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选自1997年“秋调—-胡建兵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
地点:北京音乐厅
胡建兵,曾任职中央民族乐团。自幼随父学习民间管乐的演奏,七岁考入甘肃省艺校,师从著名吹呐演奏家刘焕臣,唢呐演奏家赵发海学习唢呐。师从笙演奏家陆其昌、赵喜道学习笙的演奏,师从著名笙演奏家牟善平,学习牟派笙演奏技法。1983年获首届甘肃省器乐独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笙专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冯海云教授,同时师从李滨扬教授学习作曲第二专业,师从胡志厚教授学习管子专业,毕业后继续随郭文景教授学习作曲。1998年移民美国,在纽约创建“北美中乐团”,并多次在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多个著名音乐厅中止表演2001参加首次“丝绸之路音乐计划”以来,多次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合作演出,并有机会与世界各地音乐家进行合作。2004年与管子演奏家包键合作,由美国职业音乐基金会主办的“管子与笙”现代作品音乐会,成功地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主要作品有:《梅花祭》(香港中乐团首演),《香如故》(或首届台湾新原人奖)《芽》《吹响与打击乐》《戏鬼》(美国职业音乐基金会委约)等。
著名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二胡学会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奖、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1989),中国“金唱片”奖(2003),中国唱片“金碟”奖(2005),中国十大发烧唱片奖(2006)、中国音像博览会“特金奖”(2006),亚洲十大发烧唱片最佳唱片奖和最佳演奏奖(2007),杰出民乐演奏家(2017)等重大奖项。
自1995年以来,宋飞在中国以及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各国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因其精湛、高超而极富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才华,被誉为世界级的中国弓弦艺术演奏大家。多年来,宋飞作为中国弓弦艺术大师,曾出访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音乐殿堂演奏并传播中国音乐,其演奏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
宋飞自幼得到其父宋国生教授严格且科学、系统的二胡演奏训练,16岁时已因其精湛的演奏而享有盛名。后曾随刘明源、张子谦、王范地、安如砺、宋国生等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大师,学习各类弓弦乐器以及古琴、琵琶等弹拨乐器的演奏,得其真传。
宋飞作为当今中国弓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她的演奏风格和对作品的诠释,她录制的二胡作品,以及由她示范的音像教材和亲自编订的乐谱,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演奏版本,并深深影响着年青一代演奏家的二胡审美观念。
宋飞首演了《竹韵》《楚魂》《燕赵春潮》《野草》《清明上河图》《风雨思秋》《第三二胡协奏曲~诗魂》》《逐梦》《宋词意境》等60余首新作品。宋飞也是唯一一位能够演奏和录制中国一百年来所有二胡经典作品,并获得音乐评论界高度评价的二胡表演艺术家。她曾经在《弦索十三弄》演奏会上,分别演奏各种类型的胡琴以及琵琶、古琴等13种乐器,展示出博学、贯通、出类拔萃的艺术才能。她的 “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宋飞胡琴多媒体音乐会”和“无伴奏套曲《如来梦》——宋飞胡琴情景音乐会”,将现代多媒体舞台艺术与二胡的独奏相结合,引领了中国弓弦艺术新的探索方向。多年来,宋飞为国内外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大量的音乐节目,出版了《江河云梦》、《长城随想》、《宋飞与爱乐女》、《种子灯焰》、《胡琴与胡琴》、《二胡协奏曲》等十余张独奏专辑。
在二胡教学领域,宋飞编撰和录制有成系统的教材,其中包括《宋飞二胡教学经典》、《中国二胡名曲指导》、《怎样演奏二胡》、《中国二胡考级指导》等大量教学VCD,出版了《胡琴家族演奏入门》专著。宋飞还撰有《二胡演奏风格类型20种》等学术论文,阐发其二胡演奏与教学理论。在二胡教学方面,宋飞不断丰富并提升其父宋国生教授创立的二胡教学法,形成了一整套可谓“手-脑-心-身-体”的系统化二胡教学法。宋飞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以开放的理念、多元的思维兼容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各种音乐风格及元素,启发学生了解、体会不同民族、地域和国家,以及不同时代、语境中音乐的文化特质,从而更好地运用不同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诠释音乐的内涵。为此,她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宋飞师生二胡演奏会》,不仅到全国各院校作教学示范和巡演,同时也带着学生到各地学习传统音乐。宋飞已经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学生,这批学生在全国的高级别专业比赛中均曾获得大奖。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可以说是集各家各派之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她的二胡演奏在已经成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楷模。她的演奏风格着重于作品的意、情、趣,听来自然流畅,挥洒自如。被媒体喻为“中国二胡皇后”和“中国当代誉满国际乐坛的二胡演奏家”。宋飞作为倍受中外音乐界、唱片界瞩目的顶级音乐家,因其艺术地位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弓弦艺术的顶级演奏家,并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秘书长,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客座教授。
1965年出生于西安。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随其父张棣华学习琵琶。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吴俊生、邝宇忠、李光华等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陈泽民先生。
其本人曾先后多次在海内外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如:1987年获“第一届海内外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集体一等奖、1992年获“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邀请赛”集体第一名、1993年获“第一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等。留院任教以来,在教学中重视演奏技术的系统化训练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注重对学生音乐意识和演奏个性的确立及培养,善于激发学生音乐潜能,教学成绩突出,他的学生在海内外重大器乐演奏比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如:1997年“天华杯全国琵琶比赛”一等奖、2002年“第十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2005年“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少年组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一名、2009年“楚汉杯全国琵琶比赛”少年专业组金奖及青年业余组金奖、2009年“第十七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第二名、201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第二名和第四名、2012年“第二十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第一名、2012年“辽源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组金奖及少年业余组金奖、2013年“首届中日韩国际琵琶大赛”青年A组金奖、2014“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银奖等等。
他曾多次在海内外举办琵琶独奏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经常在海内外举办的重大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受邀在多个艺术院校举办学术讲座及公开课;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2010-2011‘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青年学术骨干拓展项目民族室内乐作品推广计划”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之一,与其他三位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传授、演出并最终完成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1814年手抄本)音乐光盘的录音制作和出版发行;此外,他还录制出版了多张琵琶演奏专辑和数十张琵琶教学光盘及大量琵琶演奏教材。
他的演奏功底深厚,音色变化丰富,演奏的曲目及音乐风格宽泛,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和音乐表现,活跃于海内外的音乐舞台,经常受到著名音乐团体和音乐节的演出邀请:曾应邀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英国哈德斯菲尔德现代音乐节、美国坦戈伍德现代音乐节、柏林艺术节、荷兰艺术节、意大利都灵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亚洲艺术节、挪威卑尔根国际艺术节、保加利亚瓦尔纳之夏音乐节以及在内地、港、澳、台等地举办的艺术节演出;曾应邀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台北国家音乐厅以及国内许多音乐厅演奏琵琶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丝弦重奏和现代室内乐作品。与他合作过的著名音乐团体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纽约奥菲欧室内乐团、纽约布鲁克林爱乐乐团、荷兰新音乐团、中国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
生命之初尽是纯真无暇而执着无畏……乐曲使用调性游离手法,加之二胡与琵琶点线的对话、交织,营造出动静相合的能量释放,来表现万物生命破土出世前的艰辛与快乐。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借以咏颂人心初始的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