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9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获紫金文化奖章, 2017 年获“江苏省中华文化十大人物”称号。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二胡独奏曲《欢庆锣鼓》《江南春色》和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民族器乐曲《姑苏情》。所创作和演奏的曲目,已由国内外众多的唱片公司录制成CD、DVD等数十个独奏专辑在国内外出版发行。朱昌耀曾多次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访问演出,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称赞。被誉为:“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人间国宝”。
杨金明,男,中共党员,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教师。
曾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高奖、首届川陕鄂音乐学院“优才计划”优秀展演奖、第三届新加坡国际华乐比赛最高奖、“2020 年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员称号及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首届陕西风格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2023年荣获“弦鸣·薪传—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首届二胡、板胡独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多次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曾代表西安音乐学院赴成都城市音乐厅参演首届“川陕鄂”三院校展演活动、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红色经典胡琴作品”音乐会。参演西安音乐学院建党一百周年系列主题音乐会、并随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参加“戏彩长安”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主题音乐会和大型民族管弦乐“江山如此多娇”等数十场演出。
2019年,赴新加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华人艺术展演,并接受新加坡国家电视台采访与参演颁奖晚会。2024年赴韩国参加中韩民族音乐交流盛典,带领学生参加专场演出并开展中国民族器乐专题讲座。
朱江波,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学会常务理事。
出生于青海,9岁起随青海省民和县文工团李春杰老师学习二胡,随郭晓亮老师学习小提琴。198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怀德老师;199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刘长福教授,并先后得到许讲德、聂靖宇、鲁日融、李恒、陈耀星、田再励等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1994年本科毕业后师从蒋巽风老师学习蒋派二胡风格。
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二胡青年专业组银奖。
曾多次出访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演出。近年来先后在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以及北京、西宁、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多次举办师生音乐会、教学音乐会及讲座。参加了”全国二胡精英荟萃音乐会”、“秦派二胡音乐会”“纪念蒋风之诞辰100周年音乐会”、“敦煌国乐名家音乐会”等。
录制出版有《全国二胡考级示范演奏》DVD、《朱江波二胡独奏专辑》CD、《风之盆》二胡独奏系列CD等大量音像制品;著有《试论二胡教学的最优化》、《陕西风格教学初探》等论文;多年来还为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大量独奏及重奏节目,获得广泛好评。
从教以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各重大比赛中名列前茅。卢珊珊2002年获“首届青少年艺术大赛器乐独奏比赛”二胡少年业组金奖;王啸2007年获“雅士利杯”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少年拉弦组金奖;章海玥2009年获“巨人教育杯”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少年二胡组金奖及第二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比赛青年组金奖;陈佳丽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拉弦乐器组一等奖等。
个人曾多次获得“文华奖”、“小金钟奖”等各大赛事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优秀教师奖;2001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称号。
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生于上海。199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起,先后师从林心铭和王莉莉教授。2000年由上音附中推荐免于文化课考试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并曾得到多位名家的指导。在校期间还副修板胡、高胡和京胡等。2004年被保送为该院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曾保留学籍担任一年新加坡华乐团中胡首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09-10年度被评为全国第一位“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华乐大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自1988年起,在上海和全国各大比赛中共荣获12个第一名(或一等奖),是二胡界国内外顶级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包括:2009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二胡中青组第一名;2007年第六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2002年文化部首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二胡青年专业组金奖;2002年第二届“龙音杯”中国民乐(二胡)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2017年,专辑《楚颂》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器乐类最佳演奏奖和第二届CMA唱工委音乐奖最佳民族/民间演奏专辑;2019年1月,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先后出访美、日、奥、土、荷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被土耳其邀请的民乐演奏家,与土耳其伊兹密尔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大型协奏曲;2010年,先后应邀参加CCTV新年音乐会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15年5月,应邀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独奏演出;同年7月,应邀在第五届欧洲“长湖音乐节”上举办个人专场独奏音乐会。
