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五重奏:陈安祺 姜雨涵
钱奕诺 马路瑶 黎裕童
作曲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主任。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艺术总监,全国“音中奖”作曲比赛创始人、执行总监。198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全国首届初一作曲班,师从于作曲家邓尔博教授。1993年赴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苏维埃国立院著名作曲家Smolinsky教授。2008级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师从作曲家徐孟东教授。
他的作品曾在上海、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重要音乐活动中上演。创作的作品多样而丰富,涉及面广,其中包括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艺术歌曲等体裁。主要作品有《神望》(交响乐)、《钢琴交响诗》、《小提琴协奏曲》、《绪》(黑管与钢琴)、《民谣》(民族管弦乐)、《音画》(民族管弦乐)、《党旗》(男中音与管弦乐队)、《梦残》(为女高音、大提、钢琴而作)、《吟》(大提与钢琴)、《空谷足音》(弦乐队与打击乐)、《笛域千秋》(为笛子与管弦乐队而作)等,其中《神望》首演于圣彼得堡国际艺术节,获得艺术节新作品专项奖,并受邀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专访。《错位的延伸》获日本“EACA”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还发表了《西方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循环、变奏、倒装—徐孟东<交响幻想曲>的结构特征》、《宫商传承数十载,还将旧曲谱新章—记“2015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等优秀的学术论文,译著《配器法》等。
任教期间,有众多学生在国内、国际的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际一流的音乐院校。他曾多次获得“贺绿汀奖”、“奖教金奖”。2008年荣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培养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2009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2010年受邀于世博会艺术评估组专家,并被授予2010世博会“突出贡献奖”。2017年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0年出生于上海,自幼酷爱音乐,7岁开始师从张怡老师学习扬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09年获上海市青少年艺术单项比赛扬琴小学组金奖,2011年获上海市青少年艺术单项比赛扬琴初中组铜奖。201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扬琴专业,师从应皓同老师。2015年6月,随学校代表团赴德进行艺术交流及演出。2016年11月获2016全国第二届“音中奖”演奏比赛二等奖。
出生于浙江温州。从小热爱扬琴,6岁受张艳玲老师启蒙,8岁师从于吴兴歌老师,201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应皓同老师门下精习扬琴专业,收获良多怀于心。2016年6月,代表学校赴德国爱茵根进行交流演出并担任独奏,受到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同年11月参加了巴洛克音乐节活动。2018年1月,代表学校参加了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扬琴基础教学研讨会的演出。在校民乐队中,同时兼任了竖琴演奏,经历过多场大型演出。2018年7月受邀参与《云间颂》竖琴声部录制,取得好评。曾在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音乐厅、衢州音乐厅、宁波音乐厅、温州大剧院等多次担任扬琴独奏和重奏。2018年被评选为“校优秀干部”称号。
出生于浙江杭州,5岁时跟随扬琴演奏家宋珊瑚,从小热爱音乐,曾获得2012年浙江艺术特长生全国特长生比赛金奖,在2015年曾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同年考入上音附中,师从应皓同老师。在校期间曾获得浙江扬琴艺术节银奖,以及代表上海音乐附中集体出访德国爱茵根,与之进行友好交流。
马路瑶20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四岁开始学习古等,小学一年级学习柳琴。到了小学三年级,她又对扬琴情有独钟,师从宋珊瑚老师学习扬琴。曾获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大赛中获得扬琴金奖。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应皓同老师。
黎裕童出生于上海,5岁时跟随扬琴演奏家庞波儿学习扬琴,自幼聪慧好学,练琴一丝不苟,对扬琴有着独特地理解。2012年,荣获徐汇区“五十四杯”中小学扬琴比赛小学A组金奖。201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应皓同老师。2016年以优异成绩免试直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在校期间,连续荣获“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的称号以及奖学金奖励,多次参加校内外重大演出活动和国际交流,曾受邀出访“西班牙格拉纳达国际音乐舞蹈节”、“台湾艺术大学校庆活动”等担任独奏,获得一致好评。同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教子有方》”节目组邀请,为其做独家专访,她出众的表演、饱含民族底蕴的气质,儒雅的风范,深深印在人们心中。2017年6月,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海上雅乐。爱乐之少年》,获得一致好评;8月,受纽约Sforzando作曲团队和新亚室内乐团邀请,赴美国参加演出《Exploration》一中西方扬琴音乐的碰撞。同年8月斩获中国文化部第六届“文华艺术院校”展演最高奖。2018年3月,荣获第九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协奏曲比赛铜奖,10月随校访问日本,参加“中日和平友好交流缔结45周年”和“上海横滨友好城市提携45周年”等一系列纪念交流活动。
该曲的主题讲述的是经历过旧时代的妈妈,于和平年代到来时,对下一代的孩子,回忆起自己遭受地主迫害,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并借此来让自己的孩子知道新中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来灌输一种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作品的目的显然是忆苦思甜,而它的创作手法,则和许多强调事物鲜明对照的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