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闵惠芬、许奕-胡琴重奏《打猪草》
华音网
闵惠芬 许奕 胡琴重奏 《打猪草》
演奏:闵惠芬 许奕
演奏:闵惠芬

闵惠芬(1945年12月23日~2014年5月12日),生于江苏宜兴,中国二胡演奏者,国家一级演员。

先后在中国艺术团、上海乐团、上海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

闵惠芬,1945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受到家庭的薰陶,闵惠芬自幼酷爱音乐。8岁时便随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并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天赋。1956年,11岁的闵惠芬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文化古都南京,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艺术团”担任二胡独奏小演员,任该团管弦乐队指挥。

1958年,1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修二胡,师从于二胡教育家王乙和陆修棠。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中,闵惠芬以一曲《病中吟》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大赛第一名。

自1979年起,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五年间曾做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次化疗,但她顽强乐观,为早日重返舞台而拼搏。1987年9月,她重返舞台,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长城随想》;1988年1月,应邀参加“龙乐音乐周”,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首演《洪湖主题随想》协奏曲。随后她又在上海、新加坡作了成功的演出。

花甲之年的闵惠芬除了创作演出外,还将许多精力放在了民乐的普及和新人的培养上。几乎每年她都要举行二十多场民乐普及音乐会。

2006年7月,闵惠芬带着她的力作《天弦》出席广州高级音响展。

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69岁。

个人作品

1973年所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成为其代表作。1980年首演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获得高度的评价和广泛流传。此外,她还从事二胡独奏曲的创作,如《洪湖人民的心愿》(根据歌剧音乐编曲)、《阳关三叠》(古曲改编)、《宝玉哭灵》(根据越剧音乐编曲)、二胡与乐队《音诗─心曲》(与瞿春泉合作),都有一定影响力,并被列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材。 

器乐研究

20世纪60年代,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提出二胡声腔化演奏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在她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将二胡声腔化演奏的理念与方法付诸于实践,加以改编、创作了具有二胡声腔化演奏特征的一些曲目,如她自编自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人民心愿》等。 

二胡声腔化是这位民乐名家创造的特殊演奏方式,也使她成为当今民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演奏风格

闵惠芬广泛涉猎民间戏曲音乐,如江南丝竹、潮州音乐、京剧、越剧、词曲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法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对于乐曲内涵的处理细腻传神。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闵惠芬形成了热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的演奏风格。在演奏中,她能抓住音乐要表达的意境,并运用起承转合这个大的节奏规律,把自己的感情同“气势”和“神韵”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的节奏、音高、强弱及其在舞台上表演的神态去引起人们广泛想象,而这一切竟想是在一系列巧妙不间断的瞬间中自然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她那高超的二胡艺术造诣。

闵惠芬演奏的戏曲音乐作品,能深入把握作品的风格、神韵,领悟戏曲音响动态深层中的精神,就在于不是从表面去模仿这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而是从根本的神韵出发,再进行感性的感受、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以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审美观念

她深受斯(坦尼)氏体系体验派表演的影响,把自己与二胡融为一体,她全面接受了中国戏曲,以梅(兰芳)氏体系为代表的既有体验又有表现的表演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音乐表演,这都与她勇于探索戏曲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

闵惠芬在审美再创造的综合心理活动中,她的审美观念、理想、趣味,直接影响了感知、体验、想象、领悟等心理因素,具有主体与客体创造性交融的综合审美观,强调整体把握与综合感受。演奏中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主体对客体审美情感的体验与传达,都体现了以情动人的审美观。

创作主张

闵惠芬在演奏各京剧艺术流派唱腔的过程中,突出作品的直观形象,以创造性的表现方法来揭示作品的生动性,追求的是美学上的情感论,主张音乐要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提倡的美善统一、情理统一、形神统一的美学观,所显现的均衡、适度、含蓄的艺术风格在她的音乐表演中,得以鲜明的体现。 

所获荣誉编辑 播报

获第四届“上海之春”中国二胡比赛中获一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第十二届“上海之春”创作二等奖、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宝钢高雅艺术奖、“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社会评价

她对艺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基本功全面扎实。她更注重对乐曲内涵的深入开掘,并加以细致入微地表现,琴声富有艺术魅力,演奏充满激情。(内蒙古晨报)

闵惠芬渐渐地成了“二胡”的代名词。(扬州日报社)

“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连休止符也充满音乐”“奏出了人间悲切”。(新华网)

演奏:许奕

许奕,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助教导师、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忆江南”弦乐团艺术总监、国乐系拉弦教研室主任、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常务副团长,浙江音乐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音乐学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胡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成员、原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乐团首席、二胡独奏演员。

