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下午14点至16点,第三届『乐海杯』民族器乐大赛决赛系列活动——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名师公开课《扬琴专场》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圣马可厅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乐海乐器技术顾问刘寒力主持,特邀王文礼、王瑟、许学东、赵艳方等名家联袂开讲。他们从演奏技巧、音乐表达、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扬琴艺术的精髓。
传承大师精神
弘扬国乐文化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鼎力支持。该基金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民族音乐,延续刘德海先生毕生的艺术追求与精神,为公益大讲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名家齐聚
共绘扬琴发展新图景
主持 刘寒力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乐海乐器技术顾问
讲师 王文礼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讲师 王瑟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讲师 许学东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讲师 赵艳方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此外,活动还邀请到黄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乐海乐器总顾问、2025乐海杯大赛总监审)、王璇(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钱伟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唐进(西安音乐学院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评委老师参与交流,共同进行学术研讨并为选手提供专业指导。
刘寒力老师在开场表示:"扬琴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相聚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
名师课堂
技法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许学东
肢体运用与音色把控
• 强调手指、手腕、手臂的协调运用对音色的影响
• 示范点状与线状演奏的区别,以《将军令》《我爱你中国》为例
• 提出“奏大于演”的理念,重视声音质量而非面部表演
• 分享“加臂力量提升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王文礼
音乐理解与情感表达
• 强调对音乐作品的深度解读和画面感塑造
• 提倡演奏者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 建议加强对传统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 重视基本功训练与音乐表现力的平衡
赵艳方
传统韵味与传承创新
• 强调传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 讲解把握传统作品韵味和气质的方法
• 示范压弦技法的情感表达方式
王瑟
训练方法与审美培养
• 强调每日练琴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 提出“细致化练琴”的方法,重点练习易错片段
• 建议通过多听音乐提高审美,形成个人风格
• 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尝试创作
教学相长
精彩互动瞬间
★技艺融合:名师现场示范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指导选手同步提升演奏技巧和音乐感染力。
★传承创新:通过经典曲目演示传统韵味的现代表达,展现"老曲新弹"的艺术魅力。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选手制定个性化方案,实现精准有效的分级指导。
★难题破解:聚焦常见演奏困惑,通过对比演示让选手快速掌握提升要领。
名师指导部分现场照片
名师团队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选手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进步,展现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艺术启迪
名师寄语新生代
各位名师在总结时强调,扬琴艺术的发展需要新生代的加入和创新。他们寄语年轻演奏者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每日基本功训练
▶坚持学习传统文化
▶坚持艺术创新实践争做既会弹琴又懂音乐的有思想演奏者。
名家对话
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在公开课尾声,王文礼老师与唐进老师就《春》《夏》《秋》《冬》等作品向王瑟老师提出学术性问题,由黄河老师和王瑟老师共同负责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探讨鞭辟入里。
黄河老师在交流环节分享了他的感受:
• 公开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广大扬琴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
• 对各位讲解老师真挚的教学态度表示感动,并逐一总结了每位名师当天的讲解重点
• 对参赛选手的演奏表现深感感动,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艺术热情与技艺水平
展望未来
传承创新,乐海在行动
本次名师公开课不仅是对『乐海杯』决赛选手的高水平指导,更是对刘德海先生艺术精神的生动传承。活动展现了扬琴艺术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当代国乐教育"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育人理念。正如活动结束时各位名师所言,扬琴艺术的未来在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在于一代代演奏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乐海乐器通过举办公益大讲堂,与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共同为国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重要平台,让刘德海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