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1924-2001),中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生涯对中国笛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创造性地将南北两派的竹笛演奏艺术进行融合,开“赵派”竹笛演泰艺术之先河,在竹笛的气、指、舌以及音色处理等方面有着精到的美学理念,备受业界的推崇。特别是首创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竹笛演奏艺术的革新。
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赵松庭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乐作品。从早期的《早晨》《婺江风光》到艺术成熟期的《幽兰逢春》,无不显露出一位杰出艺术家极具时代感的创作特征。同时,他的作品又饱含传统音乐的神韵与民族气质,是一位扎根民间的人民艺术家。
赵松庭先生在竹笛理论与科研制作领域也有着非凡成就。他曾发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等著述,是中国竹笛当代理论研究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文献,他还研制了排笛、低音笛、弯管笛、骨笛、雁飞篇等新品种乐器,不仅拓展了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著名笛箫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乐系吹打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排箫学会副会长等。荣获文化部颁发“园丁奖”、“教学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名,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自幼师从赵松庭先生、蒋国基先生,后师从张维良先生。
到目前为止,陈悦已经出版了九张CD专辑:《情竹》、《无词歌》《箫色》、《中国之悦》、《洞箫》、《陈悦:东西方的碰撞》、《远行》、《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和《Impromptu乱红》,几乎每一两年就有新的笛、箫专辑问世,每个专辑都有新的理念和创意。
张列,著名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国家一级指挥,被誉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之一。早年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其后再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先后师从刘静、丰琪和杨鸿年教授,亦曾获德国指挥大师鲍姆(Carl Böhm) 教授悉心指导与肯定。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兼任广东、浙江、河南、陕西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亦经常于国内多所重点音乐院校担任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
近年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音乐中心、俄罗斯圣彼德堡马林斯基老歌剧院、波兰华沙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演出,获得成功与中国文化部的嘉奖。
曾获邀任马来西亚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国际评委;中国文化部聘请为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评委会委员;受中央电视台聘请担任2007、2019「CCTV 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其创作极多元化,有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获奖。如《小巴郎幻想曲》、《黄河縴夫》、《杨门女将》分别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酸枣坡》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大陆民族乐团的常演出之曲目。
《三五七》是赵松庭先生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三五七》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雷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山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很明显,《忆江南》前几句的词格是三五七个字。世代相传的《三五七》早在婺地农村广为流行。无论是雨天家闲,或夏夜乘凉,农民们只要兴趣一来,信手就是开窗弄笛,天簌飞扬,悠悠笛声,四处可闻。正有“邻笛风瓢月中起,横笛送晚延月明”之意像。改编后慢板旋律流畅、抒情,快板热烈、粗犷,加之运用了循环换气的引子和其他散板部分,使乐曲极具张力和戏剧性,成为竹笛独奏的经典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