满完成离不开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大力支持,义乌市艺术学校的鼎力协作,以及委员会全体理事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宣传,委员会将以此次讲座为开端,在今后积极联络省内笙从业人员,举办多场不同形式的笙艺术活动,对外大力宣传“浙江笙音”,服务笙委员会会员,吸收关心支持委员会事业的笙艺术爱好人员和单位。

FROM:ZJ笙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