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欧洲巡演汇报演出
华音网 2025-03-13

演 出 阵 容

指挥:李心草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一级指挥,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是首位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执棒的华人指挥家,被《中国青年》评为“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期间师从徐新教授,并随郑小瑛教授学习歌剧指挥。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指挥系学习期间师从 L. Hager教授。毕业后长期在李德伦先生、严良堃先生指导下学习并展开舞台实践工作。李心草年少成名,20岁即执棒前中央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22岁夺得全国指挥比赛冠军。曾任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指挥,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团长。2022年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2024年,中国交响乐团授予李心草荣誉首席指挥称号。李心草音乐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无论是在交响乐还是歌剧领域,都备受瞩目。尤其是率领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各国权威乐评均给予极高评价。近30年来,与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留下了重要足迹,见证了中国交响音乐在全球的传播发展,同时创造了中国交响音乐团体世界巡演的纪录。李心草致力于发掘和推广中国音乐,多年以来,不断复排打磨中国经典音乐作品,并挖掘了很多被遗忘的优秀作品并使其重获新生。同时还积极扶持新作品的上演,组织创作和首演了许多当代优秀中国音乐作品。并与中国交响乐团录制出版了《龙迹》《金色庆典》《枫桥夜泊》《黄河》等经典唱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李心草不断发现培养青年表演创作人才,成功地在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季中创立了“国之骄子”品牌系列音乐会。李心草多次在国家级国事活动以及外交活动的文艺演出中担任音乐总指挥,如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2017年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峰会”文艺演出“扬帆未来”、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

古筝:王中山

王中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乐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获得者。在古筝演奏上,他率先使用双手内戴义甲的形式演奏,并创造性的运用轮指技法,开发了左手摇及多指摇等技法,令古筝的面貌为之一新,被誉为“筝坛圣手”“中国古筝艺术领军人物”。在学术创作上,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核心刊物撰写文章多篇,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出版演奏、教学专辑,他创作改编的部分筝乐作品被列为“文华奖”“金钟奖”“CCTV民乐大赛”等国家重大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学生多人在国内外顶级大事中获得金奖,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全国音乐院校及文艺团体的专家教授。多次获邀参加国家领导人出席的文艺演出,参与央视节目录制,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数百场音乐会,至今保持着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多的纪录。

琵琶:杨婷婷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民建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华传统乐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硕士、师从著名琵琶教育家演奏家王范地教授、刘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琵琶比赛金奖、第二十四届朝鲜“四月之春艺术节”「国际艺术奖」器乐独奏家金奖。2005年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10年当选为“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入选2018年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青年拔尖人才,当选2019年京津冀高层次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资助项目,2024年再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2022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京郊行”,受聘担任通州台湖演艺小镇专家顾问。

二胡:马可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二胡演奏家,金钟奖二胡金奖得主。2006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宋飞教授,2013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传承国乐之精髓。马可在艺术领域成绩斐然,荣获众多国内外大奖,包括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并被CCTV评为新十大二胡演奏家之一。她的独奏专辑《弦道古今》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20年发行,展现了她深厚的艺术造诣。在国际舞台上,马可的演奏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热烈掌声。从英国爱丁堡到法国慈善音乐节,再到维也纳的Ehrbar音乐厅独奏音乐会,她不断拓宽艺术边界,展示二胡的无限魅力。在教学方面,马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优秀二胡人才,其学生屡获大奖。2024年8月3日,马可在奥地利维也纳Ehrbar音乐厅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将中国二胡的韵律之美带向世界,继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唢呐:梁梦婷

就职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担任唢呐首席。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唢呐演奏硕士研究生,师从左继承教授;启蒙跟随天津音乐学院范国忠教授学习唢呐。在校期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特等奖学金。曾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为时·未晚》唢呐独奏音乐会;创作唢呐独奏曲《情之所至》,于中国音乐学院首演;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奏《编钟礼乐》;在CCTV“江山如画”国庆音乐会中演奏《黄河船夫曲》;随中国音乐学院赴英国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参加《甲子回眸·风华正茂》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国乐初心”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系列音乐会中担任撰搞、主持及独奏。担任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视剧及歌曲的唢呐配乐。

演出团队: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依托中国音乐学院的优势资源,面向海内外吸纳高水平职业中国器乐演奏家,建设具有引领国际顶尖艺术水准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乐团的建设宗旨是助力探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创新发展方向;诠释中国经典作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将助力中国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着力推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为中国音乐学院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建立于1964年。前身为中国音乐学院建校初始院系之一的器乐系,2006年由器乐系更名为民乐系,2008年由民乐系更名为国乐系。历任系主任为黄国栋、蒋风之、肖剑声、刘德海、安如砺、张维良、张尊连、许知俊。现任领导班子为:系主任王中山,党总支书记彭双印,党总支副书记程慈,系副主任杨婷婷。建系至今,国乐系宗师云集、名家荟萃:冯子存、蒋风之、赵春亭、赵春峰、杨大均、曹正、肖剑声、阎铭、刘明源、王范地、项祖华、黄晓飞、刘德海、李婉芬、安如砺、张之良、邱大成、吴文光等众多在国乐艺术发展史上成就卓著的名家巨擘均曾执教于此。国乐系现设有拉弦、弹拨一、弹拔二、吹打、教学理论五个教研室。涵盖了二胡、板胡、琵琶阮、柳琴、三弦、古筝、古琴、扬琴、箜篌、竹笛笙、唢呐、管子、打击乐等十五门专业,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中国器乐演奏教育体系。在师资力量方面,国乐系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27人,外返聘教师15人,特聘教授1人。在教师职称结构上,27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35岁到50岁21人,50周岁以上3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位,“新绎杯”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7位。在国内权威音乐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的专家 13位。汇聚了王中山、王以东、杨靖、宋飞(特聘)、葛詠、 陈悦等著名教授以及退休返聘的张维 良、李光陆、沈诚、赵承伟、刘顺、林玲、魏蔚、曹德维、李玲玲、张尊连等知名专家和各专业学科前沿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焦山林、王军、梁聆聆、邱霁、熊俊杰、黄梅、杨西、李佳、吴璜璜、杨婷婷、柴帅、程雨雨、晏璐婷、谭蔚、马可、陈甦超、张倩渊、宋心馨、张健、商钟元王啸、曹照照等国乐新锐屡次斩获国内外重大奖项,频繁活跃在当今国内外的音乐舞台,肩负起了国乐系未来发展的重任。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骨干教学院系之一,国乐系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弦歌不辍、砥砺奋进,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目标,以培养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兼优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已任。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文人习乐修身的传统在国乐系交汇,立足中国民族民间特色和广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观念在国乐系融合,独特的办学思路和传承方式对中国国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国乐系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多位优秀师生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原文华艺术院校奖)CCTV 民族器乐大赛等高规格音乐赛事中屡获殊荣,在器乐演奏创作、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硕果累累。自国乐系走出的优秀毕业生遍布海内外音乐文化领域,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演 出 信 息

演出时间

3月13日 19:00

演出地点

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

观演方式

请校外观众在预约成功后持身份证入校观演

入场须知:

一、演出地点为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

二、入场时间为2025年3月13日18:20-19:00。

三、本场演出预约名额已满,敬请谅解。

四、请报名成功的观众朋友在演出当日持身份证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观演。

特殊说明:

一、请报名成功的观众务必携带身份证入校观演。

二、报名成功却无法入校可寻求在场工作人员帮助。

三、扫描二维码后未能成功提交个人信息的情况视为无效预约,不予入场,敬请谅解。

FROM: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