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19:00,“中国音乐看中国”主题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Brahms-Saal)奏响。以扬琴为媒,于海英教授通过讲演的音乐会形式,把中国的地域、民族与民俗图景呈现于世界的舞台之上,让听众在美感经验中读懂文化脉络。
01 以乐为镜,观照中国文化
“山河颂”“千秋魂”“民族风”“大乐永和”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四个乐章,于海英教授通过讲演结合的创新展现形式,引领观众在音乐声中穿越广袤的中华大地——从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到西北高原的雄浑豪迈;从少数民族的独特歌舞,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她从地域学、语言学、民俗学、音乐学等角度梳理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诠释不同地域与流派的风格特征。使观众在聆听之余,获得中式结构化的审美与理解。
02 欧洲首场扬琴专场音乐会
维也纳,被誉为“世界古典音乐心脏”的城市,本场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Brahms-Saal音乐厅奏响。这不仅是中国民族乐器——扬琴,在欧洲的首次专场亮相,也是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来的第一场以该中国传统乐器为核心的演出。作为世界公认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因孕育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巨匠而享誉全球,其音乐协会大楼和金色大厅更是国际音乐文化的象征。在这样的舞台上,中国音乐通过独立专场的形式呈现,为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从地域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03 经典再现,文化上新
音乐会中扬琴协奏曲《太极》(王云飞曲)是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作品。《云上歌》此作品为首次演出,改编自羌族传统民歌《吉呀格斗》,曲调空灵高亢,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作为首演作品,它标志着扬琴艺术在民族音乐表达中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展现了扬琴在融入多元文化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04 育人实践与成长
本场专场亦是一次教学与育人的综合实践:曲目讲解的英文翻译、双语主持与口播提示,均由乐团成员自主完成与执行。在高规格国际舞台完成“跨语种沟通—现场控场—知识转译”的闭环,不仅锻炼了语言与舞台协作能力,也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从课堂到世界”的能力跃迁。面向国际观众进行文化阐释,要求凝练准确、术语得当、表达得体,这既是学术素养的检验,更是文化传播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生成。
05 跨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
谢幕时,全体演员齐声高呼 “Welcome to China!”,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本场全席售罄、座无虚席。音乐会结束后,不少观众主动与演奏者交流,热情咨询中国音乐学习路径,甚至表达了赴华学习扬琴的意愿。于海英教授还在现场以琴竹示范,为海外观众近距离讲解演奏要点。由“审美愉悦”抵达“价值共识”,音乐在这座古典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与中国文化完成了一次真诚而深刻的相遇。
文化的交流,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在平等对话中的双向奔赴。在维也纳这样一个音乐传统与现代艺术并存的舞台上,中国音乐通过精心的讲解与演绎,打开了西方观众感知东方文明的窗口。这种自信,源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也来自在国际舞台上平视交流、真诚分享的姿态。
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演出,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它打破了语言的障碍,让中奥两国观众在旋律与节奏中找到共鸣;在这片连接古老与现代的土地上,音乐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奏响了文化互鉴、情谊长存的和谐乐章。
06 音乐会精彩回顾
《炫动江南》
演奏:炫动民族室内乐团
(黄煌 吕心怡 邱欣瑶 刘静仪 林子骐 李墨涵 赖丽帆 胡之璇 杜喆渊)
打击乐:赵天硕
以江南水乡为灵感,描绘了烟雨朦胧中的浪漫诗意与新时代江南的时尚活力,旋律流动如水,色彩丰富明快,传达出对家园的热爱与时代繁荣的赞颂。
《黄土情》
演奏:沈文瑶 庄雅婷 黄喆 朱韵涵 程亦恬 张骞予 张艺罗 陈唯— 王晞恩
具有典型“西北风”格调的扬琴作品,音调粗犷高远,蕴含黄土地的沧桑与厚重,体现出西北人民的豪迈情怀与广阔精神世界。
《欢歌》
演奏:黄煌
助奏:吕心怡 邱欣瑶 赖丽帆 胡之璇
打击乐:赵天硕
源于广西东兰县壮族民歌《哥划船漂游》,曲调灵动热烈,融合传统旋律与现代技法,展现民族音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
《将军令》
演奏:杜喆渊 夏浩展 徐浩敏 杨起 王紫尧 庞云尹 彭诗舒 柴芷怡
打击乐:赵天硕
