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闵惠芬二胡独奏
华音网
闵惠芬 二胡协奏曲 《长城随想》
演奏:闵惠芬
作曲:刘文金
指挥:瞿春泉
乐团:台湾实验国乐团
作曲:刘文金

刘文金(1937年5月5日—2013年6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作曲家

195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并学习二胡、钢琴与唢呐等乐器

1959年,在校期间创作二胡曲《豫北叙事曲》,93年该曲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60年,创作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

1982年,创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1983年,凭借《长城随想》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一等奖

1984年,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1985年,任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 ;同年,当选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

1986年,任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

1989年9月,香港中乐团举办了“从刘天华到刘文金”音乐会

1990年,创作竹笛与民族乐队《鹰之恋》。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创作琵琶与乐队《剑魂》

1998年,为欢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指挥中国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友谊的纽带》音乐会

2002年,创作二胡套曲《如来梦》

2003年,推动中国歌舞剧院民乐团与韩国、日本组成亚洲乐团

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刘文金作品音乐会

2006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举办刘文金二胡作品音乐会。4月,创作交响序曲《泰山魂》

200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从艺五十周年刘文金作品音乐会;同年,创作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并成为“金钟奖”二胡比赛的决赛指定曲目 ;同年,担任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2010年,在河南郑州举行了刘文金作品音乐会及研讨会

2012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刘文金作品音乐会

演奏:闵惠芬

闵惠芬(1945年12月23日~2014年5月12日),生于江苏宜兴,中国二胡演奏者,国家一级演员。

先后在中国艺术团、上海乐团、上海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

闵惠芬,1945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受到家庭的薰陶,闵惠芬自幼酷爱音乐。8岁时便随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并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天赋。1956年,11岁的闵惠芬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文化古都南京,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艺术团”担任二胡独奏小演员,任该团管弦乐队指挥。

1958年,1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修二胡,师从于二胡教育家王乙和陆修棠。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中,闵惠芬以一曲《病中吟》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大赛第一名。

自1979年起,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五年间曾做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次化疗,但她顽强乐观,为早日重返舞台而拼搏。1987年9月,她重返舞台,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长城随想》;1988年1月,应邀参加“龙乐音乐周”,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首演《洪湖主题随想》协奏曲。随后她又在上海、新加坡作了成功的演出。

花甲之年的闵惠芬除了创作演出外,还将许多精力放在了民乐的普及和新人的培养上。几乎每年她都要举行二十多场民乐普及音乐会。

2006年7月,闵惠芬带着她的力作《天弦》出席广州高级音响展。

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69岁。

个人作品

1973年所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成为其代表作。1980年首演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获得高度的评价和广泛流传。此外,她还从事二胡独奏曲的创作,如《洪湖人民的心愿》(根据歌剧音乐编曲)、《阳关三叠》(古曲改编)、《宝玉哭灵》(根据越剧音乐编曲)、二胡与乐队《音诗─心曲》(与瞿春泉合作),都有一定影响力,并被列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材。 

器乐研究

20世纪60年代,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提出二胡声腔化演奏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在她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将二胡声腔化演奏的理念与方法付诸于实践,加以改编、创作了具有二胡声腔化演奏特征的一些曲目,如她自编自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人民心愿》等。 

二胡声腔化是这位民乐名家创造的特殊演奏方式,也使她成为当今民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演奏风格

闵惠芬广泛涉猎民间戏曲音乐,如江南丝竹、潮州音乐、京剧、越剧、词曲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法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对于乐曲内涵的处理细腻传神。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闵惠芬形成了热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的演奏风格。在演奏中,她能抓住音乐要表达的意境,并运用起承转合这个大的节奏规律,把自己的感情同“气势”和“神韵”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的节奏、音高、强弱及其在舞台上表演的神态去引起人们广泛想象,而这一切竟想是在一系列巧妙不间断的瞬间中自然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她那高超的二胡艺术造诣。

闵惠芬演奏的戏曲音乐作品,能深入把握作品的风格、神韵,领悟戏曲音响动态深层中的精神,就在于不是从表面去模仿这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而是从根本的神韵出发,再进行感性的感受、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以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审美观念

她深受斯(坦尼)氏体系体验派表演的影响,把自己与二胡融为一体,她全面接受了中国戏曲,以梅(兰芳)氏体系为代表的既有体验又有表现的表演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音乐表演,这都与她勇于探索戏曲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

闵惠芬在审美再创造的综合心理活动中,她的审美观念、理想、趣味,直接影响了感知、体验、想象、领悟等心理因素,具有主体与客体创造性交融的综合审美观,强调整体把握与综合感受。演奏中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主体对客体审美情感的体验与传达,都体现了以情动人的审美观。

创作主张

闵惠芬在演奏各京剧艺术流派唱腔的过程中,突出作品的直观形象,以创造性的表现方法来揭示作品的生动性,追求的是美学上的情感论,主张音乐要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提倡的美善统一、情理统一、形神统一的美学观,所显现的均衡、适度、含蓄的艺术风格在她的音乐表演中,得以鲜明的体现。 

所获荣誉编辑 播报

获第四届“上海之春”中国二胡比赛中获一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第十二届“上海之春”创作二等奖、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宝钢高雅艺术奖、“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社会评价

她对艺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基本功全面扎实。她更注重对乐曲内涵的深入开掘,并加以细致入微地表现,琴声富有艺术魅力,演奏充满激情。(内蒙古晨报)

闵惠芬渐渐地成了“二胡”的代名词。(扬州日报社)

“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连休止符也充满音乐”“奏出了人间悲切”。(新华网)

乐曲《长城随想》


乐曲《长城随想》是刘文金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二胡协奏曲。1982年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共分四个乐章,全曲气势雄浑,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同时还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法,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成功的表现了华夏神韵,同时大大丰富了创作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无论在表现内容或是创作技法上这都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中国的二胡音乐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民族器乐作品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全曲4个乐章: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

第一乐章乐队奏出宽广雄伟的歌颂长城主题,以独奏二胡深沉庄重的叙述性旋律,倾诉作者面对巍峨长城浮想联翩、心潮起伏的爱恋之情。

第二乐章乐队音乐悲壮而有战斗性,与二胡刚柔相济的音调旋律结合,表现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为保卫长城而浴血奋战的情景。

第三乐章在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背景衬托之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的基调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气动山河。

第四乐章二胡变化再现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律,尾声变化再现了激越宽广的长城主题。


《长城随想》的旋律、节奏带有浓厚的民族韵味,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取材于已有的民间音乐素材,而是把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等方面的音调素材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在结构上,注重中西技法的融合,巧妙地把西方协奏曲四乐章套曲的体裁形式与本民族的音乐结构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展衍、变奏等手段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并形成崭新的民族风格。它是八十年代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民族管弦乐创作走向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