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携手共创,即将推出“万物有声·非遗新韵”音乐周,集合南音、江南丝竹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特邀各级非遗传承人领衔指导,探索AI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本次音乐周系列音乐会将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项目与广大市民朋友相约。
《千秋雅韵:江南十二景》是一场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沉浸式音乐剧场,由民族音乐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共同创制。音乐会作品委约上音四位青年作曲家李磊、薛蕙心、楼嘉、史志瑄创作,由民族音乐系民族室内乐团队共同采风、调研,并邀请顾冠仁先生及孙文妍教授带领的国乐研究会成员加盟,由二胡、竹笛、琵琶、扬琴、阮、笙、打击乐、箜篌等十余位演奏家,与歌者、舞者一起,在多媒体音画布景技术的加持下,将江南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展现于舞台。
作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为主线,通过对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的“提炼”,以民族乐器演奏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式,以现代语汇串联“江南十二景”,展现非遗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音乐剧场将展示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一次非遗瑰宝与创新精神的激情碰撞,让江南声韵与山水画色和谐共融,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非遗江南”沉漫式多媒体音乐剧场
千秋雅韵:江南十二景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5年3月27日(周四)19:30
演出场地 | 上音歌剧院 歌剧厅
演出票价 |380、280、180、80、50元(惠民票)、30元(惠民票)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近年来,上音民族音乐系在非遗音乐与音乐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于2024年荣获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本次音乐周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系在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上的创新与实践,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