许奕自幼随父亲学习二胡,20世纪70年代末起师从著名二胡大师闵惠芬,在此期间曾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萧白镛、许讲德、王国潼的悉心指导。自1987年以来,获得国际、全国、浙江省中国民族器乐比赛金奖、一等奖。出版个人独奏专辑《汉宫秋月》《二泉映月》等,其中《二泉映月》获1998年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二等奖。1988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族管弦乐展播期间、许奕独奏的《挑起担子干得欢》、《宝玉哭灵》、《秋月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1989年在杭州与浙江民乐团合作首演了二胡与乐队《穆桂英》,1998年首次在杭州与浙江交响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闵惠芬•许奕师生二胡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同年成功举办了“许奕二胡独奏专场音乐会”,2002年在北京举办“闵惠芬•许奕师生音乐会”,2004年举办“何占豪•闵惠芬•俞丽拿•许奕”独奏专场音乐会,同年应中国音乐家协会邀请参加“国际首届胡琴节”中担任二胡独奏,2012年10月5日成功举办“名家名曲——许奕”独奏专场音乐会,许奕改编的二胡独奏曲《水乡情缘》在2013年北京国家大剧院由浙江交响乐团“万紫千红总是春交响音乐会”中由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首演。多年来许奕活跃于国内外文艺舞台,以独奏家身份和著名指挥王永吉、汤沐海、阎惠昌、张国勇、张列、曹丁、王甫建、刘炬、闵乐康、刘沙等合作,并多次与浙江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德国广播交响乐团,在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台北等地举办、参加“二胡独奏专场音乐会”及“二胡名家名曲独奏音乐会”。并多次在CCTV音乐频道录制并播放许奕二胡独奏曲《喜送公粮》、《洪湖主题随想曲》、《新婚别》、《悲歌—江河水》、《二泉映月》、《乔家大院组曲》、《引子•吟腔与快板》、《汉宫秋月》等节目。屡次参加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文化厅、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委宣传部、浙江音乐学院等举办的大型音乐晚会,如1989年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2001年参加浙江省“迎接21世纪”大型文艺晚会,2004年参加“杭州新年音乐会”与瑞典著名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合作首演钢琴与二胡协奏曲《中国月亮》,2014年参加浙江省“五水共治”大型专场音乐会、“浙江音乐学院(筹)音乐会”,2015年参加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之歌”交响音乐会、屡次参加“国际互联网大会文艺晚会”,2016年5月8日参加成立浙江音乐学院“梦圆浙音”音乐会,2016年5月23日参加成立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暨“琴道神韵”二胡名家音乐会、参加“永远跟党走”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演出,参加2016年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新年音乐会。2017年参加北大、北京国家大剧院“最忆是杭州”一一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专场音乐会、成功举办并参加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琴道神韵”——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参加“四海一家、浙港同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型专场文艺晚会、参加全国第六届文华奖开幕式音乐会、参加“剿灭劣V类水”全省巡演专场音乐会,参加2017年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新年音乐会。2019年参加杭州国际音乐节——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音乐会,参加2019年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新年音乐会。2020年参加浙江音乐学院“清音廉律”主题汇报演出,参加“琴道神韵”——纪念刘天华诞辰125周年二胡专场音乐会,屡次参加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举办的“迎新春团拜会”等各重大演出中均担任二胡独奏。担任全国二胡比赛“敦煌杯”、浙江省“音乐舞蹈节”、“新松计划”、“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重大赛事评委。

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23日,许奕作为浙江音乐学院二胡学科带头人,担任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用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努力将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特色的民乐品牌,全面推进二胡学科成为国内一流的重点学科。2016年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琴道神韵”——二胡名家音乐会,同时举办了二胡学术研讨会和《现代二胡的寻根之路》及《论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之“二胡演奏声腔化”》学术讲座;2017年成功举办“琴道神韵”——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和《戏曲声腔的学习对二胡演奏的重要性》、《二胡音乐创作漫谈》、《传统作品内涵和技法的诠释》、《中国音乐语言的诠释与技巧运用——以二胡经典作品的演奏为例》、《时代旋律中的传统基因》、《蓝花花》叙事曲创作纪实、《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特点与技巧把握》、《越剧主胡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功能》、《风格性技巧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十多场学术讲座及专题研讨会;2018年成功举办二胡艺术研究中心青年教师科研项目“二胡声腔作品音乐会——胡琴戏韵话声腔”结项音乐会;2019年成功举办《雷琴艺术专题讲座》、《百年二胡文化身份的考察与思考——音乐文化身份的当代话语》讲座;2020年成功举办“琴道神韵”——纪念刘天华诞辰125周年二胡音乐会和师资培训《室内乐合奏与二胡作品创作专题讲座》、《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担当专题讲座》,2021年成功举办《浅谈钢琴艺术辅导与民族器乐演奏的合作关系》讲座,许奕担任每场音乐会的二胡独奏及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的主持。2017年10月28日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了“忆江南”弦乐团,同时成功举办了“忆江南”弦乐团成立专场音乐会;2019年成功举办“琴道神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忆江南”弦乐团专场音乐会;2020年成功举办“忆江南”弦乐团新作品专场音乐会;2021年成功举办“在灿烂阳光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专场音乐会等。二胡艺术研究中心“琴道神韵”系列活动,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共同参与,在各大音乐学院及音乐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并出版了《“琴道神韵”二胡名家音乐会》、《“琴道神韵”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演奏专辑、《“琴道神韵”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学术讲座》专辑及《学术论文文集》。

2016年2月起担任杭州G20峰会浙江音乐学院演出队的负责人,组建“江南丝竹”室内乐团,圆满地完成了杭州G20峰会的演出任务,许奕荣获浙江省文化系统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评为浙江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国乐系优秀教师。在二胡教学领域,完成了“课程标准化建设——器乐演奏”课题,编写了拉弦乐课程标准、课程建设大纲,出版《浙江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教材》丛书,《许奕二胡演奏曲集》等。许奕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所教授的学生曾荣获国际、国内、浙江省重大赛事的大奖。

许奕的演奏刚柔并济、通畅大气、音色清丽、古风卓然、感情深厚、风格浓郁、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许奕全面继承了闵惠芬情韵合一的演奏风格,闵惠芬大师评价许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奕曾出访亚洲、欧州、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访期间,一曲《二泉映月》得到丹麦王储妃玛丽的高度赞誉。在西班牙马德里国家音乐厅演出中,1999年西班牙千年宗教国际艺术节总监、主席何赛先生称赞许奕女士是一位“极富情感的二胡演奏家。”

乐曲《打猪草》

二胡重奏《打猪草》改编自黄梅戏经典唱段,以二胡与低音二胡的对奏形式,描写牧童与村姑载歌载舞、猜谜问答的乡间生活画面。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