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著名乐团成功合作大型协奏曲,与余隆、李心草、阎惠昌等著名指挥家合作,与马友友等著名演奏家同台演出,还曾得到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
曾赴境内外二十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或二胡专题讲座,如应邀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用英语)所作的二胡讲座等。2013年10月,应邀担任全国“二胡大师研修班”主讲嘉宾;同年12月,应邀赴星海音乐学院作交流讲学;2015年5月,应邀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国音乐家系列讲座等。还曾多次担任国内外二胡比赛的评委。
2003年起,先后由香港龙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发行9张二胡演奏与教学专辑。独立编著的《二胡演奏技巧高效训练》一书(30万字),于2012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华乐大典》、《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2010年,成功举办“孙凰师生二胡音乐会”,并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放音乐会实况;2016年,再次成功举办师生音乐会。曾多次荣获境内外二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所教学生多次荣获CCTV、金钟奖等各项大奖,学生王啸已在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任教。
刘虹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副教授,国乐学科拉弦教研室主任,北京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乐影弦情」胡琴重奏小组创建人及艺术总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文旅部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文华奖)优秀指导教师。
荣获“天华杯”全国青年二胡邀请赛二等奖;第二届文华奖小型民乐组合银奖;2013年出版CD《镜-刘虹二胡演奏专辑》;2023出版CD《乐影弦情胡琴重奏集》。
所教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中国拉弦乐器演奏)”比赛第一名、文旅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演奖(最高奖)、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二胡展演新人奖等重要赛事奖项。她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发起创建“乐影弦情”师生胡琴重奏小组,已受邀在日本东京HAKUJU HALL音乐厅、北大百年讲堂、北航晨兴音乐厅、西城文化中心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同时受邀中央音乐学院胡琴艺术节、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弓弦艺术节、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第一、二届胡琴艺术节等相关学术活动,亦获得“金胡琴杯”胡琴小型作品展演金银铜奖,2019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并晋级非传统组合总决赛,成为附中阶段胡琴重奏训练的先行者。
青年钢琴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民乐系钢琴艺术辅导,201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叶国辉教授。
作品方面曾创作器乐三重奏《禅韵》、器乐四重奏《珠溪情韵》、女声独唱《天使之歌》及男声三重唱《追梦百年》等多部优秀器乐及声乐作品,其中器乐四重奏《珠溪情韵》曾获2019年上海市新人新作奖。
钢琴艺术辅导方面曾与上海音乐学院多位专业名家以及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单位长期合作演出及比赛录音。多次担任中国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上海之春民族器乐大赛、北京竹笛邀请赛等多项重要赛事的钢琴艺术辅导工作,所辅导的很多选手获金、银大奖等优秀成绩。2020年曾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艺术成果奖”艺术辅导奖。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北京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山东济南人,曾先后师从于陈建新、苏安国,冯智皓、聂靖宇老师,从高中至研究生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1994年免试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学士学位,1998年以优异成绩获中央音乐学院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此外,在祖国各地研修学习不同的地方音乐,得到甘尚时、余其伟、闵惠芬、林心铭等老师的多方指导,获益良多。2001年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卓越的表演能力留校任教。
