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双扬琴与乐队《林冲夜奔》刘月宁、鲁静扬琴演奏
华音网
刘月宁 鲁静 双扬琴与乐队 《林冲夜奔》
演奏:刘月宁 鲁静
改编/编曲:项祖华
配器:戴洪威
改编/编曲:项祖华

项祖华出生于苏州音乐世家,自幼学习扬琴、二胡等乐器,师从江南丝竹泰斗任梅初和民乐大师陆修棠。40年代随卫钟乐、陆修棠、杨荫浏等民乐大师活跃在江苏、上海举行音乐会演出,初露才华颇受好评。50年代调入上海民族乐团并任上海音乐学院扬琴导师。60年代应聘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项祖华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扬琴艺术家和第一位扬琴硕士生导师,在他半个世纪的扬琴艺术生涯中,对扬琴音乐的继承、传衍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精擅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扬琴,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突破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形成自己“细致入微、跌宕多变、刚柔并济、韵味隽永”的艺术风格。

他的扬琴演奏、创作及论著,是最早在全国音乐比赛的获奖者。他曾创作改编了近百首中外古今的扬琴及民乐作品,如大型扬琴套曲《国魂篇》:《屈原祭江》、《苏武牧羊》、《昭君和番》、《林冲夜奔》四阙;扬琴组曲《芳季篇》:春.兰、夏.莲、秋.菊、冬.梅;扬琴协奏曲《海峡音诗》(三个乐章),《竹林涌翠》、《丝路掠影》、《弹词三六》等。很多已录制成唱片、光盘专辑流传海内外。

他还专著出版《扬琴弹奏技艺》(获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扬琴专辑》、《项祖华扬琴作品集》、《项祖华扬琴教程VCD》、《全国扬琴考试曲集》等书,在海内外发表数十篇论文,具有资深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多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扬琴专业师资和演奏家,其中数十名高足曾在海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堪称桃李满门,硕果累累。

他曾多次出访欧洲、美洲、亚洲等数十个国家演出讲学,深受欢迎赞赏。1991年他应邀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扬琴大会并当选为“国际扬琴学会”副主席。93、97年参加在捷克、白俄罗斯举行的二、四届世界扬琴大会和德国国际扬琴音乐节演出再获成功。被誉为“集演奏、创作、教学、科研四位一体的扬琴艺术大师”;“为中国扬琴艺术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开宗立派,居功至伟”。

由于他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荣获国务院的表彰和国家级奖励。并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音乐名人”,美国国际杰出人物中心列入“国际杰出艺术家”;及“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等辞书。

演奏:刘月宁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曾师从桂习礼、项祖华教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东欧分会会长;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乌克兰利沃夫国立利谢科音乐科学院、捷克维瓦诺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获匈牙利罗兰大学哲学博士;2009年美国福特基金印度德里大学“亚洲学者”;2016年中美“富布赖特”密歇根大学音乐戏剧舞蹈学院研究学者。

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开拓者,足迹已遍及欧、亚、美等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在北京举办6场《悠扬琴声通南北•师生情深贯东西》师生扬琴专题系列音乐会活动。2008年创建国内第一个以重奏形式演绎中外经典作品的“茉莉花”扬琴重奏乐团,应邀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并首发唱片《茉莉花开》。2013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首次中印民乐与交响乐团合作的“当东方与东方相遇——刘月宁与印度音乐家新作品音乐会 ”。

刘月宁教授在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在海内外出版发行了个人专辑18张;系列教材10余部。2010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国际扬琴领域译著《东欧扬琴音乐文集》;2013年发行“茉莉花”第二张专辑《茉莉芬芳》;2014年出版《中印之夜》DVD专集;2015年与青年扬琴演奏家陈芸芸合作的《湘墨》获首届中国•湖南扬琴新作品评选原创组一等奖;“茉莉花”重奏团荣获第十六届大阪国际音乐节民族乐器组最高奖;2016年3月发行“茉莉花”第三张唱片《夜无眠· “茉莉花”扬琴重奏团特约新作品集》;并担任全球第一套中英双语中国音乐海外传播视频书谱系列教材《中国音乐轻松学》主编等。

乐曲《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是项祖华根据昆曲同名折子戏为题材,吸取了昆曲音乐曲牌《新水令》《燕儿落》为基调而发展创作了这首扬琴独奏曲,全曲分为:引子、愤慨、夜奔、风雪、上山五段。以林冲投奔梁山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多层次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扬琴演奏技法谱写了一曲场面壮观,气势辉煌,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和震撼。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