四川扬琴传统曲牌,分为擂鼓、升帐、出征、激战四个部分,音乐形象生动,展现古代将军出征前的威严、战场上的激烈与军旅精神的昂扬不屈。
《渔翁》
演奏:于海英
扬琴独奏经典,取材自《水浒传》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旋律跌宕起伏,情绪张力强烈,体现出民族音乐叙事的深厚能力与英雄主义美学。
《太极》
演奏:于海英
助奏:吕心怡 邱欣瑶 刘静仪 胡之璇 夏浩展
打击乐:赵天硕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云上歌》(首演)
演奏:黄煌 邱欣瑶 赖丽帆 黄喆 周施慧 胡之璇 杜喆渊 陈唯— 杨起
打击乐:赵天硕
灵感来自四川北川羌族民歌《吉呀格斗》,以空灵、清亮的音响特质展现“云朵上的民族”的独特文化审美,描绘高原民族的纯净与质朴。
《送我一只玫瑰花》
演奏:黄煌 赖丽帆 黄喆 胡之璇 杜喆渊
打击乐:赵天硕
改编自新疆民歌,旋律热烈,节奏欢快,生动表现少数民族青年间恋爱的热情与奔放,展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山哈》
演奏:炫动民族室内乐团
(吕心怡 沈文瑶 邱欣瑶 刘静仪 李墨涵 林子骐 赖丽帆 胡之璇 杜喆渊)
打击乐:赵天硕
取材于畲族传统“畲歌”,融合现代节奏与多声部写作方式,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实现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深度融合与再创造。
《雪绒花》
演奏:王紫尧 庞云尹 彭诗舒 朱韵涵 徐浩敏 俞懿家 郭嘉妮 王晞恩
原为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旋律纯净抒情,表达对大自然与家人的深情祝福,通过改编与民族乐器演绎,形成跨文化审美共鸣。
《Do-Re-Mi》
演奏:吕心怡 邱欣瑶 何徐欢 刘静仪 程亦恬 张骞予 郭嘉妮 柴芷怡 俞懿家
世界知名音乐启蒙曲目,旋律活泼,歌词童趣,借助中国民族乐器重新诠释经典,展现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热烈呼喊中,改编后的《外国名曲联奏》以扬琴与打击乐为主奏,专为民族器乐重奏而设计,赋予作品独特的音色与鲜明的律动感,实现了中西乐风的巧妙融合。多首经典旋律在其中自然衔接,既保留原曲的熟悉感,又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全场观众随节拍合掌,欢呼此起彼伏,现场氛围在热烈与欣喜中被推向高潮。
于海英
浙江音乐学院引进人才;国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受聘担任文化部“群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中国重大音乐赛事决赛评委。
黄煌
浙江音乐学院附中扬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硕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化与旅游部“文华奖”优秀指导教师;浙江音乐家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炫动民族室内乐团
成立于2015年,由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于海英教授担任乐团总监。乐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与演奏形式上发展创新。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关注,在各界专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下,在教学方面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6项;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3项、国家创新工程1项、国家一流课程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在艺术实践方面首创了演奏剧场模拟课,首演了中国首部扬琴器乐剧《青春有爱》、儿童情景剧《动画天堂》,填补了该项国内空白。受保利院线、中演公司等剧院邀请,举办“诗画江南”、“童年梦想”、“潮涌浙江”、“国乐说国风”等专题音乐会全国巡演。
逐梦扬琴乐团
逐梦扬琴乐团成立于2021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刘明月副教授创建并担任艺术总监,成员由沈阳音乐学院优秀本科生组成。自成立以来,乐团积极传播推广扬琴艺术,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扬琴演奏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造性和创新性。乐团曾举办"逐梦扬琴乐团"专场音乐会、参演交流演出及各类社会公益演出等数十场,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领域赛事并获得佳绩,荣获"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节金奖,第二届全国扬琴新作品评选"十佳演奏奖"(赛事最高奖)等荣誉。乐团拥有丰富的曲目储备,首演《今夜白》、《盛京情愫》、《凤鸣朝阳》等新作品。曾受邀参加第十七届世界扬琴大会,参与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灯火暖神州》元宵节特别节目以及央视新闻国庆节特别节目,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沈阳市首届中医药旅游文化节的录制,参演沈阳音乐学院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二十四节气音·诗·画·主题音乐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