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王璐璐扬琴独奏《天山恋歌》
华音网
王璐璐 扬琴独奏 《天山恋歌》
演奏:王璐璐
作曲:关乃忠
伴奏:林佳园 丁一笑
作曲:关乃忠

中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为香港中乐团第二任音乐总监,1990年移居台湾担任高雄市国乐团指挥,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任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指挥。

早期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59)、《第一交响曲》(1961)等 到香港以后的作品(1986-1990):最初有中乐曲《洪湖随想曲》(1980)、《喜迎春》(1981)、《云南风情》(1982)、《丰年祭》(1983)、《天山恋歌》(1984)、第三钢琴协奏曲《英雄》、《管弦丝竹知多少》、《拉萨行》(1985)等;

1986年3月起任香港中乐团第二任总监后的主要作品有:《花木兰》序曲(1986)、古琴与乐队《离骚》、《白石道人词意组曲》(1987)、《第一笛子协奏曲》、《第一二胡协奏曲》(1988),为中乐团与管风琴而作的《第二交响曲》、《第一打击乐协奏曲》(1989)、大提琴协奏曲《路》(1990)等。

任高雄市国乐指挥期间的作品主要有(1990-1994):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中乐《台湾风情》(1991)、唢呐协奏曲《花木兰》(1992)、大合唱《高雄之恋》(1994)等。1994年移居加拿大之后的作品主要有:《小提琴协奏曲》(1994)、《第三交响曲》(中乐,1995)、中乐充曲《普天乐》及《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97)等。

演奏:王璐璐

青年扬琴扬琴员,中共党员。5岁跟随爷爷王贤鹏学习扬琴,201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2022年攻读音乐表演硕士,现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成海华副教授(上海市江南丝竹非遗传承人)。曾担任2018级民乐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海尚音社团团支书及社长等一职。荣获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上海音乐学院“三好学生”、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2022年首届西扬琴选拔展演中荣获“青年A组金奖”;2023年荣获扬琴圈扬琴独奏“研究生A组银奖”;2023年获浙江省第四届扬琴艺术节研究生A组独奏金奖、重奏《阳光大地》金奖、重奏《赞歌》银奖;202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器乐展演“优秀乐种”组合。2024年申报江南丝竹昕悦组合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成功举办三场专场音乐会。

伴奏:林佳园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现任民乐系钢琴艺术辅导。2020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法方向硕士学位。期间分别跟随钢琴教育家王庆教授,以及著名作曲家林华教授学习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在校期间曾受邀录制林华教授所著的《中外民歌钢琴曲集》、《巴赫钢琴曲集》等作品集。近几年活跃在各大高校和市级单位合唱团,所辅导的学生在国内各器乐大赛中屡获佳绩。曾担任“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艺术辅导,2020年至今担任“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团”钢琴艺术指导。

乐曲《天山恋歌》

此曲融合现代作曲手法,采用新疆塔吉克民歌创作而成。全曲共分为三段:引子——预示动机的散板,(1)行板——整个动机与主题的发展(2)小快板(3)热情的快板——后两段采用当地民歌。充分地描写天山明媚的风风光、当地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及歌舞的表现。演奏上富技巧性及抒情性,节奏变化,以不同节奏交错增加动力感,为近代扬琴协奏曲之难得佳作。

阅读
返回