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蓄水池储备人才,竹笛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副团长,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期间也曾受到庄志伟、俞逊发和蒋国基老师的指导。
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A组金奖;2013年“香港国际竹笛邀请赛”专业中青年组金奖;2013年第九届金钟奖比赛银奖(室内乐);2014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竹笛青年组银奖等重要奖项。学习期间也曾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2017年带队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参加“文化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获最高奖(文华奖);2018年带队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参演文化旅游部“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获选全国十大优秀民族乐团荣誉。
曾受邀参与赴澳洲悉尼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G20峰会——上海分会场”等重要演出。2018年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大型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中担任主演,饰演男主角伶伦。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姑苏行是江先谓先生在1962年创作的,渲染出如画般秀丽的苏州园林美景。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因此,整个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沉静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在文艺北方音乐羽万方数据上的反应是创作出反映新中国新气象的,积极向上的作品。作者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达。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人越是在苦难的时候越不会被打垮,也越是需要乐观精神。江先渭先生穷苦人出生,苦难的经历告诉他,必须坚强、乐观面对新生活。同时,他对新生的中国充满希望。正是这样的情怀催生了这首乐曲。
曲作者说,《姑苏行》的诞生,共有五大因素催成:一是旋律因素,他无意间得到一段昆曲牌的引子,整天拿它来练气,竞越练越有味;二是生活因素,江老经常到苏州,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三是组织因素,团里要求每个演奏员必须要创作自己的曲目到北京会演;四是灵感因素,江老在一次午睡时,突然灵感降临,一下就构思完成了《姑苏行》的框架;五是战友因素,《姑苏行》创作完成后,曲名并练时乐团战友有的说叫《苏州乐》,有的说叫个吹长号的广州籍演奏员(根据回忆名为吕爵文)提出叫《姑苏行》,画龙点睛便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