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二胡学会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奖、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1989),中国“金唱片”奖(2003),中国唱片“金碟”奖(2005),中国十大发烧唱片奖(2006)、中国音像博览会“特金奖”(2006),亚洲十大发烧唱片最佳唱片奖和最佳演奏奖(2007),杰出民乐演奏家(2017)等重大奖项。
自1995年以来,宋飞在中国以及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各国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因其精湛、高超而极富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才华,被誉为世界级的中国弓弦艺术演奏大家。多年来,宋飞作为中国弓弦艺术大师,曾出访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音乐殿堂演奏并传播中国音乐,其演奏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
宋飞自幼得到其父宋国生教授严格且科学、系统的二胡演奏训练,16岁时已因其精湛的演奏而享有盛名。后曾随刘明源、张子谦、王范地、安如砺、宋国生等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大师,学习各类弓弦乐器以及古琴、琵琶等弹拨乐器的演奏,得其真传。
宋飞作为当今中国弓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她的演奏风格和对作品的诠释,她录制的二胡作品,以及由她示范的音像教材和亲自编订的乐谱,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演奏版本,并深深影响着年青一代演奏家的二胡审美观念。
宋飞首演了《竹韵》《楚魂》《燕赵春潮》《野草》《清明上河图》《风雨思秋》《第三二胡协奏曲~诗魂》》《逐梦》《宋词意境》等60余首新作品。宋飞也是唯一一位能够演奏和录制中国一百年来所有二胡经典作品,并获得音乐评论界高度评价的二胡表演艺术家。她曾经在《弦索十三弄》演奏会上,分别演奏各种类型的胡琴以及琵琶、古琴等13种乐器,展示出博学、贯通、出类拔萃的艺术才能。她的 “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宋飞胡琴多媒体音乐会”和“无伴奏套曲《如来梦》——宋飞胡琴情景音乐会”,将现代多媒体舞台艺术与二胡的独奏相结合,引领了中国弓弦艺术新的探索方向。多年来,宋飞为国内外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大量的音乐节目,出版了《江河云梦》、《长城随想》、《宋飞与爱乐女》、《种子灯焰》、《胡琴与胡琴》、《二胡协奏曲》等十余张独奏专辑。
在二胡教学领域,宋飞编撰和录制有成系统的教材,其中包括《宋飞二胡教学经典》、《中国二胡名曲指导》、《怎样演奏二胡》、《中国二胡考级指导》等大量教学VCD,出版了《胡琴家族演奏入门》专著。宋飞还撰有《二胡演奏风格类型20种》等学术论文,阐发其二胡演奏与教学理论。在二胡教学方面,宋飞不断丰富并提升其父宋国生教授创立的二胡教学法,形成了一整套可谓“手-脑-心-身-体”的系统化二胡教学法。宋飞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以开放的理念、多元的思维兼容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各种音乐风格及元素,启发学生了解、体会不同民族、地域和国家,以及不同时代、语境中音乐的文化特质,从而更好地运用不同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诠释音乐的内涵。为此,她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宋飞师生二胡演奏会》,不仅到全国各院校作教学示范和巡演,同时也带着学生到各地学习传统音乐。宋飞已经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学生,这批学生在全国的高级别专业比赛中均曾获得大奖。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可以说是集各家各派之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她的二胡演奏在已经成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楷模。她的演奏风格着重于作品的意、情、趣,听来自然流畅,挥洒自如。被媒体喻为“中国二胡皇后”和“中国当代誉满国际乐坛的二胡演奏家”。宋飞作为倍受中外音乐界、唱片界瞩目的顶级音乐家,因其艺术地位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弓弦艺术的顶级演奏家,并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研究领域:
民族器乐-二胡演奏
学习简历:
2001年-2005年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本科 学习
2008年-2011年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硕士研究生 学习
工作简历:
2006年-2011年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学校 任教
2012年至今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任教
社会兼职:
中国二胡学会会员
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教学、科研获奖:
2009年荣获全国二胡古筝群英会优秀教师奖。
2010年荣获青少年艺术精英电视选拔活动二胡专业园丁奖。
2010年荣获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优秀教师奖。
2011年荣获国际中国器乐比赛国际杰出教师奖。
2013年荣获第四届辽宁省民族器乐比赛暨东北三省民族器乐邀请赛优秀教师奖。
其他获奖:
2009年荣获香港第五界世界华人青少年民族器乐(二胡)“青年专业组金奖”。
2009年荣获由文化部当代艺术院举办的全国二胡比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10年荣获新加坡国际华人民族器乐比赛二胡专业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组“特别金奖”。
2014年荣获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优秀员工奖”
发表论文及著作:
1、二胡曲《独弦操》演奏与研究,<文艺生活-文海艺苑>.刊号ISSN1005-5312 省级.2014年.
2、浅析二胡曲《火-彩衣姑娘》,<北方音乐>.刊号ISSN1002-767X省级.2014年
.
3、《江河水》演奏与研究,<胡琴文集>.书号:ISBN:978-7-5441-6348-4省级.2015年.
4、谈二胡曲《病中吟》,<中国民族博览>.刊号:CN10-1220/GO.国家级.2015年.
5、谈二胡曲《秋韵》演奏及其研究,<艺术教育>.刊号:11-1188/J.国家级.2015.
6、谈二胡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中国民族博览>.刊号:CN10-1220/GO.国家级.2015年.
二胡重奏曲《慢三六》是在沈凤泉祖传《慢三六》的基础上经删繁就简艺术加工而成。用两把不同定弦的二胡来演奏,在音色上有对比;在演奏上犹如同胞姐妹,又好似双龙抢珠,高高低低、进进出出、疏密相间、配合默契。在风格上既继承了传统的特点,又渗融了现代二胡的演奏技艺。既保持了民间支声复调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洋复调手法,它要比原来的《慢三六》更加丰姿多彩、娓婉动听。
沈凤泉先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于1934年出生于上海浦东江南丝竹音乐世家,1953年以一曲《慢三六》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沈凤泉以一曲丝竹名曲《慢三六》获得三等奖。该曲为沈氏家族传承标志性乐曲,后经沈凤泉多次整理、改编,成为二胡曲目中一首经典的民间乐曲。到21世纪,受父真传的沈氏姐弟俩沈多米、沈多雷演奏的《慢三六》曾在国内外的大赛中获首金和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