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于上海,2020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
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上海汪派的孙德裕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1960年,他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70年,刘德海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1972年,他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
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从此人们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1979年,由小泽征尔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刘德海与乐团合作演奏了《草原小姐妹》;1981年,黄贻钧在德国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连演三场音乐会,刘德海担任琵琶独奏,这是中国人首次与柏林爱乐合作,刘德海也成为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的民族音乐第一人。
1983年起,刘德海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近年来,他不断探索琵琶指法的创新,积极开拓琵琶乐曲创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将《浏阳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游击队歌》《马兰花开》等多首歌曲改编为琵琶独奏曲,使其雅俗共赏,又对《霸王卸甲》《陈隋》《浔阳月夜》等传统琵琶古曲进行了整理、改编。刘德海还创作了“人生篇”――《天鹅》《老童》等,“田园篇”――《故乡行》《一指禅》等,“宗教篇”――《滴水观音》《喜庆罗汉》等大量富有哲理性的琵琶乐曲,积极开拓了乐曲创作的新思路。
2019年,刘德海获选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教育家,在颁奖现场他演奏了新作《听茶》。
刘德海曾对友人比喻:“我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道它没有终点,我还会就这样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尽头,哪怕再多的苦涩和寂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不仅在琵琶演奏技艺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也使他创作的大量琵琶作品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影响了民族器乐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几代民乐人。
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重庆民族乐团琵琶客席演奏家。师从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杨靖教授。
曾获中华国际音乐艺术大赛专业琵琶公开组金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中青组优秀奖;2008年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制及演出;2011年代表学校跟随外交部出访非洲马拉维共和国交流演出,担任琵琶独奏。多次入围教育部“文华奖”;2015年跟随国家京剧院参演新编剧《李逵与宋江》和大型历史剧《西安事变》;2016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的录制,同年参加中国音乐学院第七届艺术实践周开幕式;2017、2019、2021年成功举办“渝梦琴缘”“古乐三篇”“与梦同行”何梦婕琵琶独奏音乐会。
多次担任中新国际音乐艺术比赛艺术顾问及评委,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春蚕》是刘德海大师"人生篇"中极具特色的一首作品,作品以维吾尔族的四首民间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分别是《牧羊曲》《埃介姆》《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和《自由的生活》.笔者以自身演奏实践为基础,从乐曲文本,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