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呼延梅文 杨金明
中国民族乐器二胡演奏家,硕士,教授。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器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中国二胡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考评专家,陕西省音乐教育考级委员会评委。
二十多年来,呼延梅文致力于二胡的教学、表演和艺术实践,注重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教学效果显著。专业技艺力求精湛,演奏风格倡导多元化,积累和历练使得其专业领域的成就登峰造极,深得业内人士称赞。呼延梅文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彰显秦派二胡的演奏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捕捉并整理地方民间音乐素材,不断丰富和拓展二胡的表现手法、曲目内容和技艺空间,相互融合的经验成功运用到了教学和表演的各个层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演出效果,传承和发展中体现出不断创新和深入浅出的研究。
关铭1939年出生于河南唐河,国家一级作曲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创研室副主任兼乐队指挥,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艺术生涯
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陕西乐团,1963年随团并入陕西歌舞剧院。主要作品有:歌曲《请您看看咱家乡》,器乐曲《为女民兵题照》、《丰收秧歌》、《小羚羊》、《送肥路上》(合作),笛子协奏曲《春》(合作),阮族四重奏《玉关引》,二胡与乐队《西口情韵》,二胡独奏《胡歌》等。其中《送肥路上》入选《二胡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小羚羊》、《春》入选《高明笛子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获奖曲目
1983年,参与《唐·长安乐舞》创作,其中的筝曲《陌上桑》、琵琶曲《春闺怨》、舞蹈音乐《毛员鼓》等作品获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1984--1985年,随《唐·长安乐舞》演出团赴日本及香港地区访问演出,任乐队队长兼指挥。其作品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合作)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创作三等奖 ;阮族四重奏《玉关引》在香港录制CD;二胡与乐队《兰花花》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由国内外十多位演奏家录成多种音带,并入选全国音乐院校教材,收入《全国二胡考级曲集》及中外音乐丛书之八《中国民族器乐曲精选》(李凌主编)等书。为电视风光片《腾飞的南郑》、《城固是个好地方》、《香溪洞》及电影《正月十五看月亮》等创作主题音乐。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有《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二胡音乐创作之乱弹》、《从小花鼓说起》、《从民族音乐沃土中走来的二胡大师》、《兰花花创作纪实》、《民族音乐的骄子—刘天华》、《当代二胡音乐创作透析》、《从汉宫秋月说起》、《江河水·赛马》给我们的启示、《二胡音乐创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二胡·中国料理》、《语不惊死不休》之析疑《秦派二胡》音乐创作纵横谈等。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事迹。
俞虹,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艺术辅导教研室主任(首任),副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出生于上海浦东的音乐世家,自幼随父(上海市江南丝竹非遗传承人俞华康)习琴。求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期间,先后师承扬琴——彭璐、洪圣茂、丁言仪老师;钢琴——方百里、戴谱生老师。
作为上音迄今为止唯一的双料艺术辅导教师,俞虹不仅演奏功力深厚,同时对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传统音乐、地方风格性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都有着较为深刻地理解和演奏经验,在她的教学和演奏中能很好地体现“中西合璧”。
工作中,多名学生在俞虹的艺术辅导下获得金钟奖、CCTV电视大奖赛、文华艺术展演、上海之春等国内顶尖赛事的奖项。其个人也屡次受邀参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交流演出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荣获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艺术成果奖”——两项“艺术辅导奖”。
《兰花花叙事曲》是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主部音调及故事情节创编而成的一首二胡叙事曲。乐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组成。它通过对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而纯朴的农村姑娘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作品借鉴了西洋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融合了中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些表现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