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扬琴二重奏《觅》
华音网
桂好好 扬琴二重奏 《觅》
演奏:桂好好
作曲:杨青
作曲:杨青

杨青,湖南醴陵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选为“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2007年被北京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主要理论著作

《作曲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及各种音乐评论、音乐随感等。

主要音乐作品

《苍》两种版本(笛子与交响乐队(1991)、笛子与民族管弦乐队(1998))、《觅》(扬琴与打击乐)(1988)、《竹影》(民族室内乐)(2000)、《倾杯乐》(民族室内乐)(1987)、《伊人》(舞蹈音乐)(1995)、《招魂》(混合室内乐)(1999)、《潇湘风情》(民族管弦乐队音诗)(1998)、《水中的舞蹈》(女高音与交响乐队)(1999)、《悠远的回应II》(古筝独奏)(2000)、《雨.竹》(民族管弦乐队)(2002)、《兰花花》(舞剧音乐)(2002)、《白鹿原》(舞剧音乐、与张大龙合作)、(2007)《长恨歌》(舞剧音乐)(2008)、《北京述说》(交响诗)(2008)、《伏羲-一画开天》(舞剧音乐)(2011)、《嫦娥奔月》(舞剧音乐)(2012)、《呢喃》(民族室内乐)(2012)、《如玉》(混合室内乐)(2013)等数十部作品。

主要影视音乐作品

《大磨坊》、《国歌》、《雄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二十余部。

获奖

曾获得过中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选奖、北京建国四十周年作品征集奖、台湾“新原人”世界华人音乐作品征集奖、中国“黑龙杯”管弦作曲大赛奖、台北市第六届中国乐器大赛“指定曲目”奖、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和国五十年”优秀作品奖、台湾“2002世界华人民族音乐创作奖”、中国音乐家协会2003年第2届“金钟奖”、2004年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荣誉奖”与“佳作奖”、2013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评选“经典作品奖”。

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选为“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

2007年被北京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演奏:桂好好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锦瑟江南丝竹乐团艺术指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上海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建辉,上海音乐学院应皓同副教授和成海华副教授。

曾获第七届“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十八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职业组金奖;第四届、第五届“文华艺术院校奖”传统器乐合奏组(江南丝竹)最高奖演奏奖、扬琴独奏组演奏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江南丝竹)优秀奖。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设的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晨光计划”项目。发表论文《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点”与“线”的交融与对话——胡志平〈秋词〉的意境塑造与音乐诠释》等。

乐曲《觅》

《觅》,原名《澹》,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杨青教授创作于1986 年的一首扬琴作品。这是一首运用全音阶为扬琴和手鼓进行创作的乐曲,其中所涉及到的旋律旋法、和声、音程和技法等等,在当时的扬琴作品创作中极具开创意义,是一首具有现代主义精神的当代扬琴作品。作者从自然中寻觅人生之情趣,曲调此起彼伏、强劲有力。

“人们对自然意境的寻觅”及“从自然中寻觅人生的情趣”是比较符合《觅》的内容与精神的。《觅》这部作品最初为《澹》,“澹”的意思为澹然,与明代琴家徐上瀛在其古琴名著《谿山琴况》中所述之“澹”有意境相通之妙。

徐上瀛在“二十四况”之“第六况”中,论及“澹”的音乐有如清泉、白石、皓月、疏风,可让听者游思缥缈,使不正当的心情与想法都消逝,还说明“澹”是雅及淳趣之内涵,这就是该曲的精神所在。

——李玲玲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