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1924-2001),中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生涯对中国笛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创造性地将南北两派的竹笛演奏艺术进行融合,开“赵派”竹笛演泰艺术之先河,在竹笛的气、指、舌以及音色处理等方面有着精到的美学理念,备受业界的推崇。特别是首创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竹笛演奏艺术的革新。
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赵松庭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乐作品。从早期的《早晨》《婺江风光》到艺术成熟期的《幽兰逢春》,无不显露出一位杰出艺术家极具时代感的创作特征。同时,他的作品又饱含传统音乐的神韵与民族气质,是一位扎根民间的人民艺术家。
赵松庭先生在竹笛理论与科研制作领域也有着非凡成就。他曾发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等著述,是中国竹笛当代理论研究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文献,他还研制了排笛、低音笛、弯管笛、骨笛、雁飞篇等新品种乐器,不仅拓展了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王建元,现任浙江省松庭笛箫公益艺术中心理事长。曾任浙江裕隆和上海裕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是赵松庭先生嫡系弟子中较为特殊的一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赵先生学习,在逆境中对其照料有加,情同父子。八十年代初,在浙江省电视艺术团录制大量笛子独奏、大型民乐演奏节目及影视音乐。后投身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在赵先生“自强不息,严谨认真”的精神影响下,促其事业成功。
近十年来多次参与赵松庭先生纪念音乐会,分别在北京音乐厅和上海、杭州等地的音乐厅演奏《采茶忙》、《婺江风光》、《早晨》等。他酷爱竹笛演奏,大力支持和发扬赵派笛艺,为整理出版《赵松庭全集》和赵松庭纪念馆建馆做出重要贡献。
著名青年指挥家,双学士学位(民族音乐指挥、二胡演奏表演)、乐队指挥师从张国勇教授,获乐队指挥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重合奏教研室专业教师。
2007年代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参加由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叶聪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一届《民乐指挥工作坊》大师课,得到叶聪先生的悉心指导并出色的完成了所有指挥课程。
2008年荣获第2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邀请赛一等奖,并荣获2008年度上海艺术专业优秀学生奖。2010-2015年期间受聘担任浙江民族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1、2014年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浙江省音乐舞蹈节“优秀指挥奖”,带领浙江民族乐团先后出访欧亚美及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客席指挥,曾经与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山西民族乐团等有过成功的合作演出。他的指挥,音乐严谨细腻,富有激情,技术精湛,尤其对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风格把握和诠释令人称道。
作为指导教师,2015年度上海音乐学院“弘音组合”入围上海市小剧(节)目展演“演出奖”;2018年度“弘音组合”荣获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艺术表演类民乐(小合奏/重奏)专场乙组一等奖;2019年带领上海音乐学院“弘音组合”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中成功晋级传统组合组决赛阶段。
创作于1978年,以浙江婺剧音乐为素材吸收南北派笛子演奏技法,描绘出婺江两岸的美丽春景和人们丰收后喜悦的心情。1980年首届浙江省音乐作品一等奖,1995年第三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