从9岁开始国内国际演奏生涯,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法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葡萄牙、英国、瑞士、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举行独奏音乐会,并灌录出版了多张个人专辑。经常参与各国艺术节、音乐节以及其它重要国际演出。合作过的乐团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法国交响乐团、意大利威尼斯歌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夏威夷交响乐团、澳洲青年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等。全球多个国家的电视台、电台,平面媒体均为其做过不同的特辑及专访。
马向华以其精湛的技术、扎实的功底,深厚的文化,质朴、真实的情感,敏锐、精简、朴素、含蓄的演绎活跃于乐坛,随着长期的艺术研究和舞台磨练,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心智哲学,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大家风范。其演奏被法国乐评誉为“使天坛、故宫也黯然失色”。凭借出色的演奏、演绎及乐坛影响力,马向华经常被著名作曲家指定为合作对象。
执教多年来,马向华曾多次带领学生在国内外进行巡演讲座活动,并与学生在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携手2019名二胡使者刷新最大规模的二胡齐奏吉尼斯世界纪录。多次应邀担任国内外重大比赛评委。这些年所培养的学生成绩优异,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曾多次斩获重要奖项。
马向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合理的教学系统。撰写了多篇具有“音乐价值”的音乐论著及音乐文献,她提出的《手到、心到、意念到》三位一体的整全演奏论点、《精确、速度、力量》的弓弦世界、《演奏的修为、运化与表达》的本性演奏,《等待,跟随,信任与谦让》的室内乐原则、《论演奏》的表演通著等。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专业组第一名获得者;
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教育奖”获得者;
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评委;
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阅专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
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3岁开始随父亲习琴,1978年考入上音附小;1982年考入上音附中;198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
提前一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于附中至今。在校期间曾先后师从陈大灿、唐春贵、王乙、林心铭、吴之珉等教授。是著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的再传弟子。
2015第一届、2018第二届上海“胡琴艺术节”执行总监、项目负责人。
2016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为二胡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大课《不同地域风格的二胡作品及演奏技法分析》的课程,王莉莉教授担任主讲。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音乐学院中尚属首创。
2018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高水平师资培养计划资助。
2003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首批骨干教师、获上海音乐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三次荣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奖”。
王莉莉教授培养过的学生曾囊括文化部“金钟奖”、“文华奖”金、银、铜奖。
出版各类二胡CD10余张;二胡专著、教材、曲集10余种;并首次在全国出版探索性质的创作曲目80首,出版《少儿二胡集体课初级教程》。
王莉莉教授的演奏可用八个字概括:高贵优雅、与众不同。技术上,扎实深厚、功力满满;艺术上,严谨而不失生动自然,大气而不失细腻独特。她对每部作品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做到了至善至美。她的演奏,旋律线条感强,充满了想象力与感染力。
被誉为:“二胡演奏无所不能的莫扎特、拉弦器乐充满想象力的诗人”。
胡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拉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刘明源、林心铭、项祖英教授学习板胡和二胡。1991年留校任教至今。
他在演奏上有着极强的领悟性,兼收南北各家风格和演奏技巧,演奏刚劲热情,活泼奔放,亲切感人,能准确地掌握各地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间风格。
在教学方面,他注重声由心发的教学理念。其教学风格科学严谨,因材施教,他的学生荣获“金钟奖”“文华奖”并连续在第一第二届国际中国器乐赛中获得金奖,并有多名学生先后考入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苏州民族乐团等国内外顶尖乐团
在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大量二胡、板胡独奏曲、民乐重奏、乐队作品以及电影电视配乐。编写了一系列二胡、板胡教材。最近出版有《二胡音阶琶音、音程练习》《霍永刚民族器乐作品集》《二胡五声音阶体系》等。
赵夺良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教授,板胡和二胡研究方向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胡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辽宁省教学名师,省“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人,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国“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化部“优秀音乐教育奖”获得者。
推崇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主张在音乐多元性和文化属性基础上,建设科学、系统、规范的现代胡琴艺术教学体系。培养了多位演奏家、教授。国家级赛事评委。著有《赵夺良胡琴教学曲精选》《胡琴教学四步程序理论运用》;出版《赵夺良胡琴独奏音乐会》《盛京回响》等专辑。音乐足迹遍及亚、欧、美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
乐曲根据流传很广的江苏民歌中两首情歌《拔根芦柴花》和《茉莉花》改编而成,以其高亢起伏和委婉优美的旋律音调和节奏对比及纯朴浓郁的山野风格和乡土气息,表现出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及其亲切动听的乡音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