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杨莹莎 扬 琴:尤煊颖
中阮:晏旸弘 大提琴:马睿晗 打击乐:宋博雅
鲁日融,小提琴、二胡演奏员。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艺术顾问等职。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调》《 秦腔主题随想曲》《丰收道情》《信天游》《欢乐的秦川》《赶车》《采花》《摇篮曲》《曲江吟》等。民族室内乐三重奏《塞外情》《蝶恋花》《鱼水情》,五重奏《寻觅》(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民乐展播特别奖);弹拨乐《怀念》(1992年获陕西省国庆十周年献礼优秀作品),《长安社火》(与赵季平合作,1983年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民族器乐三等奖)。《合欢令》(1991年获第二届全国民乐展播创作奖),《欢庆序曲》(与张大龙合作,获1992年陕西省音乐作品二等奖等)。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教育生涯里,鲁日融集教学、演奏、创作、指挥于一身。编创二胡练习曲150余首、独奏曲20余首、重奏曲、弹拨乐曲和民族管弦乐曲20余部、论著十余篇,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创作根植于本土民间音乐的沃土中,具有一股黄土高原的泥土气息。高昂豪放的“秦腔”,委婉细腻的“碗碗腔”,明朗质朴的“迷胡”,热烈激越的“社火”以及苍茫、宏壮、清峻、沉郁的“信天游”都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无不融入对秦地民风民俗和秦人生活思想的感受,从而形成了一派清新、浓郁的西秦风韵。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等。
其演奏音色淳厚、潇洒明快、粗犷中见细腻、质朴中现神韵。其功力扎根于传统和秦地民间音乐文化之中,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二胡风格技艺。1960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二胡、琵琶教材会上,鲁日融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具有西北秦风韵的《迷胡调》《信天游》后,被老一辈二胡艺术家和与会同仁称之为是“对二胡演奏风格、技法的新的开拓。”
发表主要论著有:《陕西风格二胡作品的特色与演奏技法》《长安古乐首次走向世界》《刘天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成就及现实意义》《华彦钧的二胡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专业二胡教育的启示》《国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本文获1998年度香港国际教育中心、亚太华文教育成果金奖)《鲁日融二胡艺术》《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
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活动。宣扬华夏民族音乐文化,讲授“秦派二胡”,介绍“长安乐派”受到了各地音乐界的欢迎。1992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硕士研究生,浙江音乐学院"叔同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主要成员。
九岁随石义水老师习琴,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二胡专业,师从著名胡琴演奏家霍永刚教授。2022年考入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二胡演奏专业,师从国乐系拉弦教研室主任、青年二胡演奏家、硕士生导师何娜副教授至今,同年考入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
曾荣获2024年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演入围奖;第二届国韵杯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职业青年A组“民乐之星”(金奖);第一届“西湖杯”中国胡琴演奏大赛职业青年A组金奖第一名;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大赛复赛入围奖;第三届敦煌中国民族器乐舞蹈艺术周二胡职业青年组金奖;第一届"明日之星"全国二胡大赛金奖;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大赛少年组金奖第一名。
曾担任独奏于浙江音乐厅、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与民族乐队学院合作演出“光辉时代(二)"“盛乐撷萃"等系列音乐会。并于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海大剧院、无锡大剧院、贺绿汀音乐厅参演“春天的律动”系列音乐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届拉弦艺术周、相约浙音、“金秋八音”民族器乐组合等音乐会。2024年随"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参加全国巡演,在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关汉卿大剧院等知名音乐厅参演独奏与重奏专场音乐会。
这首二胡名曲是著名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鲁日融和赵震霄先生根据秦腔曲牌为素材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戏曲风味,生动地表现了西北人民勤劳质朴和豪爽的性格。带动了秦派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
1963年,该曲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以新作品与观众见面,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品。该曲为循环体曲式,又具有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