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孙文妍
古筝教育家、演奏家。父亲孙裕德是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筝专业,1965年自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并留院担任古筝专业教师直至退休。在上音的66年的古筝教学中培养了千余名中外古筝的教学与演奏人才。从小参加上海国乐研究会,1985年担任该会会长。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蒙古国大学古筝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国乐研究会会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传承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筝艺术”项目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
乐曲《高山流水(浙江筝曲)》
该曲原系浙江桐庐县关帝庙用于水陆道场所吹奏的笛曲,由王巽之根据工尺谱传谱整理而成筝曲。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成立,王巽之先生被聘为教师,《高山流水》也被列为学院的古筝教材。起初版本"以清弹为主,切忌繁闹手法,盖重在抒情述志,非徒以模拟自然景物取胜也",保持民间朴拙、素雅的风格。自1959年王巽之等研制出21弦现代筝之后,筝的音域、表现力增强,在此基础上,王巽之携其学生对《高山流水》加以充实和发展,根据曲意将高山部分发展成双八度撮弦,并借鉴古琴滚拂技法创作出“流水”部分,音乐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拓展,从而成为古筝同名曲中演出率最高的作品。
全曲可分成“高山”与“流水”两部分,分别具有鲜明的演奏特色:"高山"部分尤显古朴、苍劲,“流水”部分更是错落有致,既有涓涓细流晶莹剔透,又有万壑争流、万马奔腾般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