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百年中乐——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训》项目于8月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该项目的合作执行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度参与其中,携手各方,共同为中华传统民乐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民族器乐作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中华人民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情感智慧。从先秦编钟奏响的古老韵律,到近代《二泉映月》传递的人间悲欢,民族器乐始终是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中,其传承面临技艺断层、创新乏力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百年中乐——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训》应运而生,以“传承经典技艺,培育时代人才”为使命,致力于为民族器乐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叶小钢院长致辞
8月5日上午,《百年中乐——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训》项目开班仪式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钢,项目总策划兼香港城市中乐团艺术总监程秀荣,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等主礼嘉宾,与文化艺术界代表、媒体及导师代表、全体学员齐聚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仪式伊始,叶小钢院长在致辞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民族器乐的传承,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接力。培养兼具高水平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传承者,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随后,仪式进入导师聘任环节。当三位导师代表接过聘书,意味着他们将肩负起“传艺育人”的重任,学员代表的发言更是饱含着对传承民乐的热忱。从领导致辞到学员表态,开班仪式不仅是项目启动的标志,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精神誓师。
主礼嘉宾为三位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8月6日,开幕交流演奏会接力登场。项目导师与学员代表携手,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献上《高山流水》《豫北敘事曲》等经典曲目。舞台上,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奏响了一首首经典曲目。悠扬的笛声如潺潺溪流,婉转的二胡似深情诉说,清脆的古筝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中阮灵动的音色则为音乐会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当传统旋律与现代演奏技法交融,现场掌声雷动,不仅是对艺术的致敬,更是对民族器乐魅力的集体共鸣。
演奏会现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始终秉持着坚守中华文化根系与拓展国际视野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此次参与《百年中乐》项目,正是我院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学院愿以专业力量,助力学员成为“懂传统、会创新、能传播”的民乐传承人。当民族器乐的旋律再次响起,正如叶院长所言:“本次培训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递。”
期待《百年中乐》项目结出累累硕果,让民族器乐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奏响更激昂、更动人的“中国声音”!
开幕交流演奏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