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夜深沉》
华音网
宋飞 姜克美 吴玉霞 王中山 乐器合奏 《夜深沉(京胡)》
演奏:宋飞

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

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8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近百张独奏专辑和二胡视频教材;和著作《二胡艺术论》及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舞台表演创新作品有《弦索十三弄》、《如来梦》情景音乐会、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逐梦》《宋词意境》和音乐剧《刘天华》等。秉持“遵传统、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为教育教学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形成“手-脑-心-身”一体化二胡教学法。开设有《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等创新课程,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金奖学生。策划举办“中国弓弦艺术节”,在胡琴艺术的表演、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探索,引领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技艺精湛、诠释完美,集诸家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成为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楷模。被媒体喻为“中国二胡皇后”和“中国当代誉满国际乐坛的二胡演奏家”。

演奏:姜克美

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获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六届华乐论坛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等称号。

先后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恒教授、徐世隆教授,同时得到诸多名家指导,学习板胡、二胡、高胡、中胡、京胡。

姜克美在胡琴演奏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逾越了胡琴乐器之间的界限,形成典雅细腻、雍容大度的演奏风格,在民族乐坛独树一帜。在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南京、香港、澳门、台北、日本大阪等地成功举行了一系列个人胡琴独奏音乐会,先后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加拿大渥太华交响乐团、美国辛辛那提CCM交响乐团、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日本东京管弦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数十个乐团和指挥家进行合作,首演了《京风》《远望》《霸王别姬》《在那遥远的地方》《花儿随想》《乱弹琴声》等大量胡琴作品。应邀参加“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 “意大利米开朗杰利国际钢琴节”、“贝尔格莱德国际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新加坡艺术节”、“中日邦交三十周年文艺晚会”、“中俄建交60周年文艺晚会”、”2008博鳌亚洲论坛文艺晚会“、“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晚会”、2014“APECC文艺晚会”等各种国际性艺术活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联合国大会堂、柏林音乐厅、悉尼歌剧院等剧院演奏了不同类型的胡琴独奏曲,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

经常参加国内很多重大的演出、录像活动,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歌舞晚会”、“春节戏曲晚会等”。并在“中国音乐文华奖”、“金钟奖“、“CCTV中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等重要赛事中担任评委工作。创作有《桃花红》《山妹》等作品,出版《京风》《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情弦》等个人专辑。为《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亮剑》等电影、电视剧录制胡琴音乐。民族器乐电视作品《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电视节目比赛”的金奖。

演奏:吴玉霞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第10、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原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

吴玉霞自幼在上海学习琵琶,曾受到卫祖光、杨承业先生的启蒙教育。1977年赴京,先后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分别师从于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祖、吴国樑、赵忠达等名家;并曾得到卫仲乐、秦鹏章、王范地、林石城、殷荣珠、陈恭则等前辈的指导。

80年代以来曾在国内外重大艺术活动中担任独奏,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专题讲座数百场,其中《千秋颂》《玉鸣东方》《弦歌雅韵》等反响强烈。发表专著《我的琵琶行》、指尖上的舞蹈——“琵琶技术技巧练习”、《吴玉霞琵琶教学曲精选》《实用琵琶演奏教程》等;文论《我的舞台——一个琵琶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远去的背影》《采撷生活的旋律-于庆祝和他的弹拨乐合奏“绿色的竹楼”》《艺术需要精神支撑-写在第8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琵琶比赛之后》《刘德海琵琶艺术探源与思考》《民乐掌门人的坚守与初心》等;独奏专辑《千秋颂》《玉鸣东方》《律动》《珠落玉盘》等;创作《律动》《风戏柳》等琵琶曲;首演《春秋》《古道随想》《妙音天舞》《茶歌》《云影》等协奏、独奏、重奏作品;担任《华乐大典·琵琶卷》副主编、《你是秋》李光华纪念文集以及《琵琶考级教材》主编。

吴氏曾获1980年首届全国琵琶比赛二等奖、1993年全国音像制品评比金奖、1996年大阪国际室内乐比赛组委会特别奖、2010-2012年文旅部展演优秀演奏家、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称号等。有评论道:“她的演奏细腻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领会,细腻的表达,情感的充沛,个性的鲜明,为琵琶演奏艺术树立了新的品貌”。

作为当今活跃于艺术舞台和讲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吴玉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她于2016年组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苑国风”艺术家小组,2018年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术吴玉霞乐坊,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推动新时代民乐艺术事业发展繁荣,需要从乐者与乐曲、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交融、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的艺术主张。

演奏:王中山

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开拓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羲甲的形式进行演奏,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的各个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他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大力推广古筝艺术;他还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与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录制了多张演奏专辑。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以及海外报刊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乐曲《夜深沉(京胡)》

乐曲以昆曲《思凡》中曲牌《风吹荷叶煞》前四句唱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编成一首刚劲有力充满激情的乐曲。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