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现场,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民乐作品轮番登场,既有青少年对民乐的创新诠释,也有地域文化的特色表达,更有经典曲目的全新演绎,层次丰富、亮点纷呈:
青少年乐团展青春活力
上半场,四支学生民族乐团率先登台。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以《四季留园》开篇,用丝竹管弦勾勒苏州园林四季流转的细腻诗意;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民乐团带来《延河随想》,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底色,抒发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民乐团演绎《七彩之和》,诠释“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传递多元共生的人文精神;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献上《逐梦》,以中西合璧的旋律激励新一代砥砺前行,奏响青春乐章。
民乐合奏《四季留园》节选 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
民乐合奏《延河随想》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民乐团
民乐合奏《七彩之和》第七乐章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民乐团
民乐合奏《逐梦》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
三省乐团显地域特色
随后,安徽、江苏、浙江三地乐团陆续登台,聚焦非遗传承与地域根脉。安徽乐团徽之韵组合带来吹打乐《欢乐曲》,源自安徽民间乐曲的旋律经整理改编后,尽显“徽风皖韵” 的独特魅力;江苏省太仓市五洋丝竹乐团演绎江南丝竹《灯会》,节奏由简至繁,生动还原华灯璀璨、人声鼎沸的喜庆场景;浙江省浦江县清音民乐团演奏浦江乱弹《花头台》,四个乐段分别以不同乐器为主角,将浦江人率直奔放的个性与吉祥喜庆的氛围融为一体,尽显地方音乐特色。
吹打乐《欢乐曲》安徽乐团徽之韵组合
江南丝竹《灯会》江苏省太仓市五洋丝竹乐团
浦江乱弹《花头台》浙江省浦江县清音民乐团
上海乐团呈经典力量
演出尾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民族乐团以宏大的管弦乐编排重构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将楚汉相争的历史场景刻画得气势磅礴、扣人心弦;上海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上演《龙跃东方》,以雄浑鼓乐开篇,结尾处巧妙融入《茉莉花》经典曲调,将世博会的时代记忆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引发全场共鸣,也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
民乐合奏《十面埋伏》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民族乐团
民乐合奏《龙跃东方》上海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也来到现场观摩了演出。他对学生乐团所表现出的娴熟技巧赞赏有加,亦十分认可长三角民乐如此以展演促交流的形式:“这次音乐会令我非常感动,对于《十面埋伏》这样的经典曲目也做到了推陈出新。浦江乱弹这样的音乐形式也非常好,地方音乐特色鲜明、亲切感人。此外,作曲家之间也应该多多进行交流学习,以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自2004年启动以来,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已历经二十届沉淀,累计吸引海内外近2000支乐团、近 6万人次参与,成为上海音乐家协会聚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专业性品牌活动。二十年来,展演始终以“挖掘文化根脉、促进交流融合”为目标:一方面,以上海为龙头,深度提炼沪苏浙皖四地音乐特色,推出大批彰显江南文化“开枝散叶、高度融合”特质的民间音乐与创新乐曲;另一方面,搭建青少年民乐实践与展示平台,助力素质教育落地,让无数民乐爱好者得以绽放艺术风采;同时,推动非遗民乐文化传承,为世界华乐爱好者构建起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互鉴桥梁,成为长三角区域文化交流的闪亮名片。作为庆祝上海市文联成立75 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源・融” 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精品音乐会不仅是对二十载长三角民乐交流成果的集中检阅,更以“溯文化之源、融时代之流”的理念,为长三角文化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如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创始人王永德所讲:“今天我们的精品展演是对过往二十届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起航,取名‘源・融’就是要挖掘文化根脉、促进交流融合。让我们共同携手,让民族音乐的旋律,成为连接长三角乃至全中囯的纽带,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的动人音符!”未来,上海音乐家协会将继续以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为抓手,推动四地民乐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江南文化,让长三角民乐之声在新时代奏响更响亮的时代强音。
摄影|祖忠人 张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