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华音网 2024-11-04

2024年10月26—2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族器乐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旨在加强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交流互进,推动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的深入对话。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江苏民族乐团等全国的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共计200多人参加会议,围绕民族器乐的演奏实践与理论体系构建、传承与教学体系研究、跨学科研究三方面议题展开研讨。

会议共开展四场学术发言,并特设“名家对谈:王范地艺术理论与实践”及“名家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两个互动板块,邀请多位在民族器乐表演及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和专家进行专题研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网、起点新闻、群众新闻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关于民族器乐表演的学科建设,乔建中提出应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促进民间艺术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对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学科建设中,李景侠提出增加“实践体系”这一重要和十分有价值的建议。

会议发言最集中的议题是民族器乐传承与教学体系的研究,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演奏家就演奏实践与理论阐释展开讨论,主要涉及民族器乐演奏技法与教学、历史文化释义、艺术实践与理念、多元性及当代传承、乐律学研究、与其他区域或艺术形式对话等内容。修海林及多位学者以王范地琵琶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贡献为典型代表,探讨当下民族器乐学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刘长福、宋飞、林玲作为演奏艺术家阐述胡琴和古筝的艺术实践与理念,张振涛、李玫及多位发言者围绕谱字研究发言,秦序及多位学者从传统文化角度阐述了民族器乐表演的文化核心,刘红以“中国性”为民乐艺术的底蕴探讨民乐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蒲芳、王建欣、孙卓、程天健、任畅、高伟、胡庆学、银卓玛及多位专家学者就民族管弦乐队、演奏法、教学理念与内容、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阐述观点和研究成果。

关于民族器乐表演跨学科研究,也是本次会议希望推动的方向,孙晨荟梳理了我国表演艺术跨学科研究中取得的历史成就,呼吁理论研究应有问题意识。张鸣、谈龙建、李荣锋、杨阳等发言从心理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的角度探索了学科交叉的研究内容。

乔建中研究员发言

会议特设由演奏家为主、理论家助力组成的“名家对谈:王范地艺术理论与实践”与“名家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两个单元,这是本次会议坚持将表演实践基于首位的深意所在。

“名家对谈:王范地艺术理论与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经典重读、理论讲解与演奏示范、王范地琵琶演奏谱的符号解读、教学语言与训练四个专题组成,分别由陈岸汀、任宏、陈贤澈、逯凯担任主讲。第二部分由宋飞、林玲、谈龙建三位民乐表演艺术家进行对谈,指出王范地为中国民族器乐创建的规范开放的训练体系理论超越了琵琶领域,是当代民乐界的一面旗帜。《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回应并呼吁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

名家对谈:王范地艺术理论与实践

“名家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由刘长福和李景侠两位教授主讲。刘长福从五十年的二胡教学生涯的经验和理念出发,倡导教师应有独立探索精神,以培养出优秀的民族音乐接班人。李景侠强调琵琶艺术的传承发展需重视历史和跨学科的关联研究,在现代环境中学习传统作品应回归传统语境,通过耳听、心唱、记谱和悟道四种方式深入理解。

名家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刘长福教授

名家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李景侠教授

本次会议的举办,得到了民族器乐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均提交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积聚了新的能量。

FROM: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